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泽东的文化自信思想
毛泽东的文化理论形成并发展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它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文化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有机结合。在毛泽东文化理论中,始终包含和贯穿着强烈的文化自信,这为我们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
(一)中国文明在世界文明中占据重要地位
毛泽东认为:“世界文明分东西两流,东方文明在世界文明内,要占个半壁的地位。然东方文明可以说是中国文明。” 可以看出,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毛泽东既没有像有些人那样主张“中国本位”、宣扬文化保守,也没有像有些人那样认为“中国事事不如人”,鼓吹全盘西化。他在认真研究、分析比较中西文化之后指出,东西文明在世界文明中都占据重要地位,中国文明的地位举足轻重,国人应当深入研究,再与西方文化进行比较。也正因为如此,毛泽东在接受马克思主义之后,始终坚持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和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以解决中国根本问题为出发点,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质、中国作风、中国气派、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马克思主义,从而取得了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
(二)深刻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毛泽东深受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熏陶,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刻了解。他酷爱阅读,深入研读中国经典著作,终生不倦。从先秦诸子到明清思想,从二十四史到《资治通鉴》,从《昭明文选》到《韩昌黎全集》,毛泽东所读的中国典籍遍及经史子集。毛泽东的论著和诗文辞章,展现了他在传统文化方面的深厚底蕴,让我们感受到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透彻认知。正是基于这一透彻认知,毛泽东始终深信,博大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根本不会消亡,更不会被他文化所取代;也正是基于此,毛泽东才精准把握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合领悟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从而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自信、自豪之情。
(三)辩证看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
毛泽东指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既有民主的精华,又有封建性的糟粕,优秀与腐朽并存。因此,在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上,我们既不能走向复古主义,也不能走向虚无主义。科学的态度应该是,从中汲取有益的营养,而摒弃一切腐朽的东西,即“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对待外来文化也是如此,要经过我们的“口腔咀嚼和胃肠运动”,既不能生吞活剥、全盘照搬,也不能不分优劣、盲目抵制,而要批判地加以吸收。
对待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目的,是为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就是强调要学习古人,并立足和着眼于现在的活人。毛泽东强调:“我们必须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批判地吸收其中一切有益的东西,作为我们从此时此地的人民生活中的文学艺术原料创造作品时候的借鉴。” 中华民族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悠久而灿烂的文化,我们必须尊重、传承这些文化,而不能割断、丢弃这些文化。这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和思想根基。“洋为中用”就是着眼于中国今天的发展而学习外国有益的东西。毛泽东指出,我们要学习世界上所有国家和民族的优点,政治、经济、科技、文学、艺术等所有有益的东西都要学,以作为中国新文化发展的借鉴。
(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意义重大
毛泽东并没有一般地、抽象地阐释文化的概念和内涵,而是把文化放在与经济、政治的关系中来理解,揭示文化与经济、政治之间的辩证关系。毛泽东指出:“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 这里,毛泽东既揭示了经济、政治对文化所具有的决定作用,也指出了文化所具有的影响和指导作用,阐明了文化与政治、经济关系的基本观点。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以后,毛泽东深刻阐述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指出了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和本质内容。新中国刚成立不久,他就指出:“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的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中国人被人认为不文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 这里,毛泽东不仅揭示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的辩证关系,更重要的是强调了社会主义文化对整个世界的重要意义,体现了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以及中国发展前景高度的文化自信。
(五)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不会削弱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1942年5月,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毛泽东就提出要允许各种艺术品的自由竞争。1956年4月,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中,毛泽东提出,在艺术问题上应该百花齐放,在学术问题上应该百家争鸣,这就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也就是说,要解决艺术和科学中存在的问题,必须采取艺术和科学的方式方法,要允许不同学派、不同风格的存在与发展,而不应该通过行政的方法简单地强制推行或禁止,那样只会有害于艺术和科学的发展。有些人认为,坚持这一方针,可能会削弱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文化领域的指导地位,影响党和国家的政治稳定和团结统一。对此,毛泽东非常自信地指出,真善美的东西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同假恶丑的东西的比较和斗争,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党和政府一切为了人民,它们不怕批评,也批评不倒。实行这一方针,不会削弱,只会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以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