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之帅也。 |
德者, |
德之资也; |
才者, |
——《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 解读
领导干部的德与才,是辩证统一的两个方面,二者缺一不可。品德好了,才有忠于事业、为民服务的恒久动力;能力强了,才有胜任本职工作的专业技能。现在干部出问题,主要是出在“德”上、出在党性薄弱上。群众评价说:“有德有才是正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无才是废品,无德有才是毒品。”很多领导干部犯错误,最后在忏悔书中都说对党章和党规党纪不了解、不熟悉,出了事重新学习后才幡然醒悟,惊出一身汗。
对党员干部而言,党性就是最大的德。习近平还引用“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强调党性教育对党员干部的重要性。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修身养性的必修课,也是共产党人的“心学”。如果把党章和党规党纪学好了、掌握了,又自觉遵守了,防患于未然,就可以防止一些干部今天是“好干部”、明天是“阶下囚”的现象。
■ 原典
臣光曰:智伯之亡也,才胜德也。夫才与德异,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谓之贤,此其所以失人也。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何则?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
——〔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周纪一》
■ 释义
春秋末年,晋国大夫智宣子荀申错误地选择了多才少德的智伯荀瑶为继承人,结果导致其家族遭到灭族之祸。北宋史学家司马光对此颇为感慨,在《资治通鉴》中评论道:“智伯之亡也,才胜德也。”他还提出“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意思是:才能是德行的凭借,德行是才能的统帅。
关于才与德,司马光定义为:“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他进一步提出“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根据圣人、君子、愚人、小人不同的划定标准,司马光提出了发人深省的观点:“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司马光主张首选德才兼备者,有德无才者次之,无德无才者又次之,最不可用的就是有才无德的小人。司马光认为,“挟才以为恶者”,恶“无不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