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关于本书
(一)基本框架
本书包括导论部分和正文十章。导论主要阐明了该论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基本框架与研究方法。第一章论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本质要义,梳理了科学内涵、主要特征、主要关系和重大意义。第二章进行了理论溯源。从马克思恩格斯的相关文化思想、列宁的文化自信思想、毛泽东的文化自信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化自信思想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第三章梳理了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自信的重要论述,从文化自信的主要来源、地位作用和总体要求等方面进行了展开。第四章构建了文化自信的主体内容,涉及生成机制、矛盾关系、主要目标和责任主体等方面。第五章从全球化、市场化和网络化三个方面分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第六章、第七章分别从中国自身,苏联、美国等其他国家两个方面探讨了文化自信的经验教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素材。第八章围绕文化自信主要来源的三个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展开论述。第九章集中阐述了文化自信的精神内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第十章从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生产力、凝聚力、包容力、防御力、影响力和参与力六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旨在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创新发展提供参考路径。
(二)研究方法
本论题的研究,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其中,主要有定性研究方法、比较研究方法、跨学科研究方法等几种。
定性研究方法,就是通过归纳、分析、概括等方法,对本论题进行“质”的分析,从而达到认识本质、把握规律的目的。如对马克思恩格斯的相关文化思想、列宁的文化自信思想、毛泽东的文化自信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化自信思想等四个方面的文化自信思想的概括,对国内外文化自信的经验教训的归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生成机制的构建等。
比较研究方法。坚持历史与现实、国内与国外研究相结合进行比较研究的方法。既关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现状,又参照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五四”运动以来中国文化发展演变的历史;既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研究,又学习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教训。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状况为背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为中心进行研究。
跨学科研究方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这个论题,涉及多个学科,应当运用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综合研究。本书试图站在社会科学发展的前沿,对本论题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文化学、哲学、教育学、历史学、社会学、传播学、国际政治学等跨学科的交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