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伯益:系好人生的扣子
2018年5月的一天清晨,我们在秦伯益院士家中见到了精神矍铄的他。现年86岁的秦伯益院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原院长、两院院士,就在我们见到他的前一天,他和军事科学院的20位院士一起,刚刚接受了习总书记的接见。他是在毒理药理学领域探索多年的科学家,长期从事国防工业毒物和化学战剂的毒理及防治研究,主持研制成功多项我国创新药物。他是退休后游遍全国名胜古迹的“独行侠”,现已出版《美兮,九州景》和《壮哉,中华魂》两部游记,涵盖他亲身游历的国内几百个国家级的名胜古迹。他出生于江苏无锡的书香门第,是北宋词人秦少游的后人。在采访时,他自豪地向我们展示了家中十余组分门别类、整齐有序的书架和满满的图书。他关心国家政策方针制定、医学教育、医疗行业发展等多个领域。
秦伯益院士
一、教育是立国之本,强基固本方能叶茂根深
1982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中提出了教育是立国之本。1995年5月,全国科技大会提出要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北京大学时寄语青年“要系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也就是明确了基础教育在整个人生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秦伯益对习总书记的这句话拍手称赞。
“纵观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教育的发展历程,在物质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的同时,精神文明建设也需要相应跟上。”秦伯益着重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
二、迈好人生的“第一步”,基础教育十分重要
秦伯益出生于江苏无锡,无锡的秦氏家族是江南望族。秦氏祠堂的大门上曾经挂着一幅对联:辰未联科双鼎甲,高玄接武十词林。意思是说秦氏家族在乾隆丙辰、己未两科考试中,接连两次中了探花,而在祖孙五代中有十名进士点了翰林。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和几十年的思考,秦伯益深刻体会到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秦伯益是这样描绘他心目中教育的内涵的:孩子出生后的学前6年,教育主要应该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启发他们的探究欲,培养孩子多问多想的好习惯。秦伯益的父亲是律师,母亲是语文教师,他儿时的学校紧挨着史上著名的东林书院。在这样的氛围中,秦伯益从小就接受“江南读书人”的文化教育与熏陶,形成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胸怀。诚信、爱国、不张扬、不贪财、不丢做人底线、坚守民族气节、踏实做学问,都是他人生当中系好的一粒粒“扣子”。
在小学阶段,要重视“爱”的教育。“我小学时上的乡土课,增加了孩子们对家乡的热爱,我的同学们都为自己家乡而骄傲。江南读书人的士人风骨、家国情怀融入我们心中,成为我一生为人处世的基本色。”说到此时,秦伯益露出自豪的微笑。同时,他认为,小学教育还应包括公德课、修身课、公民课等,这些课程都能从不同方面培养爱心、品德与国家主人翁精神,从而决定一个人一生的方向。
到中学阶段,主要应该培养理性和诚信。“中学是人这一生奠定品德基础的重要时期,要做一个诚实的人、守信的人和讲真话的人,人生观基本就这样形成了,以后知识再不断地丰富,内容就更充实了。”
在大学,要培养人格,即人的基本品格。秦伯益赞成医学院校开设多种选修课程,将课程多元化,从而为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和今后职业的选择增加机会。去年,他作为非教育领域专家代表,受邀参加了教育管理领域的培训会议,当天报告受到界内听众一致好评。
三、改变医学教育现状,必须与时俱进
虽然喜欢文史,但秦伯益还是走上了学医的道路,在这条路上一走就是55年。有了切身经历和体会,就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当前的医学教育发展。秦伯益建议让学生按照自己兴趣选择临床、教学或科研等方向,只有热爱方能做好。要想真正发展我国医学教育,秦伯益说:“出路只有一条,那便是要与世界先进文明求同。”马克思主义是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不可否认,当今我国的社会发展也是与世界先进文明求同的结果。
在面对我们提问如何才能做一名好医生的时候,秦伯益不假思索地说:“德不近佛者,你的道德不像佛那样慈悲的话,不可以为医;才不近仙者,你的才能不能像仙人那样有本事的话,不可以为医。简单说就是,医生要有菩萨心肠、神仙手段。”
最后,秦伯益说:“当前应充分发挥医学教育的巨大作用,让我国医学工作者能够‘系好自己白大衣上的扣子’。”
(作者:郑桂香 刘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