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资产阶级灭亡终将不可避免
在《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基于唯物史观,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为分析工具,通过层层递进的逻辑推演,分析了资产阶级从产生到壮大的历史过程,进而揭示出资产阶级最终走向灭亡的历史必然性。
1.资产阶级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变革的产物
“资产阶级”一词源出法语,原指市镇居民或自由民,又指同封建贵族有所区别的中产阶级。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后,指占有社会生产资料并使用雇佣劳动力的现代资本家阶级。资产阶级的形成和演变是有其内在动因的。
(1)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催生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脱胎于封建社会,资产阶级赖以形成的条件是在封建社会中造成的。封建社会后期,农奴通过赎身、逃亡、垦荒等获得人身自由,其中一些人成了城市居民。货币的广泛使用,削弱了城市的封建行会,手工业者和商人日趋分化。贫穷的行会师傅和帮工变成雇主。少数富裕的行会师傅,生产者和倒买倒卖的包买商人成为雇主,“从这个市民等级中发展出最初的资产阶级分子”。随着货币的广泛使用,封建行会容纳不下的资本和不断涌入城市的剩余劳动力结合在一起,产生了工场手工业,传统封建行会制逐渐衰落,被工场手工业所代替,行会师傅被工业的中间等级排挤掉了。为了加速资本原始积累,新兴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化的贵族,对内野蛮剥夺农民的土地,在英国历史上曾经出现了“羊吃人”的圈地运动;对外推行血腥的殖民制度,包括实行海盗式的劫掠、贩卖黑人、进行商业战争等。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是“用血和火的文字载入人类编年史的”。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同封建所有制的矛盾日趋尖锐。资本主义要求有广阔的自由市场、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以及自由竞争,而封建的人身依附关系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把手工业者限制在行会里。此外,封建的地方特权、政治特权和苛捐杂税,限制了资本的自由流动、竞争和发展。只有突破封建的生产关系,先进的生产力才能得到更大的发展。《宣言》是这样分析的:由于生产力和技术的发展,大航海时代到来了,“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比如,法国曾经是典型的封建社会,社会大体上分成三个等级:第一等级是僧侣或教士,他们掌握着神权;第二等级是国王和贵族,他们掌握着世俗政权;第三等级包括农民、工人、商人以及资产阶级。僧侣与贵族社会地位高而拥有政治经济特权,纳税的任务却主要落在第三等级。为了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资产阶级越来越强烈地要求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拥有自己的权力和地位。而无产阶级不堪忍受沉重的税赋和压迫,也反对封建等级制度。因此,废除封建等级制度成为第三等级中各个阶级与阶层的共同要求,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原来在封建社会纳税的第三等级在经济地位上升后夺取了政治统治地位,成为现代资产阶级。当资本主义制度最终战胜封建制度后,“起而代之的是自由竞争以及与自由竞争相适应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资产阶级的经济统治和政治统治”。
(2)长期发展的历史过程
现代资产阶级登上欧洲历史舞台并取得统治地位并非一朝一夕的事。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是一个充满斗争和曲折、长达几百年的历史过程,其中经历了两大运动和三次大决战。两大运动:一是14-16 世纪始于意大利扩展到西欧的文艺复兴运动。它以“再生”希腊罗马文化为名,高扬人文主义,用资产阶级抽象的普遍人性,反对中世纪的神性、宗教观禁欲主义及其代表的封建意识形态。二是17-18 世纪兴起于西欧而以法国为中心的启蒙运动。它高举理性旗帜,用新的知识、科学“启迪”人们去打破中世纪的黑暗,批判宗教蒙昧主义、君主专制主义和整个封建制度。此外还有三次大决战。一是德国的所谓宗教改革。路德反对教会的战斗号召,唤起了1522 年的德国贵族起义和1524年的德国农民战争。1566年开始的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以加尔文教为旗帜,推翻了西班牙在尼德兰(意为低地)的专制统治。二是1640年开始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经过两次内战后,处死国王查理一世,宣布英国为共和国和自由邦。克伦威尔去世后国内政局动荡,斯图亚特王朝复辟。1688-1689 年,通过不流血的政变(史称“光荣革命”),确立了以土地贵族和大资产阶级的妥协为基础的君主立宪制。三是1789年开始的法国大革命。它抛开宗教外衣,依靠巴黎人民三次武装起义、农民起义和全国革命高潮,从攻克象征封建统治的巴士底狱,到打倒波旁王朝,废除封建制度,处死路易十六,成立共和国;从推翻君主立宪派的统治,推翻资产阶级共和派的统治,到建立资产阶级革命派罗伯斯比尔为领袖的雅各宾专政。1794年热月政变,罗伯斯比尔被处死后,建立大资产阶级政权。1799 年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上台执政,1804年改共和国为帝国,成为法兰西皇帝。在英国,瓦特等人发动了工业革命。18-19世纪先后在英、美、法、德、日等国完成的工业革命,用机器大工业代替工场手工业,生产力迅速发展,使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在新的物质技术基础上,并最终战胜了封建制度。基于此,《宣言》指出,“现代资产阶级本身是一个长期发展过程的产物,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一系列变革的产物”。
2.资产阶级在历史上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
与封建社会相比,资产阶级时代的到来无疑是时代的进步。《宣言》饱含热情地赞扬了处于上升时期的资产阶级在历史上的进步意义,说“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这些作用表现在哪里呢?
(1)摧毁了封建制度和观念
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一次深刻的变革,延续一千多年的欧洲中世纪结束了。正如《宣言》所说,“资产阶级在它已经取得了统治的地方把一切封建的、宗法的和田园般的关系都破坏了”。“一切等级的和固定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一切神圣的东西都被亵渎了。人们不得不用冷静的眼光来看他们的生活地位、他们的相互关系”。资产阶级用自由竞争取消了封建特权。随着雇佣劳动关系的确立,人的地位不再以封建的、宗法的、血缘的关系来规定,而是由其占有“物”或增殖资本来规定了。
(2)促进了现代民族国家的诞生
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统一的市场,与此相应的必然要求就是统一的政府、统一的法律、统一的关税。对统一市场的强烈需求决定了封建割据时代必然终结,从而为近代民族国家产生提供了物质条件。在西欧历史上,民族与民族国家的形成与中央集权国家出现在时间上基本一致,民族与国家相伴而生,民族在其发展过程中往往呈现出国家的形式。各民族形成的过程,同时也是独立国家形成的过程,这种由单个民族组成的国家叫民族国家。英吉利、法兰西既是民族,也是国家。同时,民族国家形成的过程也是民众对民族国家认同感不断增强的过程。资产阶级正是以国家的名义获得政治权力的。
(3)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形成
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要求资产阶级必须为资本增值寻找空间,与各个国家和民族建立联系,以便开拓世界市场。资产阶级以自己为模板,在全世界范围内再造资本主义的经济秩序、文化秩序和社会秩序。在封建时代,历史是地方的、地域性的历史,各个地方之间并无多少直接的联系,人们生活着的社会是一种地域性存在。但在资本主义时代,由于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改变,历史进入了相互联系、普遍交往的世界历史新时代。
(4)创造了巨大生产力
首先,资本主义是变动不居的社会。与相对凝固、缓慢发展的封建社会不同的是,资本主义社会是不断变革的社会。“资产阶级除非对生产工具,从而对生产关系,从而对全部社会关系不断地进行革命,否则就不能生存下去。反之,原封不动地保持旧的生产方式,却是过去的一切工业阶级生存的首要条件。生产的不断变革,一切社会状况不停的动荡,永远的不安定和变动,这就是资产阶级时代不同于过去一切时代的地方”。
其次,资本主义是创造奇迹的社会。“资产阶级揭示了,在中世纪深受反动派称许的那种人力的野蛮使用,是以极端怠惰作为相应补充的。它第一个证明了,人的活动能够取得什么样的成就。它创造了完全不同于埃及金字塔、罗马水道和哥特式教堂的奇迹;它完成了完全不同于民族大迁徙和十字军征讨的远征”。
再次,资本主义是生产力突飞猛进的社会。《宣言》指出,“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这里的不到一百年是指1760年前后的英国工业革命爆发到1848年《宣言》的发表,资产阶级推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给整个英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革。马克思和恩格斯感叹道:“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到在社会劳动里蕴藏有这样的生产力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之所以能够创造巨大生产力绝不是偶然的。它消灭了封建时代的生产关系,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而新的生产关系的建立,又为新的生产力的更大程度解放开辟了道路。资本主义大工业把科学和技术引入生产过程,让资本与科技紧密结合,对利润的无休止的追求,又极大地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升。
3.资本主义社会制约人的自由发展
从人的发展的角度看,资产阶级社会具有“为人”和“非人”双重性质。一方面,资产阶级创造了巨大生产力和物质财富,推动人类历史由人与人相依赖的阶段迈入人与物相依赖的新阶段;但另一方面,资产阶级社会在促进人的自由发展方面也存在严重的局限性。
(1)人成为机器的附属物
资产阶级发明了机器,创造了生产力,但由于推广机器和分工,无产者的劳动已经失去了任何独立的性质,因而对工人也失去了任何吸引力。“工人变成了机器的单纯的附属品,要求他做的只是极其简单、极其单调和极容易学会的操作”。对工人阶级来说,性别和年龄的差别再没有什么社会意义了。他们都只是劳动工具,只是因为年龄和性别的不同而需要不同的费用罢了。花在工人身上的费用,几乎只限于维持工人生活和延续工人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因此,“劳动越使人感到厌恶,工资也就越减少。不仅如此,机器越推广,分工越细致,劳动量也就越增加,这或者是由于工作时间的延长,或者是由于在一定时间内所要求的劳动的增加,机器运转的加速,等等”。一句话,劳动异化了,人不再是机器的主人,相反,成了受机器摆布的从属者。
(2)工人丧失了独立性和个性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终日劳作只能勉强维持生存,不仅没有足够的物质条件过上幸福的生活,而且也没有富余的时间从事发展个性的活动。由于丧失了独立性和个性,也就谈不上谋求自身的全面发展。此外,处于工作状态中的个人更是失去了独立性。因为现代工业已经把家长式师傅的小作坊变成了工业资本家的大工厂。挤在工厂里的工人群众就像士兵一样被组织起来。“他们是产业军的普通士兵,受着各级军士和军官的层层监视。他们不仅仅是资产阶级的、资产阶级国家的奴隶,他们每日每时都受机器、受监工、首先是受各个经营工厂的资产者本人的奴役”。这种状态下,所谓人的发展只能是一种片面的畸形的发展。
(3)人与物关系的本末颠倒
在资本主义社会,对财富的占有决定着人们的社会地位、社会权益和人生价值,财富成为人与人之间尊卑贵贱的根源,人类创造的财富非但没有成为人全面发展的条件,反而使人成了物的工具。最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成为纯粹的金钱关系。资本主义“无情地斩断了把人们束缚于天然尊长的形形色色的封建羁绊,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任何别的联系了。它把宗教虔诚、骑士热忱、小市民伤感这些情感的神圣发作,淹没在利己主义打算的冰水之中。它把人的尊严变成了交换价值,用一种没有良心的贸易自由代替了无数特许的和自力挣得的自由。总而言之,它用公开的、无耻的、直接的、露骨的剥削代替了由宗教幻想和政治幻想掩盖着的剥削”。“它把医生、律师、教士、诗人和学者变成了它出钱招雇的雇佣劳动者。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
4.资产阶级走向灭亡是注定的命运
(1)周期性经济危机
自1825年英国首次爆发经济危机后,每隔8到10年就出现一次,即周期性经济危机。1837年英国再次爆发经济危机。1847年的危机更是席卷到整个欧洲大陆,1856年危机再度出现。“在商业危机期间,总是不仅有很大一部分制成的产品被毁灭掉,而且有很大一部分已经造成的生产力被毁灭掉。在危机期间,发生一种在过去一切时代看来都好像是荒唐现象的社会瘟疫,即生产过剩的瘟疫。社会突然发现自己回到了一时的野蛮状态;仿佛是一次饥荒、一场普遍的毁灭性战争,使社会失去了全部生活资料;仿佛是工业和商业全被毁灭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人类历史上的经济危机不同,过去的经济危机是绝对短缺,是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不足。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却是相对过剩,一方面社会生产力巨大发展,生产了很多产品,另一方面堆积如山的产品却找不到出路。
(2)经济危机的制度性根源
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是与资本主义制度与生俱来的,而且是不可克服的。从现象看,“几十年来的工业和商业的历史,只不过是现代生产力反抗现代生产关系、反抗作为资产阶级及其统治的存在条件的所有制关系的历史。只要指出在周期性的重复中越来越危及整个资产阶级社会生存的商业危机就够了”。从根源看,根据唯物史观,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就资本主义社会而言,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生产资料和产品归全社会共同所有,而在生产关系层面,生产资料、劳动产品却是资本家私人占有。于是,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就产生了矛盾,并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矛盾的尖锐表现形式就是经济危机。经济危机的爆发打破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神话,人们不会忘记亚当·斯密在《国富论》里曾经说过,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能够自发地调节和解决资本主义经济的任何问题。但经济危机让资本主义经济的弊端充分地暴露出来了。这表明,资本主义社会所拥有的生产力已经不能再促进资产阶级文明和资产阶级所有制关系的发展。生产力已经强大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所不能适应的地步,生产力“已经受到这种关系的阻碍”。
(3)经济危机无法克服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从娘胎里带来的先天性不治之症。面对周期性经济危机,资产阶级想方设法寻找治疗方案,但每一种方案都无济于事。它一着手克服这种障碍,调节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就会“使整个资产阶级社会陷入混乱,就使资产阶级所有制的存在受到威胁”。“消灭大量生产力”会造成巨大的社会财富的浪费;“夺取新的市场”必然引发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战争;“更加彻底地利用旧的市场”,向落后国家转嫁危机,进一步掠夺殖民地国家,这也会加剧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的矛盾。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看来,所有这些措施“不过是资产阶级准备更全面更猛烈的危机的办法,不过是使防止危机的手段越来越少的办法”。一个社会巨大生产力的变化带来的人类文明成果却找不到出路,要依靠对已有的生产力的强制性破坏以求得经济的再度正常发展,这就是资本主义社会发生的不同于人类历史上其他社会的经济危机的特征,也是资本主义自身无法克服的矛盾和痼疾。这表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变成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桎梏了。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已经太狭窄了,“再容纳不了它本身所造成的财富了”。“资产阶级用来推翻封建制度的武器,现在却对准资产阶级自己了。但是,资产阶级不仅锻造了置自身于死地的武器,它还产生了将要运用这种武器的人--现代的工人,即无产者”。于是,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要让生产力继续发展,就必须废除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新的生产关系,即共产主义新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