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中百误歌
医中之误有百端,漫说肘后尽金丹,先将医误从头数,指点分明见一斑。
医家误,辨证难,三因分证似三山,内因、外因、不内外因,此名三因。三山别出千条脉,病有根源仔细看。治病必求其本,须从起根处看明。
医家误,脉不真,浮沉迟数不分清,却到分清浑又变,如热极脉涩细,寒极反鼓指之类。胸中了了指难明。扁鹊云:持脉之道,如临深渊,而望浮云,胸中了了,指下难明。
医家误,失时宜,寒热温凉要相时,时中消息团团转,惟在沉潜观化机。寒暑相推者,时之常;寒暑不齐者,时之变。务在静观而自得之,正非五运六气所能拘也。
医家误,不明经,十二经中好问因,经中不辨循环理,管教阳证入三阴。六淫之邪,善治三阳,则无传阴之患。
医家误,药不中,攻补寒温不对证,实实虚虚误匪轻,举手须知严且慎。用药相反,厥祸最大。
医家误,伐无过,伐无过,谓攻伐无病处也。药有专司切莫错,引经报使本殊途,投剂差讹事辄复。药味虽不相反,而举用非其经,犹为未合,如芩连知柏同一苦寒,姜桂椒萸同一辛热,用各有当,况其他乎!
医家误,药不称,重病药轻轻反重,轻重不均皆误人,此道微乎危亦甚。药虽对证,而轻重之间,与病不相称,犹难骤效。
医家误,药过剂,疗寒未已热又至,疗热未已寒更生,劝君举笔须留意。药虽与病相称,而用之过当,则仍不称矣,可见医贵三折肱也。
医家误,失标本,缓急得宜方是稳,先病为本后为标,纤悉几微要中肯。病证错乱,当分标本,相其缓急而施治法。
医家误,舍正路,治病不识求其属,壮水益火究根源,太仆之言须诵读。王太仆云:热之不热,是无火也;寒之不寒,是无水也。无水者,壮水之主以镇阳光;无火者,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此谓求其属也。
医家误,昧阴阳,阴阳极处没抓拿,亢则害兮承乃制,灵兰秘旨最神良。亢则害其物,承乃制其极,此五行四时迭相为制之理。
医家误,昧寒热,显然寒热易分别,寒中有热热中寒,须得长沙真秘诀。长沙用药寒因热用,热因寒用,或先寒后热,或先热后寒,或寒热并举,精妙入神,良法具在,熟读精思,自然会通。然时移世易,读仲景书,按仲景法,不必泥仲景方,而通变用药,尤为得当。
医家误,昧虚实,显然虚实何难治,虚中有实实中虚,用药东垣有次第。《脾胃论》《内外伤辨》补中、枳术等方,开万世无穷之利。
医家误,药姑息,证属外邪须克治,痞满燥实病坚牢,茶果汤丸何所济。
医家误,药轻试,攻病不知顾元气,病若祛时元气伤,似此何劳君算计。轻剂误事,峻剂偾事,二者交讥。
医家误,不知几,脉动证变只几希,病在未形先着力,明察秋毫乃得之。病至思治,末也。见微知著,弭患于未萌,是为上工。
医家误,鲜定见,见理真时莫改变,恍似乘舟破浪涛,把舵良工却不眩。病轻药应易也,定见定守,历险阻而不移,起人于垂危之际,足征学识。
医家误,强识病,病不识时莫强认,谦躬退位让贤能,务俾他人全性命。不知为不知,亦良医也。
医家误,在刀针,针有时宜并浅深。脓熟不针则内溃,未熟早针则气泄不成脓,脓浅针深则伤好肉,脓深针浅则毒不出而内败。百毒总应先艾灸,隔蒜灸法,胜于刀针。《外科正宗》云:不痛灸至痛,痛灸不疼时。头面之上用神灯。头面不宜灸,宜用神灯照法。《外科正宗》云:内服蟾蜍丸一服,外将神火照三支,此法不止施于头面,而头面为更要。
医家误,薄愚蒙,先王矜恤是孤穷,病笃必施真救济,好生之念合苍穹。当尽心力,施良药以济之。
医家误,不克己,见人开口便不喜,岂知刍荛有一能,何况同人说道理。
医家误未已,病者误方兴,与君还细数,请君为我听。
病家误,早失计,初时抱恙不介意,人日虚兮病日增,纵有良工也费气。病须早治。
病家误,不直说,讳疾试医工与拙,所伤所作只君知,纵有名家猜不出。大苏云:我有疾必尽告医者,然后诊脉,虽中医亦可治疗,我但求愈疾耳,岂以困医为事哉!
病家误,性躁急,病有回机药须吃,药既相宜病自除,朝夕更医也不必。即效不可屡更。
病家误,不相势,病势沉沉急变计,若再蹉跎时日深,恐怕回春无妙剂。不效则当速更。
病家误,在服药,服药之中有窍妙,或冷或热要分明,食后食前皆有道。
病家误,最善怒,气逆冲胸仍不悟,岂知肝木克脾元,愿君养性须回护。
病家误,苦忧思,忧思抑郁欲何之?常将不如己者比,知得雄来且守雌。
病家误,好多言,多言伤气最难痊,劝君默口存神坐,好将真气养真元。
病家误,染风寒,风寒散去又复还,譬如城郭未完固,那堪盗贼更摧残。
病家误,不戒口,口腹伤人处处有,食饮相宜中气和,鼓腹含哺天地久。
病家误,不戒慎,闺房衽席不知命,命有颠危可若何,愿将好色人为镜。
病家误,救绝气。病人昏眩时,以手闭口而救之也。救气闭口莫闭鼻,若连鼻子一齐扪,譬如入井复下石。鼻主呼吸,闭紧则呼吸绝,世人多蹈此弊,故切言之。
两者有误误未歇,又恐旁人误重叠,还须屈指与君陈,好把旁人观一切。
旁人误,代惊惶,不知理路乱忙忙,用药之时偏作主,平时可是学岐黄?
旁人误,引邪路,妄把师巫当仙佛,有病之家易着魔,到底昏迷永不悟。
更有大误药中寻,与君细说好留神。
药中误,药不真,药材真致力方深,有名无实何能效,徒使医家枉用心。郡邑大镇易于觅药,若荒僻处须加细辨。
药中误,失炮制,炮制不工非善剂,市中之药未蒸炒,劝君审度才堪试。洗、炙、蒸、煮,去心、皮、壳、油、尖,一一皆不可苟。
药中误,丑人参,或用粗枝枯小参,蒸过取汤兼灌饧,方中用下却无功。参以原枝干结为美,蒸过取汤则参无实色,饧条可当人参否?
药中误,秤不均,贱药多兮贵药轻,君臣佐使交相失,偾事由来最恼人。
仍有药中误,好向水中寻,劝君煎药务得人。
煎药误,水不洁,油汤入药必呕哕,曰,入声。呕哕之时病转增,任是名医审不决。
煎药误,水频添,药炉沸起又加些,气轻力减何能效,枉怪医家主见偏。
此系医中百种误,说与君家记得熟,记得熟时病易瘳,与君共享大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