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 殊
/ 五首 /

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 (今江西抚州市) 人。少年时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宋仁宗朝官至宰相。他引用了一批贤能的人,如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都出他的门下。后人称他为晏元献 (死 后的谥号) 。《宋史》本传说他:“文章赡丽,应用不穷。尤工诗,闲雅有情思。”他是北宋初期的重要词人,今传《珠玉词》。
晏殊在政治上是一个志满意得的达官贵人,诗酒构成他一生生活的中心。叶梦得《石林诗话》有一段关于他的生活记载:
晏元献公留守南都,王君玉……为府签判。……宾主相得,日以饮酒赋诗为乐,佳时胜日,未尝辄废也。尝遇中秋阴晦,斋厨夙为备,公适无命。既至夜,君玉密使人伺公,曰:“已寝矣。”君玉亟为诗以入,曰:“只在浮云最深处,试凭弦管一吹开。”公枕上得诗大喜,即索衣起,径召客治具,大合乐。至夜分,果月出,遂乐饮达旦。
叶梦得在另外一本《避暑录话》里也说晏殊“喜宾客,未尝一日不宴饮”,他的诗词往往就是佳会宴游之余的消遣之作。他在过分满足的生活里找出一点春花秋月的闲愁来吟咏一下,但仍然掩盖不了那种浓厚的富贵气味,实在没有什么真实的思想内容。他的诗文追踪“西昆体” ① ;词受冯延巳《阳春集》的影响很深 ② ,没有摆脱五代绮丽词风的窠臼。
晏殊词的可取之处是工于造语。例如他写下的名句“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浣溪沙》) ,经过苦心的刻画而显得自然不着凿痕。在写景方面具有这种特色的作品比较多,下面选的《踏莎行》《破阵子》都是适当的范例。但是,字句的工丽不足以文饰作品内容的空虚。《珠玉词》里面十之八九都是像我们所选的《浣溪沙》一类的作品,读起来含情凄婉,音调和谐,内容却是十分单调。王灼《碧鸡漫志》里说:“晏元献公长短句,风流蕴藉,一时莫及;而温润秀洁,亦无其比。”这是离开思想内容而空谈他的风格,即使说得正确,也无非是欣赏他的富贵气派和雅人风度,没有什么意义。
①杨忆、刘筠、钱惟演一批人写的《西昆酬唱集》在北宋初期诗坛形成绮靡不堪的风气。
②刘攽《贡父诗话》:“晏元献尤喜江南冯延巳歌词,其所自作,亦不减延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