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太雷的中学生活
一分辛苦一分收获,1911年夏天,张太雷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常州府中学堂。
常州府中学堂坐落在常州城东门内玉梅桥的护国寺旧址,是当时常州唯一的一所新式中学。学校校园广阔美丽,设施完备,附近天宁寺的暮鼓晨钟更是为校园平添了一分悠久与韵味。
这所美丽的校园后来改称为江苏省立第五中学校,培育了一大批优秀学子,如党史留名的瞿秋白、张太雷等;如才华横溢的钱穆、刘半农等;如音乐大师刘天华等;还有在语言研究方面成绩斐然的吕叔湘、周有光等。可谓是人文荟萃,群英汇聚之地。
一所好的学校往往是因为有好的教员,张太雷就读的这所学校有两位对他及他的同学影响极远的教师,那就是时任校长屠元博和继任校长童斐。
屠元博任校长时,才28岁,正风华正茂。他博学多才,目光远大。
作为追随孙中山的同盟会会员,屠元博胸怀革命理想,担任常州府中学堂校长时,便将学堂作为常州、武进地区进行民主革命宣传和活动的一个重要场所,使这所学堂在创办之初就肩负起推动时代发展与社会进步的神圣使命。
常州府中学堂旧址
在常州府中学堂校内,师生思想活跃,革命气氛非常浓郁。屠元博为了锻炼学生的体魄和意志,也是为以后的革命做准备,在学校的课程设置中,不但有日常的体育课,还专门开办了兵操课,对学生实行军事训练,这在当时的中学里是极为罕见的。
张太雷对军事操练非常感兴趣,操练时他总是全力以赴,从不偷懒,各种军事技能他学得最快,常常得到老师的表扬。
当时学生全部都在校内宿舍寄宿,生活很军事化,校监有时在深夜吹响哨子,大家就摸黑起来紧急集合。
张太雷是一个头脑非常敏感的人,他夜里睡觉很机警,一听到哨声,就会立即起床,动作非常敏捷,常常是最先到达集合地点。他当时不会想到,在中学学到的这些军事技能对他后来参加革命活动帮助很大。
屠元博校长不仅治校有方,而且是个爱国志士,常常对学生进行民族革命教育,鼓舞学生追求民主与自由。他目睹社会动荡,民生凋敝,思忖振兴教育,救亡图存。他以社会现实为教材,向学生介绍孙中山、章太炎、邹容、陈天华等人的进步思想,武装学生的头脑,使学生受益匪浅。
张太雷非常敬佩屠元博校长,经常向他请教中国革命的一些问题,聆听教诲。
童斐,字伯章。常州府中学堂改名为江苏省立第五中学后,任命童斐为校长,兼授国文。童斐是一位治校有方的杰出校长,任职时正值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政局动荡,办学困难重重。他呕心沥血,殚精竭虑,使学校蒸蒸日上,成绩斐然。
江苏省立第五中学(常州府中学堂)继任校长
童斐一上任,就为五中制订了校训:“存诚、能贱”,并制成两块匾额,悬挂在大礼堂的墙壁上。
每当新生入学,童校长第一件事,便是讲解校训:“存诚,就是做任何事情,包括读书求学,待人接物,都要诚心诚意。能贱,就是不要以为进了五中,就自认高贵,仿佛处处高人一等,而不屑做一些平常的琐屑之事。要看得起普通人,要习惯自己做一切平凡的事。”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曾回忆说:“1918年我进常州中学,童伯章校长为我们新生讲校训,两句话,四个字,一曰存诚,一曰能贱。我铭记在心,一生受用。”
童斐还亲自作词编曲,为常州府中学堂创作了校歌。“泱泱民国,礼乐靖戈矛;多少英才硕彦,热心作育费绸缪……勉兹学子,毋贻祖国羞。”旋律跌宕起伏,风格古朴典雅,勉励莘莘学子奋发图强,树立雄心壮志,毋贻祖国羞。
在校长的鼓励下,张太雷进入中学以后更加勤勉,更加刻苦。中学的课堂就像知识的海洋,任他遨游,他这才知道小学阶段只是认路入门,而中学阶段才是登坛入室,广泛涉猎,夯实基础,为日后的攀登攻坚做好准备的时候。
在五年中学读书求知的生涯中,张太雷刻苦学习,努力探索,对各门功课都不放松,上课认真听讲,下课用心做作业。
他用辛勤的汗水,换来了丰硕的果实,连年各门考试成绩都是优等,在全班名列前茅,受到老师的夸奖、同学的羡慕。
所遇良师乃一生之幸,锦上添花,又结挚友。
在常州府中学堂张太雷与我党另一位早期革命家瞿秋白成为同班好友,与吴南如、李子宽也相交甚厚,他们一起学习,一起游玩,一起读书。
他们就读的这所学校不仅所授课程科学合理,而且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外语能力,有些教材也是选用英文教科书。张太雷与瞿秋白相伴努力学英语,经过勤学苦练,他们的英语成绩都很好,这为他们后来系统学习俄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课余时间张太雷与瞿秋白经常一起谈古说今,议论时政。经屠元博校长的介绍,他们阅读了不少进步书籍,对孙中山先生的生平和事迹知之甚详,对他的革命思想和事业极为钦佩,也非常关注,同时二人都对清王朝腐败无能痛恨不已。
1911年10月10日,辛亥首义在武昌爆发,胜利的喜讯传到常州城,民众欢欣鼓舞,纷纷奔走相告。常州府中学堂的学生们听到这好消息后,惊喜万分。当时新成立的湖北军政府提出剪辫子、放缠足、禁烟等革新措施,民众为之拍手称快,纷纷响应。
张太雷和瞿秋白、李子宽等同学带头把自己脑后的长辫子剪掉了。剪掉了辫子的他们觉得头上轻松多了,心里也有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准备以新面貌迎接新世界新生活。
他们向同学们宣传:“尾巴样的东西留着它有什么用处?”
张太雷和瞿秋白在学校里拿着剪刀帮同学剪辫子,一边剪辫子,一边大声叫道:“革命了,剪辫子啰!”
同学们也纷纷效仿,都剪掉了辫子。
第二天晚上,张太雷和同学们走上大街,和常州人民一起提着灯笼游行,欢庆辛亥革命的胜利。
张太雷还为自己起字“长铗”。“长铗”意即剑,有仗义执言、疾恶如仇等多重涵义。他自号“长铗”,就是表示要像战国时代的侠客名士一样,持一柄利剑,打天下之不平,为穷人焚烧债券,解民众之倒悬。
他的这个字“长铗”编进了学校当年编印的同学录中,反映出他朦胧追求民主与自由的倾向,这与身边的良师益友颇有关联。
皇帝推翻了,压迫人的时代过去了,张太雷欢呼雀跃,痛恨强权的反叛精神暴露无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