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唯物史观的当代启示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唯物史观在当代是不可超越的。梅林说过:“历史唯物主义并不是一个封闭的、以最后真理为其终点的体系”。的确,唯物史观不是问题解答,它不能为复杂多变的历史提供现成的答案,但为人们找到正确的答案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由于第一次发现了唯物史观,马克思把唯心主义从历史领域驱逐了出去,从而在人类认识社会的历史过程中树起了一块界碑。从上述意义上讲,马克思是普罗米修斯,他用唯物史观之光,照亮了长期在黑暗中摸索的社会历史领域。
1.历史虚无主义经不起推敲
当代中国正处于转型时期,社会思潮复杂多变。一段时间以来,历史虚无主义在当下中国有抬头之势,一些人借助互联网,明目张胆地通过否定某些英雄人物的过去来否定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否定中华民族的革命史、奋斗史、解放史。这种现象的背后是唯心史观的沉渣泛起,它们或者片面夸大精神因素在社会历史中的价值,从而弱化人民群众的决定性作用,或者否定历史的客观事实,从而虚无或消解历史的本来面目。从根本上破除历史虚无主义,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1)历史虚无主义属于历史唯心主义
本质上看,历史虚无主义以唯心史观来看待社会历史现象。与唯物史观相对立,唯心史观以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为基本立场,对社会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分析从“现象”出发,无视或漠视其背后的物质生产方式。唯心史观要么表现为唯意志论,即把某些英雄人物、帝王将相等的意志看作历史发展过程的决定性力量,历史的发展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要么表现为宿命论,主张用天命、绝对精神来解释历史,人类只能听命于天命和绝对精神的安排。基于唯心史观,历史虚无主义在否定社会历史发展客观性和规律性的同时,否定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真正创造者,对历史进行肆意解构和否定,通过放大某个历史人物的缺点或者错误,从而否定整个历史和历史事件。作为一种错误的社会历史观,历史虚无主义不可能对社会历史作出正确的结论和理性的价值评判。
(2)唯物史观是批判历史虚无主义的锐利武器
从唯物史观出发,人们不难理解,人类社会历史具有客观性,不能任意解构和虚无化。历史既不是客观的资料堆积、纯粹客观的历史事件的叠加,也不是虚无,社会历史有其物质规定性、发展规律性和演变逻辑性。基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唯物史观指出,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在历史的创造过程中,英雄人物和普通个人都有着独立的作用,他们的意志形成了历史的合力。真正对人类社会历史产生决定性影响的并不是某个英雄人物,而是英雄背后的人民群众。承认了人类社会历史的规律性,就不能采取主观的方式来解读历史,把历史看作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女孩,也不能将历史虚无化。
2.中国道路是历史的选择
中国道路之所以会产生并取得成功,就是因为它是以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为方向、以中国的现实国情为基础、以解决中国的问题为目的的。中国道路的产生和发展符合唯物史观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中国道路是中国人民在100多年的艰辛探索和不懈奋斗中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中华民族曾经在历史上创造过辉煌的文明成就。然而自近代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饱受屈辱,历经沧桑。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给处在苦闷和彷徨中的中国人民指明了全新的方向。向社会主义的目标和方向前进,就成为近代中国社会演变的必然结论和中国人民的郑重选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经历一个不断探索和反复实践的过程,即从不成熟到比较成熟、从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百折不挠,艰辛探索,缔造了伟大的新中国,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历史性成就,也有过深刻的教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吸取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和教训,深刻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成功地探索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成功地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局面。在探索中国道路的过程中,我们党经常是“摸着石头过河”。这意味着中国道路不是从既定的观念出发,而是从客观的实际出发,从解决当前的问题出发,不断向前推进的。中国的所有改革举措,都是以问题为导向、以实践为基础展开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紧紧围绕“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继续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大步向前发展。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包括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强军兴军开创新局面、港澳台工作取得新进展、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开、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等十大历史性成就。五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五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3.以科学的问题意识看中国
唯物史观认为,生产物质生活的社会实践,是一切历史的基本条件,也是其他一切历史活动的前提条件。人类社会同自然界一样,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态,其发展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人类社会的运动、发展尽管离不开人的参与,但在其总体趋势上、运动轨迹上却是个人所不能左右的。
今日中国仿佛正在快速穿越历史的三峡,水域开阔也暗流涌动,大河奔腾却泥沙俱下,正在进入一个“问题的时代”。从挥之不去的雾霾到田野间空心化的村庄,从“蚁族”“蜗居”难圆梦想到“舌尖上的安全”屡现危机。翻开报纸,相关讨论不绝于耳;打开网络,种种质疑迎面而来。问题让人烦恼,问题使人愤怒。马克思说过,“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当下层出不穷的问题恰恰是中国社会发展中的必然现象,也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客观呈现,过去几十年的改革开放就是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步步向前,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后又必然产生新的更多的问题。如果眼里没有问题,心里没有期待,也就不会改革,难言发展。有了“问题意识”,才会提升认识能力。如果“只让问题遮望眼”,心灰意冷间,让“问题悲观症”驱逐社会自信心,抵消发展正能量,吞噬我们的幸福感,“问题意识”本身就也成了问题。
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看,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必然会经历诸多复杂甚至是艰难曲折、不可逾越的阶段。历史的时空永远都是无法压缩的。历史中的问题也永远都是无法回避的。只要我们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些问题就必然伴随在我们的左右。在中国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不能期望那么多的问题朝夕之间能够得到彻底解决。将问题拖成历史问题诚不可取,但毕其功于一役也绝不现实。既然问题的存在有客观性、必然性,问题的解决也就必然有复杂性、长期性。40年中国的渐进式改革,正是从哲学层面上理清了问题与过程的关系,才摒弃了急于求成的冒进,拒绝了休克疗法的诱惑,找到了正确的逻辑和顺序。有时候,我们的确感到被问题“追着走”、“推着走”。转型期中国问题一大堆,公众和舆论更加敏感,未来的改革之路肯定也充满挑战。但中国巨轮正是在对问题的不断突围中,国家社会得到了实质性改善。坚持唯物史观,就必须正确看待我国的国情,树立科学的问题意识。科学的问题意识并不简单地等同于单纯发现问题,而是必然要有解决问题的“过程意识”。既有“问题意识”,也有“过程意识”,才能让改革者有更多回旋余地,才会对未来更有信心。
4.自觉增强“四个自信”
唯物史观告诉人们,社会基本矛盾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之中,规定社会的性质和基本结构,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推动着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坚持唯物史观,必然要求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保持强大政治定力,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奋力前行。
新中国建国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艰辛探索中开创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社会主义这一人类社会的美好理想在古老的中国大地上变成了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成功道路和制度体系。正是因为找到了这样一条正确道路,才使得仅有60多年历史的新中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短短40年里摆脱贫困并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才能彻底摆脱被开除球籍的危险,才能创造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惊天动地的发展奇迹,才能使中华民族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而且为人类社会走向美好未来提供了具有充分说服力的道路和制度选择。对当下的中国共产党人来说,就是要始终正确把握前进方向,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必须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党正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所指出的:“站立在九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五千多年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十三亿多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无比广阔的时代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