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全国第一个出口加工区:金桥出口加工区
1990年,金桥出口加工区诞生,成了国内第一个出口加工区。金桥出口加工区位于上海浦东新区中部的心脏地带,西连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北接外高桥保税区,南接张江高科技园区,规划面积27.38平方千米,其中北区19.94平方千米,南区4.61平方千米,出口加工区2.83平方千米。在规划中,工业产业用地16.1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59%;生活生产配套用地4.65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17%;不可经营的市政绿化河流用地6.57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24%。
在短短的28年时间里,金桥地区从一片农田,崛起成为一座宜业宜居的现代化新城,成绩令人瞩目。但谁能够想到,28年前,这里还是一个传统“男耕女织”模式的小镇。尽管祖辈为这里起了一个吉利的名字——金桥,但美好的心愿并没有改变他们世世代代“面朝土地背朝天”的贫穷日子。
1990年经国务院批准,上海设立全国第一个以“出口加工区”命名的国家级开发区——金桥出口加工区。这个地方凭借明显的区位优势,经过28年的开发建设,浦东金桥这一昔日的乡村小镇,已经发展成了一个外向型、多功能、现代化的上海工业新高地。
1992年1月16日,中日合资爱丽丝制衣有限公司在金桥出口加工区落户,成为浦东国家级开发区中的第一家外资企业。
1997年,美国通用汽车总投资高达15.7亿美元的“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落户金桥。通用汽车的入驻,带来了欧姆龙、中科新松、华为、西门子、拜耳等一批强势“大佬”占据高地。而打造“世界名牌金桥造”的金名片,金桥仅用了10年。
2013年7月17日,上海金桥出口加工区正式更名为上海金桥经济技术开发区,其定位更精准更丰满。2017年,金桥开发区实现工业总产值2600亿元,营业收入7200亿元,实现利润总额350亿元,完成税收收入500亿元,形成了汽车、信息通信、机器人、新兴金融等四大产业。谁也想不到,这片方圆27.38平方千米的全球产业集群,创造了超过中国西部一个省和东部一个中等城市的总财富。
从一片农田,到粗具规模、再到一跃腾飞,金桥开发区从初期仰视巨人——抛出橄榄枝的招商引资,到中期学习好巨人的管理经验,再到今天能与巨人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金桥开发区开发建设已经形成三大板块。北区形成东、西两个区域:西部为生活区——碧云国际社区,面积约4平方千米;东部为工业区,面积为16平方千米,其中包括金桥汽车城、金桥现代科技园和上海浦东软件园金桥分园;南区为工业区和海关监管区,重点发展面向出口的零部件加工业、利用国内元器件组装出口及来料加工的整机工业。
2017年9月,《金桥经济技术开发区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金桥片区发展“十三五”规划》出台,金桥开发区将通过自贸试验区战略、产业转型升级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城市更新战略、产城融合战略、营商环境提升战略等六大战略,建设成为产业转型示范区、智能制造培育区、城市副中心功能创新区、绿色低碳实践区四大特色区。其中,金桥出口加工区具备“九通一平”的基础设施配套,其中包括“集中供热”和“卫星通信”。同时区内的金融、贸易、商检、报关、仓储、运输、科研、咨询、零售、餐饮娱乐、房地产、物业管理等配套服务项目也已基本完善。
近年来,金桥开发区正不断发挥国家级先进制造业质量安全示范区、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基地、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等品牌效应,推动“金桥制造”与“金桥服务”的协同发展,探索在制造业“微笑曲线”研发、设计、销售、服务等两端环节实现国际化发展的路径。汽车制造、电子信息、家用电器、食品和生物医药等传统支柱产业,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不断融合发展,形成了以新能源汽车 + 智能驾驶为方向的现代汽车产业、以工业互联网 + 机器人为核心的智能制造产业、以移动互联网 + AR/VR为代表的面向未来的新媒体产业、以金融科技 + 区块链技术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新兴金融产业的“3 + 1”战略产业格局,呈现出“强、新、特、优、联”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