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

君子义以为质。

——《共创中韩合作未来 同襄亚洲振兴繁荣——在韩国国立首尔大学的演讲》等文中引用

解读

舍利取义、以义取利、见利思义的义利观,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的思想精髓,不仅是国与国交往的准则,也是为人处世所应坚守的价值信念。义和利并不是并驾齐驱的关系,而是义高于利、义在利先、重义轻利。

习近平引用“君子义以为质”,正是为了强调树立正确的义利观。大到国际关系,小到个人修养,这都是一个基本原则。市场经济环境下,羞于言利的时代一去不返,追求利益成为一个人的正当权利。然而,如果见利忘义、先利后义,甚至把利益作为衡量一切的尺度,那么手握公权的领导干部,就难免会在利欲熏心中践踏公益,在唯利是图中超越底线。正因此,越是置身于物质丰富的市场经济,领导干部越是应该树立正确的义利观,避免心为物役、利令智昏,而始终让良知、德行与自律去驾驭利益。对领导干部来说,“以义兴利、以理导欲、兼重德力,才是正确的道路”。

原典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论语·卫灵公》

释义

《论语·卫灵公》记载了孔子关于“义”的一段论述。孔子说:“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孙(xùn):同“逊”,谦逊。意思是:君子以义作为立身之本,用礼加以推行,用谦逊的言辞来表达,用诚实的态度去完成。这就是君子啊!另外,在《论语·阳货》中,孔子也有类似表述:“君子义以为上。”

孔子强调君子“义以为质”“义以为上”,要求君子必须是重义、行义之人,同时还要“礼以行之”。关于“义”,《礼记·中庸》解释为:“义者,宜也。”即“义”是人们应当承担的责任,其所考量的是行为的正当性。《说文解字》:“義,从我从羊。”清段玉裁注曰:“从我从羊者,与善、美同义。”可知,“义”是善与美的标准。

《论语》多处言及“义”,且多与君子相关联。诸如:“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也。”可见,“义”是君子应当具备的修养。

下一章

复制

评论内容

评论时间

登录

加入书架

批注

保存

这个世界上的大多数人,有的都只是拼尽一生的力气去活着的人生,也许在生命的尽头,每个人都发现变成了自己不曾想这个世界上的大多数人,有的都只是拼尽一生的力气去活着的人生,也许在生命的尽头,每个人都发现变成了自己不曾想…

logo

掌阅AI阅读助手

掌阅AI阅读助手将人工智能技术与海量优质出版物融合,构建出卓越的语义理解、内容总结和信息抽取能力,意在帮助用户更高效的发现知识、理解知识和使用知识。

知道了

22.34%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字体

笔记

  • 护眼

    翻页方式

    覆盖
    滑动

    行间距

字体选择

细字体

字体设置

系统默认

细字体

加粗字体

《习近平用典(第二辑)》

人民日报评论部

共162章
努力加载中...
目录
编辑
回复
删除
复制
取消
暂无划线,阅读页面长按可添加
暂无批注,阅读页面长按可添加
暂无书签
划线
批注
书签
编辑
回复
删除
复制
取消
大图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