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言
改革开放何以伟大?
40年前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当下的中国,仍然在继续书写改革开放的历史新篇章。纵观这40年,历届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对改革开放的评价,都有一个关键词,这就是“伟大”。邓小平称之为“伟大历史转变”
“伟大的实验”
,江泽民称之为“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
,胡锦涛称之为“新的伟大革命”“伟大历程”“伟大事业”
,习近平称之为“伟大觉醒”“伟大创造”
。用“伟大”来评价改革开放,凸显了其极端重要性。毕竟,在党的文献中,由党和国家领导人用“伟大”一词来评价某一事件,还是十分有限的。
那么,为什么说改革开放伟大呢?改革开放,这么多年,我们一直在做,现在也在推进,有如此重要的意义吗?要回答这个问题,有必要从历史、成就和经验等多个维度,对改革开放进行立体式的呈现。
从历史角度看,改革开放的历程波澜壮阔。改革开放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和实践基础。远的话,可以追溯到近代以来中国先进分子寻求的民族复兴之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经过浴血奋战,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面对西方国家的封锁,两大阵营对立,加之意识形态因素的影响,中国只能选择已经取得突出成就的苏联模式。苏共二十大的召开,暴露了苏联模式的弊端。由此,“以苏为鉴”、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摆在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面前。由于缺少经验、特别是受“左”倾错误思想的影响,中国的探索曾出现曲折,尽管如此,这段时间的探索也为此后的改革开放奠定了物质基础、积累了宝贵经验。“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认识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应当是全面的,不仅是经济领域,还包括文化、政治方面,必须对不合理的体制机制进行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在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推动下,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序幕。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到政治,各个领域全面铺开,极大地激发了社会活力,调动了各方面积极性。新世纪以来,各项改革加快推进。根据改革的广度、深度和难度,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代,推动了各领域的深刻变革,啃下了不少硬骨头,进一步激发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活力。
从成就角度看,改革开放使中国日益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日益走近世界中心的舞台。改革开放的成就,举世瞩目。经济方面,生产力水平极大提高,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外资流入第二大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政治方面,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广泛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层民主制度等更加完善,人民民主权利更加充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不断完善;文化方面,文化事业蓬勃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取得重要成就;社会方面,中国成为世界上最为安全的国家之一,基本实现全民医保,城乡居民医疗支出不断下降,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生态方面,生态文明制度体系逐步形成,大气、水土污染治理强力推进,空气质量逐步改善;国防和军队方面,现代化建设加快推进,军队体制更加科学;党的建设方面,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有力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持续推进,党群关系更加密切,等等。随着中国实力的增强,对外开放的扩大,中国建立全方位的外交体系,广泛参与全球治理变革,更加主动承担国际责任,融入全球化发展进程,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从经验角度看,改革开放使中国走出了新路,探索出了一条全新的现代化道路。中国成功推进国家现代化,不仅对中华民族,而且对于世界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取得的重大成就,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并不断开辟发展新境界,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后,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了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仅用几十年时间就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的路,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探索出了一条新路。这条新路就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发扬改革创新精神、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和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这八个方面内容,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外交等多个层面,既是对各国现代化规律的具体运用,也是对中国道路、中国模式、中国方案的集中概括,对于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有一定的普遍意义。
以上就是本书力图回答“改革开放何以伟大”的总体思路。当然,中国改革开放涉及方方面面,故事很多,成就很大,经验也很丰富。鉴于篇幅有限,本书力图用有限的篇幅最大限度地呈现这场伟大的历史变革,让更多人知晓这一已经发生并正在发生的变革,以进一步坚定推进改革开放的决心和勇气,牢固树立“四个自信”,并总结好改革开放40年的宝贵经验,更好更快推进改革开放。
本书是集体编写的成果。其中,第七、十五、十九、二十、二十二、二十六章由方涛(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编写,第五、六、十、十一、二十一章由谌玉梅(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党史教研部副教授)编写,第十三、十七、十八、二十五章由罗星(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编写,第八、十二、十六、二十三章由胡伟(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博士后)编写,第一、二、三、四章由郭亮亮(河南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助教)编写,第九、十四、二十四章由董大伟(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教师)编写。由于时间紧、能力有限,书中的不足和问题难免会存在,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