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腹腔镜胃大部切除术
胃大部切除术通常指远端胃大部切除术。胃溃疡病和胃癌的病变部位多发生于胃下部,远端胃大部切除术为其主要手术方式。腹腔镜手术具有深部视野暴露好、狭窄区域操作灵活等特有优势,便于行胃的游离和淋巴结清扫。开展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也通常从相对容易的远端胃癌切除术起步。近端胃大部切除,由于术后反流等问题导致生活质量较差,近年已逐渐减少,胃上部癌也倾向于行全胃切除,或者行间置空肠吻合术。
位于胃下部(L区)和中下部(ML区)的胃癌应行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对于进展期胃癌,切除范围应包括远端2/3~3/4的胃、大网膜、小网膜,切缘应距病灶边缘5cm,胃小弯侧应近全部切除。
远端胃癌根治术的淋巴结清扫范围:
第一站淋巴结(D1):1、3、4d、4sb、5、6。
第二站淋巴结(D2):7、8a、9、11p、12a。
【适应证】
1.早期远端胃癌。
2.内科治疗无效、症状反复的较大胃溃疡,病史长、疑有恶变的胃溃疡。
3.内科治疗无效的顽固性十二指肠溃疡。
4.伴有幽门梗阻及反复出血、穿孔的胃十二指肠溃疡。
5.复合溃疡,胃泌素瘤所致的溃疡。
【禁忌证】
1.合并心肺疾患不能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者。
2.上腹部有广泛粘连,难以在腹腔镜下分离者。
【手术器械】
气腹针、套管、电凝钩、手术钳、施夹器与血管夹、超声刀、直线切割闭合器、直径28~31mm圆形吻合器。
【术前准备】
一、一般准备
1.心理准备
详细向患者解释病情及手术相关问题,帮助减轻恐惧焦虑情绪。
2.生理准备
对患者身体状态的调整,使患者能在较好状态下安全度过围术期。
(1)全身情况准备:
胃癌患者常伴有营养不良、贫血、低蛋白血症等,术前应给予营养支持、输血、补充白蛋白等,以提高患者对手术的耐受力。
(2)胃肠道准备:
胃癌手术常规术前2天全流质饮食,术前8~12小时开始禁食,对存在幽门梗阻的患者,需在术前用温盐水反复洗胃。对于可能侵犯横结肠的患者还需行肠道准备。
(3)其他:
手术前夜可给予镇静剂,保证良好睡眠。
二、特殊准备
对行腹腔镜胃癌手术的患者除评估局部病变外,还应详细评估患者全身情况,排除影响手术的潜在危险因素,医生应全面地询问病史,系统体格检查。
1.心血管疾病的处理
通常认为3个月内发生过心肌梗死者,为手术绝对禁忌,择期手术应在梗死发生后6个月以上,无心绞痛发作,在严格监护下施行。
2.呼吸系统疾病的处理
术前应行肺功能测定及血气分析,行胸部X线或胸部CT检查。吸烟患者要戒烟1~2周。可应用支气管扩张药物、祛痰药。
3.糖尿病的处理
术前应了解糖尿病的程度,有无并发症,与内分泌科共同制订围术期治疗方案,控制血糖接近正常范围。
4.慢性肝功能不全
肝功能不全者,术前应注意询问有无乏力、食欲缺乏等肝炎症状,实验室检查排除肝炎活动期,通过B超或CT检查评估有无腹水,评估患者意识及营养状况,全面评估肝脏储备能力。
5.慢性肾功能不全
术前改善肾功能,术中防止低血压,术后防治感染及避免使用对肾脏有损害的药物。
6.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
预防性使用低分子量肝素,术后下肢气压治疗。
【麻醉】
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体位与套管放置】
患者取平卧两腿分开位,术者站于患者左侧,助手站于右侧,扶镜手位于患者两腿之间。监视器屏幕需用两台,位于患者头端两侧,正对术者和助手(图11-25)。

图11-25 手术室布局
套管位置采用“弧形五孔法”(图11-26)。自脐孔穿刺并建立气腹,维持腹内CO 2 压力在12mmHg,放置10mm套管为观察孔。左侧腋前线肋缘下放置12mm套管为主操作孔,脐左侧5cm偏上放置5mm套管为辅助操作孔。右侧腋前线肋缘下放置5mm套管,右锁骨中线平脐偏上放置10mm套管为助手操作孔。

图11-26 弧形五孔法套管位置
【手术步骤】
建立气腹后,腹腔镜自脐部套管进入腹腔,全面检查膈肌、肝脏表面、腹壁、髂窝、盆腔有无转移,确定病变部位。远端胃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顺序:4sb→4d→6→11p→7/9→8a→12a→5→1→3。
1.清扫第4sb组淋巴结
将大网膜向头侧翻起,从横结肠偏左部分开始以电钩离断大网膜,进入小网膜囊,沿结肠分离大网膜至结肠脾曲(图11-27)。贴近胰尾裸化胃网膜左动静脉,清扫第4sb组淋巴结,于根部上钛夹后切断(图11-28、图11-29)。继续裸化胃大弯直至预切平面(图11-30)。清扫4sb组之前应先切断大网膜与脾脏下极的粘连,以免牵拉损伤脾脏。

图11-27 游离大网膜

图11-28 清扫4sb组淋巴结

图11-29 血管夹结扎后切断胃网膜左动静脉

图11-30 裸化胃大弯
2.分离大网膜,清扫4d组淋巴结
用电钩沿横结肠向右侧游离,至结肠肝曲,清扫4d组淋巴结(图11-31)。

图11-31 游离大网膜到结肠肝曲
3.清扫6组淋巴结
在横结肠系膜前叶后方分离,铲除横结肠系膜前叶。沿结肠中静脉向胰腺下缘方向分离,暴露肠系膜上静脉。向右紧贴胰头表面在胰十二指肠前筋膜深面分离,暴露右结肠静脉,在胃网膜右静脉汇入胃结肠静脉干处上钛夹后切断(图11-32)。继续向右分离至暴露十二指肠。紧贴胰腺表面(胰十二指肠前筋膜的深面)清扫第6组淋巴结。裸化胃网膜右动脉根部,近端上双重钛夹后,用超声刀切断(图11-33)。

图11-32 切断胃网膜右静脉

图11-33 裸化切断胃网膜右动脉
4.清扫11p、7、9组淋巴结
将大网膜置于肝脏下方,助手抓持胃胰襞,将胃翻向上方,切除胰腺前被膜(图11-34)。紧贴胰腺上缘分离,打开脾动脉外鞘,暴露脾动脉,清扫11p组淋巴结(图11-35)。再继续由左向右进行清扫,沿脾动脉显露肝总动脉、胃左动脉及腹腔动脉干,自根部结扎离断胃左动脉,清扫7、9组淋巴结(图11-36)。
5.清扫第8a组淋巴结
沿脾动脉向右暴露肝总动脉,于血管鞘内分离,将胰腺向左下牵拉,沿肝总动脉前方及上缘分离,清扫8a组淋巴结(图11-37)。在靠近胃十二指肠的部位,胰腺与肝总动脉间可能有2~3支细小的动脉,需要贴近胰腺小心用超声刀切断,操作不当可能造成较难处理的出血。

图11-34 切除胰腺被膜

图11-35 清扫11p组淋巴结

图11-36 清扫7、9组淋巴结

图11-37 清扫8a组淋巴结
6.清扫第12a组淋巴结
将胃转而向下腹部牵拉,助手将肝脏挑起,打开肝十二指肠韧带被膜(图11-38)。沿胃十二指肠动脉及肝总动脉充分显露胃右动脉及肝固有动脉,继续脉络化肝固有动脉前方及外侧,结扎离断胃右动脉,清扫12a组淋巴结(图11-39)。

图11-38 切开肝十二指肠韧带被膜

图11-39 清扫12a组淋巴结
7.清扫第1、3、5组淋巴结
紧贴肝脏切断肝胃韧带至膈肌食管裂孔右侧,对于胃小弯侧1、3组淋巴结的清扫可由胃后壁向前进行,或由前壁向后进行(图11-40)。一般只需用超声刀游离贲门右侧的淋巴脂肪组织至胃小弯中上1/3,清扫第1组淋巴结即可。第3、5组淋巴结不需刻意清扫,在切除远端胃组织时连同小网膜一并移除。至此,远端胃癌D2根治术的淋巴结清扫步骤完毕。

图11-40 清扫胃小弯及贲门右侧淋巴结
8.切断十二指肠
胃游离完毕后,从脐右侧套管置入45mm或60mm腹腔镜直线切割闭合器,在腹腔镜监视下切断十二指肠(图11-41)。分别以无损伤抓钳抓持胃残端及近端空肠。

图11-41 直线切割闭合器切断十二指肠
9.消化道重建
上腹正中靠近剑突,取5cm长纵向切口入腹,放置切口保护器。将胃拉出腹腔外,于预切平面用直线切割闭合器切断胃,整块移走标本(图11-42)。胃残端闭合线缝合加固。将空肠提出腹腔外,在胃大弯侧及距Treitz韧带20~25cm的空肠对系膜缘分别切开小孔,插入60mm腹腔镜直线切割闭合器完成胃空肠吻合(毕Ⅱ式)(图11-43)。胃管置于胃腔,间断缝合关闭共同开口(图11-44)。吻合完毕后,可将十二指肠残端间断缝合加固,或行浆肌层包埋,将胃肠吻合送回腹腔。

图11-42 将胃拉出腹腔外切断

图11-43 直线切割闭合器行胃空肠吻合
10.关闭腹腔
用切口保护器封闭腹壁切口,重建气腹,无菌水冲洗腹腔。检查空肠输入袢、输出袢有无扭转。检查有无腹内脏器损伤、出血和残留物。从脐右侧套管放入引流管,置于肝左叶下方,尖端靠近胃肠吻合口,有侧孔靠近十二指肠残端。放尽腹腔气体,撤除各套管,缝合腹壁切口和套管孔,术毕。

图11-44 间断缝合关闭共同开口
【术后处理】
1.观察引流物的颜色、量及性状。
2.持续胃管减压,术后1~3天肛门排气后(一般较开腹手术早)拔除胃管,恢复少量流质饮食,逐渐过渡到全量流质饮食、半流质饮食和软食。
3.禁食期间应给予全面的肠外营养支持。
4.预防性使用抗生素3~5天。
【并发症及其防治】
1.术后胃出血
胃大部切除术后,可有少许暗红色或咖啡色胃液自胃管抽出,以后胃液颜色逐渐变浅变清,出血自行停止。术后胃出血多可采用非手术疗法止血,必要时可作纤维胃镜检查或行选择性血管造影,明确出血部位和原因,还可局部应用血管收缩剂或栓塞相关动脉止血。当非手术疗法不能止血或出血量大时,应手术止血。
2.胃排空障碍
胃切除术后排空障碍属动力性胃通过障碍,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了。多数患者经禁食、胃肠减压、营养支持、给予胃动力促进剂等保守治疗都能好转。
3.吻合口漏
术后发生吻合口漏,患者有高热、脉速、腹痛以及弥漫性腹膜炎表现,需立即手术探查,修补并腹腔引流。症状较轻,无弥漫性腹膜炎时,可先行禁食、胃肠减压、保持充分引流、肠外营养支持、抗感染等综合措施,必要时手术治疗。
4.十二指肠残端破裂
发生在毕Ⅱ式胃切除术后早期的严重并发症。临床表现为突发上腹部剧痛,发热、腹膜刺激征及白细胞计数升高,腹腔穿刺可有胆汁样液体。预防该并发症应注意在十二指肠溃疡切除困难时,宜行溃疡旷置的术式。
5.术后梗阻
包括吻合口梗阻和输入袢、输出袢梗阻,后两者见于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临床表现为上腹部剧烈疼痛、呕吐伴上腹部压痛,呕吐物量少,多不含胆汁,上腹部有时可扪及包块。吻合口梗阻多因吻合口太小或吻合时胃肠壁组织内翻过多引起,也可因术后吻合口炎症水肿出现暂时性梗阻。术后梗阻若经保守治疗无改善,可手术解除梗阻。
(钱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