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中国唯一具有评奖功能的大型工业博览会: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
每逢金秋时节,世界的目光都会聚焦上海,聚焦到一场在中国乃至亚太地区最具影响力、最具权威性的国际工业技术展,它就是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简称“工博会”)。
工博会是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商务部、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和上海市政府共同主办的国际工业展,主要以装备制造业为展示交易主体,具体包括数控机床、金属加工、工业自动化、节能环保技术、信息与通信技术、新能源与电力电工、机器人、新材料、航空航天技术等,是我国装备制造领域面向世界的一个重要窗口和经贸交流合作平台。
自1999年以来,工博会凭借着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品牌化运作,已成功通过国际展览业协会(UFI)认证,并且成为唯一具有评奖功能的大型工业博览会。如今,工博会的影响力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扩大,在工业会展领域已经基本形成了“西有德国汉诺威,东有中国工博会”的格局。
一、历史沿革
1999年12月13日—17日,由国家经贸委、外经贸部和上海市政府共同主办的首届上海国际工业博览会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主要聚焦电子产品、机电装备、工业自动化、生物工程、汽车与零部件等产品,展览面积达1.5万平方米。
首届工博会的举办,立刻引起了国内外客商的瞩目。参展企业多达412家,展位设置514个;前来参观的客商络绎不绝,仅仅为期5天的博览会接待观众多达22万人,其中专业观众8万人,境外客商3000余人。在经贸合作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短短的5天时间里,工博会促成工业产品成交10.2亿元,技术和产权成交14.8亿元,合计25亿元;企业和参会客商还达成各类合作意向,涉及金额约20亿元。
首届工博会一经举办便取得了积极反响,不仅成了我国装备制造领域面向国内外的一个重要窗口,更架起了一座推动海内外经贸合作交流的桥梁。因此,每年的金秋时节,海内外相关领域的展商和客商都会齐聚上海,共享工业科技的盛会。
2001年11月,第三届上海国际工业博览会选址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展览面积扩大到5万平方米,是首届展览面积的3.3倍,展览规模进一步提升。参展企业扩大到1192家,展位2236个,接待观众达到50.50万人,其中专业观众21万人次,境外客商1万余人。
2005年,工博会迎来了新的历史发展机遇。在这一年的11月,经国务院批准,上海国际工业博览会从2006年起更名为“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标志着工博会上升至国家层面。此后,工博会进一步完善展览结构,逐步形成了由数控机床和金属加工展、信息与通信技术应用展、航空航天技术展等9个专业展为基础的展览格局。
长期以来,工博会以打造国际一流展会品牌作为发展目标,不断对标国际一流展会实现自我发展。2009年,工博会获得全球顶尖展会评级机构UFI的认证,成为国内首个获得UFI认证的国际性展会。
二、发展现状
工博会发展至今,不仅成了我国唯一以中国冠名、发展历史最长的工业展会,同时也是经国务院批准唯一具有评奖功能的大型工业博览会。工博会所评选出的金、银、铜奖等各类奖项已经成为中国制造业的国家最高奖项。同时,工博会在这近20年时间里积极对标德国汉诺威工博会,在会展规模、全球影响力、观众质量等方面均取得长足进步和极大的发展,专业化、国际化、市场化和品牌化水平不断提升。
(一)会展规模屡创新高
从展览面积上看,首届工博会的展览面积为1.5万平方米,2017年举行的第十九届工博会的展览面积已经高达28.1万平方米,是首届展览面积的18.73倍,成为亚洲展会面积最大的工业博览会,接近了德国汉诺威的水平。从参展商数量上看,工博会的参展商已从1999年的412家增加至2017年的2602家,翻了将近6倍;而展位数则从最初的514个扩大至1.3万个,翻了25倍(见图2-26-1、图2-26-2)。
图2-26-1 历年中国工博会展览面积(1999—2017)
数据来源: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官方网站(http://www.ciif-expo.com/)。
图2-26-2 历年中国工博会参展商数量及展位数量
数据来源: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官方网站(http://www.ciif-expo.com)。
注:2005年数据缺失。
(二)全球影响力日益提升
从境外参展商数量来看,2006年参展的外商不到331家,此后每年参展的外商数量稳步提升,2015年参展的外商多达665家,近两年的参展外商也都保持在500家以上。从外商展位数来看,2006年外商展位数不足1500个,而到2017年,外商展位数已经突破3500个,外商参展面积再创历史新高,说明工博会在全球的“朋友圈”越来越大,影响力不断提升,成了中外企业开展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的重要平台(见图2-26-3)。
图2-26-3 历年中国工博会境外参展商数量及外商展位数
数据来源: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官方网站(http://www.ciif-expo.com/)。
(三)观众质量显著提高
从参观人数来看,2005年前后的参观人数有较大幅度的减少,而专业观众占比逐年提高,反映了工博会在专业化设展、注重交易等方面的进步,也反映了工博会在组织观众方面越来越注重质量而非数量。以第十九届工博会为例,专业观众占比达到历年最高的94.33%。其中,52.97%的观众来自生产厂商,15.91%的观众来自系统集成商,10.86%的观众来自代理、分销商,来自政府机构、科研院所、各类协会的观众占比合计达到13.35%。从2006年开始,工博会的观众数量和质量都在同步提高,越来越多的海内外专业人士汇集于此,在工博会这一平台上谋求合作、寻找商机,分享当今世界最新的产品与技术(见图2-26-4、图2-26-5)。
图2-26-4 历年中国工博会观众及专业观众量
数据来源: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官方网站(http://www.ciif-expo.com/)。
注:2003年、2005年和2007年数据缺失。
图2-26-5 第十九届中国工博会观众类型占比
数据来源: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官方网站(http://www.ciif-expo.com/)。
三、积极效应
工博会举办至今,已经成为我国工业经济领域规模最大、功能最全、水平最高的展览盛会。作为一个国家级的展览,工博会以装备制造业展示交易为主题,成了我国装备工业技术和产品对外展示、交流、合作和交易的一个重要平台,对推动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十年来,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通过政策导向、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实行市场化运作等方式实现蓬勃发展,产业发展规模及盈利水平不断提升。2015年,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销售收入超过6亿元,在装备制造业中的占比提高到了15%,超过了“十二五”规划中的既定目标,实现了跨越式增长。到了2017年,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销售收入更是超过9万亿元。其中,五个细分领域的复合增长率达到了32.3%,再次实现了跨越式增长(见图2-26-6)。
图2-26-6 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
数据来源:根据网络公开资料整理。
工博会作为我国经国务院批准的唯一具有评奖功能的大型国际工业博览会,结合产业转型升级、自主创新、发展实体经济的大背景,每年评选出一批在高端制造领域具有标志性的最新成果。这些获奖的展品代表着相关领域最前沿、最先进的技术水平,吸引了全球目光,成为业界争相追逐的优秀商机。
工博会在对接展商、组织观众、媒体宣传等方面更是积攒了宝贵的经验,为我国工业制造领域其他展会的举办起到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2017年,我国工业制造行业的展览数量多达106场,展览总面积341.67万平方米。机器人及工业自动化、新能源、电子、航空航天等高新技术行业的展览蓬勃发展,2017年上述行业的展览数量共计达86场,展览面积共计214.34万平方米(见表2-26-1)。
表2-26-1 中国工业制造领域的相关展会(部分)
续表
资料来源:根据网络公开资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