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社稷安矣。 |
故旷日长久 |
变化因时, |
去就有序, |
审权势之宜, |
察盛衰之理, |
参之人事, |
验之当世, |
观之上古, |
——《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 解读
贾谊名篇《过秦论·下篇》中的这句话,提出了治国理政的一个基本方法。那就是,“变化因时”,一切从实际出发。既尊重国情和传统,又不囿于历史、故步自封;既要借鉴国外经验,又不照抄教条、照搬外国。
习近平明确指出:“准确把握我国不同发展阶段的新变化新特点,使主观世界更好符合客观实际,按照实际决定工作方针,这是我们必须牢牢记住的工作方法。”从实际出发,最重要的是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当代中国最大的实际出发,这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在比利时欧洲学院的演讲中,习近平还把中国的特点总结为五点:第一,中国是有着悠久文明的国家;第二,中国是经历了深重苦难的国家;第三,中国是实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家;第四,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第五,中国是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的国家。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作出符合实际的决策部署,需要思考的正是这样的国情。
■ 原典
鄙谚曰:“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是以君子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之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变化因时,故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
——〔西汉〕贾谊《过秦论·下篇》
■ 释义
贾谊是较早对秦史进行深刻反思的政论家,在《过秦论·下篇》中他剖析秦土崩瓦解的原因:秦朝暴政导致君臣离心、士民不附,子婴处于“孤立无亲,危弱无辅”的境地。从而说明:秦之亡,非在外力,而在自身。
贾谊提出:“是以君子为国,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之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变化因时,故旷日长久而社稷安矣。”君子治理国家,要考察上古的历史,验证当今的时事,并通过人情事理加以参验,从而发现治乱兴衰的规律,探求适应形势变化的方法,做到取舍有序、变化适时,如此国家才能长治久安。他认为汉文帝要“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警惕重蹈秦亡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