治学三境界
著名学者王国维论述治学有三种境界:一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三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领导干部学习理论也要有这三种境界。首先,理论学习上要有“望尽天涯路”那样志存高远的追求,耐得住“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清冷和“独上高楼”的寂寞,静下心来通读苦读;其次,理论学习上要勤奋努力,刻苦钻研,舍得付出,百折不挠,下真功夫、苦功夫、细功夫,即使是“衣带渐宽”也“终不悔”,“人憔悴”也心甘情愿;再次,理论学习贵在独立思考,学用结合,学有所悟,用有所得,要在学习和实践中“众里寻他千百度”,最终“蓦然回首”,在“灯火阑珊处”领悟真谛。只有这样,各级领导干部才能做到带头学、深入学、持久学,成为勤奋学习、善于思考的模范,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模范,学以致用、用有所成的模范。
《理论学习要有三种境界》(2003年7月13日)摘自《之江新语》
延 |
深 |
阅 |
读 |
“治学三境界”,是国学大师王国维的著作《人间词话》里的一段话。王国维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治学三境界”将晏殊、柳永、辛弃疾的三个词句巧妙化用,将原词对爱情浪漫缠绵的刻画改造成治学、创业的三种境界,增添了哲理意味。
第一境界出自北宋晏殊的《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王国维以此寄托胸臆,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瞰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
第二境界引用自北宋柳永的《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王国维别具匠心,以此两句来比喻成就大事业、大学问不可能轻而易举,必须坚定不移,孜孜以求,直至人瘦衣带宽也不后悔。
第三境界出自南宋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王国维以此引申,没有千百度的上下求索,就不会有瞬间的顿悟和理解。
习近平以“治学三境界”阐释理论学习,把劝学的道理寄托在优美词句中。“治学三境界”启示我们,学习不仅要有远大追求,也要勤奋努力、刻苦钻研,耐得住清冷和寂寞,更重要的是要善于独立思考,坚持学用结合、学有所悟、用有所得,在学习和实践中领悟其中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