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命而俯
当然,敢于担当,是为了党和人民事业,而不是个人风头主义,飞扬跋扈、唯我独尊并不是敢于担当。春秋时期宋国大夫正考父是几朝元老,但他对自己要求很严,他在家庙的鼎上铸下铭训:“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余敢侮。饘于是,鬻于是,以糊余口。”意思是说,每逢有任命提拔时都越来越谨慎,一次提拔要低着头,再次提拔要曲背,三次提拔要弯腰,连走路都靠墙走。生活中只要有这只鼎煮粥糊口就可以了。我看了这个故事之后,很有感触。我们的干部都是党的干部,权力都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更应该在工作中敢作敢为、锐意进取,在做人上谦虚谨慎、戒骄戒躁。
《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3年6月28日)
延 |
深 |
阅 |
读 |
正考父是春秋时期宋国的大夫、孔子的七世祖,先后辅佐戴公、武公、宣公三位国君。正考父深受宋国三代国君倚重,位高权重,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然而他依然保持着谦谦君子之态,为人处世甚是恭谨低调。为了使自己时刻保持警醒,也为了教育儿孙,他特意在家庙铸鼎,并在上面刻上铭文,于是就有了“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的佳话。铭文中一个“偻”字,一个“伛”字,一个“俯”字,三个动词生动展现出正考父地位越高越恭敬的情状。接下来,铭文话锋突转——“循墙而走,亦莫余敢侮”,就是说,平时沿着墙根走,也不会有人敢来欺侮我,这正是人格的力量、品德的力量。
习近平讲述“三命而俯”的故事,意在提醒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要像正考父一样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把自己位置放低一点。习近平强调,党的干部在工作中应该敢作敢为、锐意进取,在做人上谦虚谨慎、戒骄戒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