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腹腔镜胃造瘘术
胃造瘘术用于鼻咽癌放疗后吞咽困难,食管肿瘤治疗后无法正常进食,或晚期食管肿瘤、晚期胃底贲门肿瘤无法切除时,在梗阻以下建立营养通道。现多可在内镜下进行,即经皮内镜胃造瘘(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PEG),临床上较少单独行腹腔镜胃造瘘术,主要用于无法行内镜治疗或内镜操作风险较大者,或腹腔镜手术探查后确定肿瘤已无法切除者。
【适应证】
鼻咽癌放疗后吞咽困难,食管肿瘤术后因并发症或其他治疗后致食管狭窄、梗阻,晚期食管肿瘤、晚期胃底贲门肿瘤导致消化道梗阻。
【禁忌证】
1.因心肺疾患等不能耐受全身麻醉者。
2.有复杂腹部手术史,可能存在广泛腹腔粘连者。
3.全胃或胃窦已被肿瘤侵犯者。
【麻醉】
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术前准备】
此类患者多有营养不良,术前须给予肠外营养支持,纠正贫血、低蛋白血症,调整水、电解质平衡。
【体位与套管放置】
患者仰卧位,或仰卧人字位,术者立于患者左侧,助手立于患者右侧,扶镜手立于术者左侧或患者两腿之间(图11-1)。

图11-1 腹腔镜胃造瘘术手术室布局
脐上缘放置10mm套管建立气腹,置入30°腹腔镜。左侧锁骨中线肋缘下放置5mm套管作为主操作孔,在其下方10cm处置入5mm套管作为辅助操作孔(图11-2)。

图11-2 套管位置
【手术步骤】
首先探查腹腔,了解肿瘤局部侵犯和远处转移情况,用肠钳探查肿瘤活动度,如已固定且腹腔广泛转移,但胃体大部和远端胃尚未受侵犯,则可行胃造瘘术。
用肠钳提起胃体中下部前壁近大弯侧无血管区,尝试向腹壁提拉,选择提拉后不会引起胃体明显扭曲和张力过大的部位作为拟造瘘区。用抓钳夹持该处胃壁对应的前腹壁内面,同时在腹壁外通过按压确定位置,做皮肤切口长约1.2cm,置入12mm套管。在腹腔镜下用4号丝线在拟造瘘胃壁处作直径约1.5cm大小的荷包缝合,用超声刀在荷包缝合中心切开胃壁,切开范围以距离荷包缝线2~3mm为宜,同时确切止血。用吸引器伸入胃腔吸除胃内容物,经12mm套管置入F20~24号蕈状管后退出套管,用无损伤钳将蕈状管头置入胃腔,腹腔镜下收紧荷包线打结(图11-3)。经蕈状管体外端注水,检查胃壁置管处无液体外渗后,再作浆肌层荷包缝合包埋管壁。最后将蕈状管周围胃壁缝合悬吊于腹壁(图11-4)。放尽气腹,拔除各套管,体外缝合固定造瘘管。

图11-3 将蕈状管头置入胃腔

图11-4 将蕈状管周围胃壁缝合固定于腹壁
【要点分析】
应探查确定造瘘处胃壁未受肿瘤侵犯。尽量选择大弯侧胃壁造瘘,有利于悬吊缝合于腹壁。确定造瘘胃壁无出血,放置蕈状管时,注意不要撕扯造瘘胃壁边缘。
【并发症及防治】
1.腹膜炎荷包缝合过紧或过松,可导致局部胃壁缺血坏死或胃内容物经导管周围漏入腹腔,加之此类患者多存在营养不良,组织愈合能力差,易发生胃漏。一旦发现应立即开腹手术,修补漏口,改行近端空肠造口。
2.胃内容物自导管周围溢出多见于导管留置时间长者,若发生应加强局部换药,按造口伤口护理原则处理,保护导管周围皮肤,并减少单次灌注量。
3.导管脱出 重在预防,术中需将导管固定确切。平时用胶贴将导管固定于腹壁,避免牵扯。术后若导管脱出,如未出现腹膜炎,术中已经将胃壁悬吊缝合于腹壁,且手术后已超过5天,可以尝试立即直接经腹壁造瘘处用更细的导管重新置管,需注意可能插入腹腔的风险,应严密观察患者反应,置入后可试注少量无菌温生理盐水测试置管是否成功,否则需开腹手术重新置管。
(郭春华 夏利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