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学会打算盘,生意就不好做”
1917年夏,陈云乘一叶扁舟,沿河北上,到达青浦县城,来到青浦县立乙种商业学校学习珠算和记账。舅父母的意思是希望他学点技术,将来能在商店里做账房,或者做点生意。
在乙种商校里,陈云学习十分刻苦。由于天资聪颖,加上勤学苦练,做事专心致志,他在很短时间里就基本掌握了珠算,还初步学会了写账。可惜仅仅一个多月后,陈云又因经济困难不得不辍学回家,继续在自家店里当小伙计。但这一个多月的学习,却对陈云此后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不少方便。他后来自己说:
要会打算盘。不学会打算盘,生意就不好做。在实际工作中,你面前有几个商人等你算,一点不能出错,这才是一个真本领。打算盘什么手指管什么珠是一定的,不能错,五个指头分了工的,差一点都不行。我也打得不到家,下面一个打上去,总离开一点,这就难办,是上面或是下面呢?这就是功夫。
于若木回忆陈云打算盘时的情景说:
他打算盘打得非常熟练,子女凑在一块的时候,就表演给子女看,就是出去,比方杭州到三潭映月那个地方,看到一个小摊,小摊上那账房先生有个算盘,他拿过来就打,表演给大家看。非常熟练,他家里头,有的时候算账他还用算盘呢,快啊,他熟悉啊。
从延安到东北,直到主持全国财经工作,陈云的一生都与算经济账关联:稳定物价、实行粮食统购统销、制定和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反冒进、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将工作重点转向经济建设等等,人称“红色掌柜”。
陈云对数字的记忆力惊人,于若木回忆:
我经常看到他使用,他不但表演,而且还使用算盘来算一些数字,他对数字是非常熟悉,他做经济工作,真是做到数字经济了。现在不是很多都是定量,这个建筑学、城市规划什么的,要数字化。他那时候就要讲数字,而且记得非常清楚,那些尾数他都记得清清楚楚,在延安就是公家人,有多少人口,有多少马匹,马用多少粮食,财政支出,税收,他这些数字,就是解放以后过了多少年,他还清清楚楚,我听了他讲好多遍,还没记住。
陈云掌管经济是从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遭封锁开始的。
抗日战争头几年,根据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协议,国民党政府发给八路军经费,国内外进步人士也给边区一些财力物力援助,这两方面构成边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到1939年,边区财政收入的90%以上仍来自外来援助。这一时期边区的财政方针是:争取外援,休养民力。公粮在1937年和1938年都只征1万石,税也很轻。
武汉失守后,国民党逐渐消极抗日、积极反共。1940年,国民党政府停发八路军军饷,并阻截国内外给边区的捐助。1941年“皖南事变”后,国民党对边区实行严密封锁,使边区的外援全部断绝,财政经济陷入严重困难中。毛泽东曾说:
最大的一次困难是在1940年和1941年,国民党的两次反共摩擦,都在这一时期。我们曾经弄到几乎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菜,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在冬天没有被盖。国民党用停发经费和经济封锁来对待我们,企图把我们困死,我们的困难真是大极了。
在这种情况下,边区政府不得不采取发展生产以解决财政困难的方针,同时实行紧缩开支、增加税收的应急办法。征收公粮,1940年是9万石,1941年增加到20万石。征公粮任务太重,引起部分群众不满。
由于国民党政府对边区的全面封锁,边区贸易严重入超,金融不稳定,到1943年时,边区钞票增发了17倍,物价上涨了20倍。1944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陈云接到一项新的任命,根据毛泽东的提议,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陈云兼任西北中央局委员、西北财经办事处副主任。陈云担任西北财经办事处副主任后,西北财经办事处主任贺龙便集中精力抓军事工作,边区财政经济工作实际上由陈云主持。
出任西北财经办事处副主任后,陈云经常到延安南门外的市场去,与农民和商贩交谈,直接了解物价波动情况。他还让人想方设法了解国统区的物价和物资储备情况。
在陈云主持下,1944年和1945年,边区财政工作在贯彻落实“节约储蓄,增加生产自给,备战备荒”和“生产节约,长期打算,积蓄物资,准备反攻”的方针上取得很大成功,避免了一些单位存在的大量浪费人力、物力的现象,建立起“大公”的家底。1944年边区的财政收支基本达到平衡。1945年随着反攻的到来,边区大批干部、部队开赴前线,财政支出急剧增加,但由于延安大小家当都已建立起来,边区“大公”即财政储蓄足用一年,“小公”即各单位也都有储蓄,保证了边区广大干部开辟新解放区所需的路费、服装、马匹等费用,并为边区人民留下一些家底。
陈云同贺龙在中共七大主席台上
陈云主持边区财经工作,在很短时间内,取得这么大的成就,来之不易。1944年12月初,他说:
自三月六号朱总司令和我谈话以后,到现在差不多有九个月,这九个月里,我感觉比做组织部的工作难得多。
陈云主持边区财经工作,不到一年半时间。他贯彻“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方针,改变了贸易入超的被动局面,实现了金融稳定、财政平衡和生产发展。这不仅对打破封锁、实现边区军民的“丰衣足食”,为抗日反攻准备了力量,具有重大的意义,而且也为解放战争作了重要的经济准备。陈云声望极大提高。
抗战胜利后,中共全力以赴抢占东北,13名政治局委员出动了陈云、张闻天、彭真和高岗4名,更派大员林彪、罗荣桓和李富春等经营这个重工业基地。陈云主管财经“老本行”,重大财经方针政策,钞票印多少都要他来定。陈云把财经问题分为生财和理财之道,生财包括清算敌伪财产、税收、发公债等。理财则是根据战时经济的混乱,手里经常拿物资,不要拿票子;要预筹当地经济以及东北对全中国的支援。国民党在“劫收”中迅速腐烂,共产党却没被灯红酒绿打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