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

有颗中国心的巴西人

巴西一位耄耋老人卡洛斯·塔瓦雷斯说自己是“一个有颗中国心的巴西人”。40多年来,他孜孜不倦关注和研究中国,笔耕不辍撰写关于中国的8本书籍和500多篇文章,作了数百场关于中国的演讲。许多巴西人因为他的文字认识中国、走近中国。有人问他这样做的动机是什么,他说“我只想介绍中国,让更多人了解中国,别无他图”。

这个感人故事,只是中拉人民友好交往长河中的一朵美丽浪花。正是得益于众多中拉人士的辛勤付出,中拉关系才如同长江和亚马孙河一样奔流不息、一往无前!

《弘扬传统友好 共谱合作新篇——在巴西国会的演讲》(2014年7月16日)

很多刚到巴西履职的中国记者都会得到这样一个建议:对巴西的过去和现在有什么不明白,可以去请教塔瓦雷斯;对中国的过去和现在有什么困惑,也可以去请教这位中国问题专家。

塔瓦雷斯已年过九旬,关注和研究中国40多年。1971年,塔瓦雷斯在巴西《环球报》发表了他的第一篇关于中国的长篇报道。1972年,他在中国与巴西两国尚未建交、巴西处于军政府独裁的特殊时期,冒着生命危险接待了来自中国的代表团。1990年,巴西媒体刊登他的专访,称他是“有颗中国心的巴西人”。2010年,中拉友协和巴西全国联邦商业协会授予他“中拉友谊奖章”,巴西有史以来只有两人获此殊荣。2014年7月,他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中拉是互惠互利的典范》,认为“中国与万里之遥的拉美建立了亲密无间的伙伴关系,这对促进世界和平和均衡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习近平讲述“有颗中国心的巴西人”的故事,意在说明,“中国需要更多地了解世界,世界也需要更多地了解中国”。怎样才能真正认识中国?习近平认为,“了解中国是要花一番功夫的,只看一两个地方是不够的”。一个开放包容的中国,需要讲好自己的“中国故事”,也同样需要更多人走进中国、了解中国、推介中国。既要“我说”,也要“你说”和“他说”,这样才能让人摘下有色眼镜,看到一个真实的中国,也才能在国家和人民之间增进了解。

下一章

复制

评论内容

评论时间

登录

加入书架

批注

保存

这个世界上的大多数人,有的都只是拼尽一生的力气去活着的人生,也许在生命的尽头,每个人都发现变成了自己不曾想这个世界上的大多数人,有的都只是拼尽一生的力气去活着的人生,也许在生命的尽头,每个人都发现变成了自己不曾想…

logo

掌阅AI阅读助手

掌阅AI阅读助手将人工智能技术与海量优质出版物融合,构建出卓越的语义理解、内容总结和信息抽取能力,意在帮助用户更高效的发现知识、理解知识和使用知识。

知道了

59.50%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字体

笔记

  • 护眼

    翻页方式

    覆盖
    滑动

    行间距

字体选择

细字体

字体设置

系统默认

细字体

加粗字体

《习近平讲故事(少年版)》

人民日报评论部

共60章
努力加载中...
目录
编辑
回复
删除
复制
取消
暂无划线,阅读页面长按可添加
暂无批注,阅读页面长按可添加
暂无书签
划线
批注
书签
编辑
回复
删除
复制
取消
大图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