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遵义政治局扩大会议》的主人是陈云
1956年,苏共中央决定将共产国际中共代表团档案移交给中方,中央办公厅即派中央档案馆工作人员赴莫斯科,把1922年至1943年间有关中共中央的档案,带回北京。此批文献数量巨大,足有几百箱,后来一直存放在中央档案馆。《(乙)遵义政治局扩大会议》就是这批档案中的一件。由于没有署名,没有注明日期,也没有找到上、下相关的部分,再加上其他的一些原因,这份文件在1980年以前,除了向为数很少的党史研究部门提供过复印件外,一直静静地躺在档案馆里,几乎没有人知道它的存在,更没有人知道它的意义。
1935年2月或3月,陈云从云南省威信县到贵州省仁怀
1982年4月23日,中央档案馆的工作人员将手稿的复制件分送给参加过遵义会议的聂荣臻、杨尚昆和邓小平等同志,请他们辨别鉴定。
据陈云秘书朱佳木回忆:
党史资料政委会的领导同志跟我讲,这个东西已经拿给很多人看了,包括邓小平同志、聂荣臻同志、杨尚昆同志,凡是参加过遵义会议的还在世的同志,都给他们看,大家都没有印象。那时候工作比较多,陈云同志每天要看文件,是有一定限制的,一些很重要的事情,当前的一些急迫的事情还等着他去看、去处理。3月份到杭州以后,陈云同志休息的差不多了,我就抱着一种试试看的心情,把这个拿给他。大概过了两个小时,陈云同志把我叫去了,叫去以后就给我讲,这个东西是他写的,是他的笔迹。他说他还拿给于若木同志看了一下,于若木同志说不错,是你的笔迹。因为于若木同志过去在延安的时候经常给他誊写稿子,所以对他的笔迹很了解。他说是我的笔迹。我大喜过望,我是学过党史的,我对这种事情很有兴趣,所以我也很兴奋。陈云同志就给我讲,他说这是我在遵义会议之后向干部传达的稿子。在过泸定桥以后中央决定我回上海恢复白区党组织,那么我就把文件全都留下来了。这份东西就可能是当时我留下来的,后来带到了延安。陈云同志说完后,我回去把他这个话写出来然后经过他本人看,他认可以后我马上给中央档案馆打电话。正好是他们的负责人接电话,听了以后也是兴奋不已,一字一句地把它记下来,搞了一个电话记录。这就解决了我们在党史中一个非常大的问题。我们只知道遵义会议有个决议,但是遵义会议到底有一些什么决定,里面有哪些具体内容,在党史界很多事情不清楚。那么这份档案,就把好多问题都讲清楚了。
真相大白,水落石出,原来这份文件的作者就是遵义会议的参加人和传达人陈云。
1983年8月,这份档案由《中共党史资料》第六辑刊出,题为《遵义政治局扩大会议传达提纲》。
《遵义政治局扩大会议传达提纲》的发现,恰恰弥补了《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和《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总结粉碎五次“围剿”战争中经验教训决议大纲》的不足。由于陈云在当时担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又亲历了遵义会议全过程,并受中央委托向部队传达会议精神,所以,他亲笔书写的《遵义政治局扩大会议传达提纲》是有关遵义会议的重要文献。它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有关遵义会议内容最为完整的原始材料。
1985年1月17日,为纪念遵义会议召开50周年,《人民日报》发表这份《遵义政治局扩大会议传达提纲》。当月出版的《红旗》杂志也刊登了陈云的另一篇文章《随军西行见闻录》。
《随军西行见闻录》最初发表时署名廉臣。陈云又为什么不署真名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