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AMPK信号通路

一、AMPK信号通路简介
单磷酸腺苷(AMP)激活的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是丝/苏氨酸蛋白激酶。AMPK作为一种能量感应器,在细胞内行使能量代谢调节的功能,对维持细胞的能量平衡具有重要作用,AMPK有望成为代谢性疾病治疗的重要新靶点。
AMPK序列在各种真核生物高度保守,具有很高的同源性。AMPK是异源三聚体,由α、β、γ三个亚基组成。催化亚基α含有激酶的催化活性功能域及丝/苏氨酸蛋白激酶位点,β亚基为连接α与γ亚基的桥梁,γ亚基含有两个结合AMP和ATP的调节位点,以调节AMPK的活性。AMPK的上游激酶(LKB1、Ca MKKβ及TAK1)使AMPKα亚基的Thr172发生磷酸化,进而激活AMPK。AMPKα的磷酸化由PP2A和PP2C去除(图2-4-8)。

图2-4-8 AMPK信号通路
二、AMPK信号通路的调节
AMPK活性受ADP/ATP和AMP/ATP比值调控。当细胞处于缺血、缺氧、糖缺失、能量消耗等应激状态时,AMP/ATP比值升高,促使AMPKα亚基172位苏氨酸磷酸化或直接通过变构作用激活AMPK,关闭消耗ATP的路径和开启ATP再生途径。AMP可通过以下几种机制激活AMPK:①AMP变构激活AMPK。②AMPK和AMP结合成为AMPK激酶(AMPKK)的最佳底物。③AMP直接变构激活AMPKK,而磷酸肌酸别构抑制AMPKK。AMPKK和AMPK可被AICAR(5-aminoimidazole-4-carboxamide 1-β-D-ribofuranoside)激活,AICAR进入肌肉后被磷酸化成 ZMP(5-aminoimidazole-4-carboxamide-1-β-D-ribofuranosyl monophosphate),ZMP具有AMP样作用,又可激活AMPKK和AMPK。除AMP/ATP调节AMPK活性外,其他生理调节因子,如瘦素、脂联素及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也可激活AMPK。
三、AMPK信号通路与疾病
肥胖和代谢综合征已涉及国家健康和经济问题。由肥胖引发的疾病,如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某些癌症是患病率和致死率增加的主要原因。AMPK对激素和营养非常敏感,参与调节重要器官(如骨骼肌、肝脏、脂肪组织、胰腺及下丘脑等)的葡萄糖及脂肪酸代谢,以保证机体在各种生理条件下的能量平衡,因此AMPK在肥胖、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的研究中处于核心位置。某些2型糖尿病可能是由AMPK信号途径缺陷引起的。AMPK介导一些抗糖尿病药物如AICAR、二甲双胍和噻唑烷二酮类药物的治疗效应。二甲双胍(metformin)、苯乙双胍(phenformin)抑制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Ⅰ,使氧化磷酸化下降,ATP生成下降,进而激活AMPK,可逆转2型糖尿病相关的代谢异常。纠正失调的LKB1/AMPK/mTORC1通路,能降低Warburg效应,提示AMPK可作为癌症预防和治疗的一个潜在靶位点。有些植物来源的化合物,例如quercetin(槲皮素)、resveratrol(白芦藜醇)、berberine(黄连素)、a-lipoic acid(硫辛酸)等通过间接激活AMPK而具有抗癌作用。水杨酸类(salicylates)通过激活AMPK增加脂肪氧化,是抗糖尿病药物的靶点(见图2-4-8)。

(资源9) AMPK信号通路(彩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