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整理说明
《医学心悟》刊行之后,很快流传全国,版本甚多。本次整理以雍正十年程树滋堂刻本(简称“程本”)为底本,该本卷帙齐全,刻工精细,错误很少,有很高的文献价值。参校本有:清慎德堂刻本(简称“慎本”),清乾隆五十六年辛亥(1791)经纶堂本(简称“经本”)。其中程本无《外科十法》,本次整理,据慎本及经本附录于后。他校则以本书所引著作之通行本为校本。
对本书的整理,主要采取了以下方法:
1.将原书繁体竖排改为简体横排,并以现代标点符号对原书进行标点。凡底本中代表前后文的“右”“左”,径改为“上”“下”。
2.对原书中个别段落较长者,根据文义重新划分为若干小段以便于习览。
3.对原书目录重新整理,将第二卷正文前目录移于总目录中。
4.将各卷卷名前之“医学心悟”、各卷正文前之“天都普明子程国彭钟龄著”及各卷正文后之“医学心悟某卷终”等一律删去。
5.凡底本与校本互异,若显系底本误脱衍倒者,予以改正;若难以判定是非,或两义均通者,则不改原文;若显系校本讹误者,亦不予处理。若底本与校本虽同,但原文仍属错误者,亦据理校予以改正。
6.底本中“症”“证”用法互见,无所区分。本次整理,以现代中医学用法律之,即凡属证候者用“证”;凡属症状者用“症”;他如“临证”“杂证”“变证”等,则随文改用。
7.对书中部分通假字、古今字,具体处理如下:班,作“斑疹”“斑点”用时,以“斑”律之;辩,作“分辨”“辨别”用时,以“辨”律之;钟,作“盅”用时,以“盅”律之等。
8.底本中因写刻致误的明显错字及俗写字,予以径改;书中俗写之药名,一律径改为现行标准用名,如枝子改为栀子、旁子改为蒡子、山查改为山楂、兔丝子改为菟丝子、川练改为川楝等。
由于整理者水平有限,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