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九四专项”与国内投融资平台第一例:久事公司
20世纪80年代中期,曾经是中国工业基地的上海,发展面临困局。城市功能老化,市政、基础设施、第三产业落后,工业设备陈旧,产品结构不合理。同时,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工业设备改造,必须要有大量的资金投入,但由于当时上海市本级财政收入有限,国内银行流动性十分紧张,资金的缺乏严重阻碍了城市发展。经过上海市委市政府多次研究论证,提出了借款“计划单列、自借自还”的方式,希望扩大利用外资,直接向国际市场筹资,通过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工业技术改造项目和发展第三产业项目“捆”在一起的方式,综合开发经营,用项目的盈利来偿还基础设施建设费用。
一、发展历程
1986年5月,上海市向国务院、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上报了《关于上海市扩大利用外资规模的请示》。当年8月,国务院以“国函〔1986〕94号”文批复上海市政府,同意上海第一批扩大利用外资32亿美元,用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业技术改造和发展第三产业,并给予九条优惠政策,增加上海的外汇留存,扩大上海对这些项目的审批权。
1987年,市政府批准成立“上海九四公司”,运营“九四专项”事务,后取“九四”谐音“久事”,取名为上海久事公司,意为永久事业。当年12月30日举行了成立大会,上海久事公司宣告正式成立。
久事公司设立之初,主要是为了更好地运作“九四专项”。当时募集的32亿美元,其中14亿美元投资了南浦大桥、地铁1号线、合流污水一期工程、虹桥机场候机楼改造和20万门程控电话等五大市政基础设施项目;13亿美元投资了268个工业技改项目,对当时工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5亿美元投资了35个三产旅游项目。
此后,久事公司也积极投身于浦东开发开放建设,努力发挥“第二财政”作用,直接参与外高桥保税区中心区域、张江高科技园区和星火工业开发区等三大功能区的前期投资,发起投资了浦发银行,投资建设了高桥石化丙烯酸厂等工业项目和东锦江大酒店等一批第三产业项目。在20世纪90年代,久事公司根据市政府产业主导要求投资了多类高科技项目,也入股多家金融机构,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对投资环境提升也做出了极大的努力。
2000年4月,久事公司将已建成运营的地铁1号线和明珠线(3号线)一期工程作价54.21亿元作为资本投入,联合上海城投成立了申通集团。作为控股股东,久事公司开始承担上海轨道交通投资任务,投融资重心进一步向轨道交通集中,资金的及时到位为上海迎来了第一个轨道交通建设高峰期。在此次合作中,久事公司首次尝试以实物资产作价并成功作为股本投入新项目中,为其持有的大规模存量资产找到了一条可复制的盘活路径。2001年,久事公司控股的申通集团进行了资产重组,将上海地铁1号线的经营性资产装入上市公司申通地铁,变现资产8亿元。这是上海市第一次通过证券市场将社会资本引入上海轨道交通网络的建设。
2002年,久事公司组建了申铁投资公司,与铁道部共同投资建设了浦东铁路一期和芦潮港集装箱中心站两大工程,打开了久事公司在市域铁路领域的投资大门。2005年7月,为深化城市交通管理体制改革,根据市政府安排,上海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巴士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强生集团有限公司、上海五汽冠忠公共交通有限公司、上海现代交通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五家企业资产及行政关系正式划入久事公司。2008年8月,根据上海新一轮公交改革的总体安排,久事公司实施了巴士股份的重组,并于2009年3月组建上海巴士公交有限公司。2010年6月,久事公司对强生控股进行重组,为上市公司产业链的延伸和产业升级打下基础。
2000年,根据市政府要求,久事公司投资、建设了上海国际赛车场并承办F1赛事。上赛场一期工程于2004年6月建成并投入试运行,9月成功举办了F1中国大奖赛,取得了轰动效应,成为上海新的城市名片,也为培育体育赛事产业打下了基础。2007年底,久事公司对赛事资源进行整合,成立了国际赛事管理公司。2009年,开始举办国际男子职业网球最高等级巡回赛事——ATP1000大师赛。2014年,成功引进环球马术冠军赛,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首次在我国大陆举办的世界顶级马术比赛。2015年底,上海市委、市政府决定将东亚集团等五家市体育局直属企业划归久事集团。随着上海体育场、上海体育馆、上海游泳馆、斯诺克大师赛等大型体育场馆和赛事的加盟,久事公司旗下的优质体育资源进一步集聚,为久事体育产业加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久事公司核心产业,除了自2000年以来逐步推动建设的城市交通和体育产业,也集中发展了地产置业和资本经营。地产置业板块主要承担旧区改造、专项土地储备的任务,以及从事房产经营开发。在外滩核心地区拥有优秀历史保护建筑16幢,总建筑面积达13.8万平方米。久事公司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利用,重视挖掘和开发外滩楼宇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了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友邦保险、泰国正信银行等中外金融机构入驻,华尔道夫酒店开业,成为外滩新“亮点”。资本经营板块主要是开展各类投融资业务和资产经营。久事公司坚持政府投资主体的定位,以政府性项目为主要投资方向,积极发挥投融资平台作用,投资政府规划的重大项目。
2015年11月,上海久事(集团)有限公司成立,完成了公司制改制,由传统的全民所有制企业整体改制为国有独资公司,实现了从企业法人向公司法人的转变。公司制改制后,久事集团展示了作为市场化运作主体的创新能力,对资金开展滚动增值管理,如资金融通业务,通过换汇、外汇期货、外币利率掉期与互换、计划外出口创汇等手段,做好资金的综合平衡。截至2017年底,久事集团注册资本600亿元,合并资产总额4610亿元,资产负债率39%,资信等级AAA级,拥有直属企业10家,员工7万余人。
二、积极效应
随着我国分税制改革的推进,地方政府虽然获得了较大的经济管理的权力,在建设公共设施、出台优惠政策、发展地方经济上有较大的积极性,但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有限,使得地方政府在发挥政府职能上的能力受到影响。上海久事集团的发展经验,对全国各地方政府组建自己的融资平台公司颇具吸引力。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中央政府提出的“四万亿”计划进一步刺激了地方政府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热情。2009年,央行和银监会联合提出“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政府组建融资平台,发行企业债、中期票据等融资工具,拓宽中央政府投资项目的配套资金融资渠道”,推动各地城投公司的发展进入快速扩张的新阶段,各地方的基础设施建设也进入了飞速发展阶段。
截至2014年底,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近24万亿元,其中14.34万亿元是通过投融资平台等非地方债券方式举借的债务。2014年,财政部对投融资平台债务进行甄别后,融资平台的债务纳入地方政府债务统计口径,只能成为地方隐形债务。截至2016年末,地方政府债务余额15.32万亿元,债务率为80.5%。事实上,考虑到隐性债务,地方政府债务率还要高一些。但投融资平台不仅连接着政府部门,也与金融市场息息相关,投融资平台因为有政府背书而能够源源不断地从金融机构获得融资,相当一部分投融资平台需要借新债还旧债,可能存在着一定的系统性风险。
发展30多年的上海久事集团能够充分运用市场化方式,利用所拥有的优质资产和股权,采取金融创新,既缓解了地方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紧缺的问题,又保持自身的负债率低至39%,完成从实体运营到价值运营的成功转变。这对全国处于发展瓶颈和债务忧虑中的地方投融资平台有着借鉴意义。
(一)观察久事集团和市政府关系可以看出,双方的权益明确,投资公司作为投资主体有明确的权力和责任,在经营过程中根据不同项目明确财政扶持和市场化运作筹集资金,保证了社会公益性和企业盈利目的。
(二)久事集团始终秉持着极强的稳健投资和风险控制的理念。对政府性投资项目,采用资金管理中心的方式统筹使用和管理资金,加强资金统筹,并对账户、调度资金、对外筹资、平衡资金使用、担保管理起到了监测作用。通过明晰产权、股权转让、债转股、股权置换等方式逐步优化资产质量,提高投资回报率。同时,在对实业资产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清理、退出一部分不良资产项目,长期投资贯彻“有进有退”的方针,用积极退出的方式调整投资结构,坚持阶段性持股的理念。
2017年5月,财政部、发展改革委、司法部、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行为的通知》(财预〔2017〕50号)(以下简称《通知》),将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上升到了维护国家总体安全的高度。在具体措施上,对融资平台公司、PPP模式等做了进一步规范,严格剥离融资平台的政府性融资职能,不得借道PPP模式变相举债。2017年7月,财政部公布了财预〔2017〕89号《关于试点发展项目收益与融资自求平衡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品种的通知》,进一步显示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防范。对投融资平台的限制将会越来越严谨。因此,地方投融资平台想要继续发展,有所作为,就更应该借助这个契机转型。对此,可以借鉴上海久事集团发展的经验,改善自身的资金运作系统,降低投融资平台对政府债务和金融系统带来的隐性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