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改革开放共成长、同奋进
荣民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 史贵禄
改革开放40年来,我踏着改革开放的节拍,走上了创业之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浪潮中搏击,在实现人生梦想中放飞。回忆自己默默走过的人生道路,真是感慨万千。
一、改革开放让我走上创业路
1965年,我出生在陕北定边县海则梁村,那里土地贫瘠,自然环境十分恶劣。改革开放前,村子没有电力设施,没有像样的道路交通,村民靠天吃饭,是全省典型的偏僻贫困村。
我从小生活在这样贫穷的环境里,9岁放驴,11岁在柳编厂学艺,13岁放羊,15岁下地务农,16岁怀揣着梦想和借来的13元钱,毅然离开生我养我的海则梁,加入农民工进城行列,只身一人到榆林闯天下,走上了人生的新征程。在榆林,我找到了第一份工作——在一家小企业干临时工。下不欺骗农民,上不坑害客商,处处讲究信用,坚持诚实经营,所以无论是经营者,还是顾客都很喜欢我。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日用小百货需求显著增加。1982年6月,我拿着仅有的1000多元,建了一间铁皮门面房,挂起了“小百货店”的牌子,在没有什么资源、也没有多少资金、没有经营经验的情况下,开始了人生创业的大胆尝试,掀开了商海击浪的新篇章。
在薄薄的铁皮房里,我坚持了6年,自己进货,自己卖货,自己洗衣做饭。由于店里没有取暖设施,冬天温度最低的时候能达到零下40摄氏度,房子里像冰窖;到了夏季,温度最高可达零上40多摄氏度,又像住进了烤箱,热得人喘不过气来,浑身上下汗水直流。但我仍然坚持每天营业16个小时,百问不烦、耐心热情地为顾客服务。每逢阴天下雨,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能用的雨具全盖在货物上,自己却淋得浑身尽湿。经过6年的艰苦奋斗,我终于赚到了10万元。
随着开小百货店的人越来越多,生意一天比一天难做了。我认为开饭馆门槛儿低,是一项低投入、高回报、收益快的产业。于是我果断转行,开起了便民饭馆。小餐馆开了一年多,我在心中开始谋划着更为远大的蓝图。在市场多年的摸爬滚打中,我渐渐明白一个规律:餐饮业虽然是投资小、利润大、好经营的热门行业,但选择这一行业创业的人很多,是个竞争最为激烈的行业之一,是个高淘汰率的行业。新的出路在哪?那时我发现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解决了温饱的人们开始把目光投向各类新兴电器。
1988年,我经过市场调研,找到了一条新路,投资10万元,在榆林市人民中路开了一个五金、机电、建材综合门市部,开始在这个新行业发展。我以良好的产品质量,在榆林市场赢得了信誉,实现了四大扩张:一是销售地域扩张,我将所经营的五金、机电、建材产品向石家庄、天津等十多个市场销售;二是销售网络扩张,成为全国10家大销售公司榆林经销总代理;三是销售网点扩张,在榆林城区较为偏僻处设立了6个分销店,拉长了销售链条;四是产品品种扩张,坚持产品结构不断调整,档次不断提高,技术不断提升,经营品种达到5万多个。不仅满足了群众多方面的需求,而且综合商店这块“蛋糕”越做越大,10年积累财富1000多万元,引起同行业的关注。在此期间,我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函授学习三年,专门学习了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随后又通过学习取得了高级工程师职称。
二、改革开放为我搭建了事业发展的大舞台
可以说,我在创业上是一个不安于现状的人,总琢磨着做更大的事情,于是,我瞄准了房地产行业。1998年,我捕捉到了商机:一是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停止福利分房;二是银行实施按揭贷款支持。我由此预测,提高家居质量肯定会成为衣食不愁者的新要求。更重要的是,榆林是一个资源富集区,是国家能源重化工基地之一。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像榆林这样的晋陕蒙区域性中心城市,必将迎来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大批建设人才的涌入,大批农民工进城务工,加快提升改变榆林城市面貌是历史的必然,这就决定了城市商品房消费需求潜力巨大。我在这时已拥有了市场和信誉,积累了一定的资本。有了资金做保障,我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进军房地产业,参与晋陕蒙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这可以说是我走上创业之路后的战略性转变。我毫不犹豫地于1998年10月注册了“榆林市荣民房地产有限责任公司”,自任总经理。
随着国际、国内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要使房地产开发企业长盛不衰,在浅海河滩小打小闹是不行的,必须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到深水大洋里去竞争。为此,我凭着对市场的敏锐洞察和准确判断,把房地产业发展方向定位在规模经营上,并大胆改制改造。1999年12月30日,一场简朴而又不失隆重的揭牌仪式,宣告陕西荣民集团在榆林诞生了。集团主营房地产开发,集建筑、安装、装饰、路桥工程、矿山机具、现代农业等于一体,多元发展。当时,集团是榆林市最大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至此,荣民集团实现了规模化扩张。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榆林粮油公司、榆林饭店、榆林农机制造厂、榆林五金厂相继停产停业,2600多名工人失业,2600多户家庭、近一万人的生活陷入困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成了当地政府的一个难题。我们集团经过半年多的调研论证,向政府部门提交了4家企业的改制方案及4家企业所在区域的改造方案。通过五年时间的努力,我们成功完成了国企改制和街区改造,2600多名职工全部得到妥善安置,并为他们缴纳了养老保险统筹,这些下岗职工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没有给政府留下任何遗留问题。
2004年,我抓住机遇进军西安房地产市场。集团公司践行“干一项工程、树一座丰碑、创一流品牌、塑一方信誉、拓一块市场”的建设理念,以项目开发为龙头,以精细管理为手段,奋战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建筑领域,座座楼盘都盈利,在广大业主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近些年,我们参与棚户区改造项目面积达到8平方公里,改善了5万多人的居住环境,提升了城市的整体面貌,创造了5万多个就业岗位。
我们集团十分重视企业转型升级,根据国家发展大势和市场发展需求,不断拓展企业发展领域,明确发展方向,夯实发展基础。经过不懈努力,现在已由单一的房地产业,发展到了覆盖现代服务业、冷链物流、融资租赁、国际贸易、金融控股、航空航天新材料、文化投资、现代农业等多个领域。多年来,集团累计上缴税费近百亿元。
我们重视提高产品质量,增加社会需求,提升社会效益,强力推进科技创新,特别是我们的航天航空新材料、新技术居全国领先水平,获得军工企业资质、高新技术企业资质,并拥有9项国家专利。
三、改革开放锤炼了我的精神品质
作为一名在商海拼搏多年的民营企业经营者,我认为一个优秀的企业家要具有以下几条重要特质:
一是要有一双“市场慧眼”。紧紧跟着市场走,随着市场变,迎着市场上,能够随时注意、透视消费者心理和要求的演变轨迹,敏锐捕捉消费者需求背后的商机,投其所好,供其所需,懂礼貌、讲温情、优服务,做经营管理的有心人。只有这样,才能赢得消费者、赢得市场、赢得丰厚的经营收入,成为市场竞争的大赢家。
二是要懂政治。企业的发展命脉与社会大环境和宏观调控政策息息相关,紧密相连,创业要取得辉煌业绩,企业要健康持续发展,除了熟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还要懂政治,掌握国家方针政策和经济发展趋势。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思想素质,搞清楚自己的社会职责,才能使企业朝正确的方向发展。
三是把企业的快速发展放在全国经济发展的大势中去思考,把企业的进步放在全国经济结构调整升级中去推动,使企业始终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让企业发展与整个社会进步合拍。
几十年来,我们从来没有偷税漏税,也没有任何违法违规行为,始终洁身自好走正道,光明正大搞经营。在生活方面,我始终保持着朴实节俭、低调做人的本色。为了节省时间,我经常坐地铁出行,到外地出差,只要事情一办完,哪怕坐最晚的班机也要返回。
四、改革开放激发了我的家国情怀
荣民控股集团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下,逐步成长壮大,成为有实力、有品牌,让群众满意,为国家出力的好企业,并进入中国民营企业500强。集团先后获得了中国特殊贡献奖、全国先进就业企业、全国社会服务优秀成果奖、定点扶贫先进单位、“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先进民营企业等20多项国家级荣誉。我先后担任了第十一、十二、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及中华全国光彩事业促进会副会长、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陕西省工商联副主席、陕西省总商会副会长等职务。
我们这些民营企业能有这么好的发展平台,首先要感谢党和国家的好政策,我们既是改革开放的先行者,也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所以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实践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攻坚期,脱贫攻坚任务重,企业家应该积极参与到“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中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近些年,我们集团先后为汶川、玉树地震灾区、老少边穷地区和新农村建设等捐款5亿多元,特别是以产业带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三个乡整体脱贫,我们扶贫的模式被陕西省政府命名为“荣民模式”,经中央统战部推荐,中组部将“荣民模式”列入干部学习培训内容。另外,我们对口扶贫的定边县海则梁乡被陕西省政府列入现代农业示范基地。
我们扶贫的海则梁、白泥井、周台子三个乡,位于陕西定边县最北端,是毛乌素沙漠的延伸段,三个乡总面积563平方公里,有30个行政村,1个移民社区,159个村民小组。过去的自然环境非常恶劣,我就出生在这个地方,深深感受到乡亲们生活的艰难困苦。我们制定了四个五年规划(2000—2020),主要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和农村工业化。第一个五年,海则梁乡人均收入由2000年的不足500元增加到2005年的5000多元,农民基本实现了脱贫。第二个五年基本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农民由贫困转向了富裕。第三个五年是实施农村的城镇化。我们协助县政府对白泥井镇作了整体规划。按居住10万人的标准完成了10平方公里的小城镇规划,已经建成6万多平方米的社区住宅楼。到2017年,海则梁乡人均收入达到了8万多元,其余两个乡人均收入达到了3万多元,三个乡基本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农民由富裕转向了小康。四是正在实施的第四个五年规划。首先要完成“五大工程”和“三个全覆盖”。“五大工程”为:建成两平方公里的工业园,用于农产品深加工、肉食品深加工、农机具加工;蔬菜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日光大棚达到3万个;养500只羊的养殖大户达到300户;500亩的家庭农场达到300户。“三个全覆盖”是指免费医疗全覆盖、农业现代化全覆盖、人均一个日光大棚全覆盖。我们计划再捐款1.5亿元,到2020年要让海则梁乡人均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其余两个乡人均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其次,2018年上半年,我们应用“荣民模式”的成功经验,向周至县人民政府捐款2000万元,用于建设11740平方米的移民社区就业工厂。该工厂可为该县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提供1000多个就业岗位,帮助1000多户贫困家庭当年实现就业脱贫,同时也对拉长该县猕猴桃产业链、增加农业产业附加值具有重要意义。
1999年到2008年的十年间,我先后担任榆林市、陕西省政协委员。十年政协委员期间,我一有时间就深入民间调查民生,先后撰写了80多件提案、社情民意报告,其中涉及三农的有36件。这些提案,八成被列为省市相关部门重点提案或优秀提案,得到了满意的答复和落实。
2008年到现在,我光荣当选第十一、十二、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自担任人大代表以来,我积极履行代表职责,共提出高质量议案建议100多件,其中议案63件,如修改《中小企业促进法》《行政复议法》等,制定农民工《权益保护法》《信用法》《网络法》《土地污染法》《垃圾分类法》等,所提的议案大部分进入了修法、立法程序,得到全国人大、有关部委、省委及省政府的高度肯定和好评。
近年来,我多次参加省委、省政府民营企业座谈会,针对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提出了许多建议意见。2017年7月,我被陕西省委聘为陕西省统战系统智库专家。我曾在主流媒体、党刊党报发表文章200余篇,著有《商海感悟》《全国人大代表史贵禄建议议案录》《史贵禄文集》等著作,并先后获得全国、省、市劳动模范,全国、省、市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全国、省、市光彩事业奖章,中国光彩事业20年突出贡献奖,全国优秀民营企业家等多项荣誉。
五、改革开放是我实现梦想的强大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项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也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阶段。
民营企业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而得到加快发展。民营企业为国内生产总值贡献占比超过60%,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研发占比超过70%,提供就业岗位超过80%,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改革开放为民营企业发展注入了活力,提供了广阔舞台,现在是民营企业快速健康发展的好时期,我们一定要珍惜和感恩这个时代,要“撸起袖子加油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我认为民营企业家要真正持续做好企业,实现自己的梦想,应该努力做到:
一是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信这条道路是一条发展的路、富裕的路、幸福的路。要坚定不移听党的话、跟党走。只有坚持共产党领导,才能凝聚全国人民共同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异常艰巨,只要我们同心同德跟党走,我们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战胜不了的艰难险阻。
二是要善于学习,做强企业。一定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深刻领会党的十九大精神,认清国际、国内经济发展大势,深刻理解国家产业政策,根据企业自身实际,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把企业做大做强。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对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民营企业要重视科技方面的投入,重视提高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为我国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保障。重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满足不同层次、不同领域人民群众个体化需求,踏踏实实把企业做大、做强,努力为群众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为社会创造更多财富。
三是要做爱国敬业、遵纪守法、创业创新、服务社会的典范。作为一名企业管理者,一定要发扬优良传统,弘扬企业家精神,努力把企业管理好、发展好。同时,我们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要坚守好五个底线:坚守政策法律底线,依法合规经营;坚守道德良心底线,诚信做人处事;坚守安全质量底线,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坚守行业规范底线,重信用、守合同;坚守社会责任底线,回报社会,造福百姓。
四是要有社会责任感,要有家国情怀。民营企业家是社会首先富裕起来的群体,要回报家乡,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向生活困难的群众伸出援助之手,捐款援助灾区受灾群众,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慈善事业,为社会尽绵薄之力。
40年众志成城,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风化雨。这40年,我国顺应世界发展大势,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不断推动了工业化、信息化全面布局和体系化发展,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这40年,我们走过了许多发达国家两三百年所走的路。虽然这40年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瞬间,却铭刻了中华民族的一段伟大历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进行改革开放,顺应了中国人民要发展、要创新、要美好生活的历史要求,契合了世界各国人民要发展、要合作、要和平生活的时代潮流。中国改革开放必然成功,也一定能够成功!”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不会停止,让我们同改革开放共成长、同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