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发育性协调障碍
很早人们就注意到多动症儿童常伴有感觉运动协调的问题,多动症共患发育性协调障碍达47%。
一、病因
发育性协调障碍是神经发育障碍的一种,可能与大脑运动中枢或平衡功能发育不完善、儿童不能获得协调运动技巧有关;他们不能够利用环境的反馈信息,因而不能做出运动前的姿势准备,在运动中不能根据环境随时调整自己,从而不能完成顺畅、协调的运动行为。
二、临床表现
这些孩子在发育过程中达到运动发育里程碑(抬头、坐、爬、立、走)的时间延迟,15~16个月才能独自行走,行动笨拙。运动功能缺陷可累及大运动,如跑步不协调,容易跌跤,平衡能力差,玩耍时常常撞到东西上;也累及需要手眼协调能力的精细运动,如穿衣、穿鞋、扣纽扣、系鞋带、拿筷子吃饭等。上学后握笔、画画、剪纸、做手工操作等动作笨拙,特别是书写困难,写字出格,字体东倒西歪。在阅读时眼球运动不协调。体育课表现很差,玩各种球类都比较困难。手指快速轮替、双手交替翻掌等活动不灵活。
这些问题明显干扰了儿童的正常学习和日常生活。因为不灵活,他们会回避参加各种玩耍和体育、娱乐活动,人际交往的机会减少。其运动功能障碍会延续到青少年期甚至成年。由于书写及手眼协调能力差,他们不喜欢、不愿意学习,可能继发学习困难。
三、治疗和干预
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两类:
1.改善运动障碍
可以采用感觉统合治疗、感觉运动训练等,这些方法通过感知觉的刺激产生对意志行为的需求,从而使主体在更高水平上重建对运动过程的控制。这类方法目前虽然已使用30多年,但是疗效并不确定。
2.促进运动技能的习得
特异性的任务干预法是指导患儿充分利用环境的反馈信息,调整自己的运动行为;认知疗法则通过认知手段改善患儿的运动功能,可以有效增加运动量和对运动活动的参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