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引论

2017年5月14日,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特别从“历史”和“现实”两个维度分析了他对当前国际关系态势的理解。他将当今时代界定为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代,强调这是一个“和平发展的大势日益强劲”“变革创新的步伐持续向前”“人类战胜困难的手段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丰富”的美好时代。然而,这也是一个难以让人满意的时代,习近平主席指出,“从现实维度看,我们正处在一个挑战频发的世界。世界经济增长需要新动力,发展需要更加普惠平衡,贫富差距鸿沟有待弥合。地区热点持续动荡,恐怖主义蔓延肆虐。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是摆在全人类面前的严峻挑战。”如何有效应对这些赤字,不仅是习主席“一直思考的问题”,
无疑也是极具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
诚然,千百年来,人类对和平的向往、对发展的梦想从来没有停止过。无数的政治家、政治学家、政治哲学家等专业人士为之殚精竭虑,如康德的《永久和平论》堪称理想主义经典,
[1]
大体上呈现了哲学家们期望和平的“甜蜜的梦”。
亦有数不清的文学作品以和平与发展为叙事主题,历久不衰,稍远者如妇孺皆知的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
以19世纪的俄法战争为脉络;晚近者如风靡世界的英语玄幻小说《波西·杰克逊》系列,以希腊众神之间的权力斗争与神俗两界的和平为基底,成为青少年和众多成年人爱不释手的读物。
[2]
无论是现实主义历史小说,还是挑战想象力的玄幻小说,二者所承载的根本,实质上都是对和平与发展的渴望。当然,托尔金的《指环王》系列和《霍比特人》系列、
[3]
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
、刘慈欣的《三体》系列、罗琳的《哈利·波特》系列
[4]
等文学巨著,无疑也蕴含着对不同背景、不同层次的和平与发展的描述、观察、反思与期盼。
如今,国际关系已进入21世纪,这个新的一百年即将结束第一个20年,它会因为铺垫了国家间持久和平与共同发展的坚实基础而载入史册吗?从政治家、学者到普通民众,都在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思考这个问题。譬如慕尼黑安全会议(Munich Security Conference, MSC)便是一个具有世界影响的国际安全问题论坛,提供了人们对世界和平态势及其演进趋势进行探讨的年度平台,自1962年以来,已走过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引人注目。2015年,慕尼黑安全会议首次发布《慕尼黑安全报告》,主题被归纳为“崩塌的秩序、不情愿的守护者”。2016年,第二份会议报告对全球安全紧张程度的评估色调更加灰暗,“无边的危机、鲁莽的破坏者、无助的守护者”成为主题的措辞,会议主办方对国际安全的悲观情绪溢于言表。
[5]
尤其是西方与俄罗斯之间的利益冲突和战略较量凸显了传统大国均势政治的逻辑活力,以至于与会的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感慨不已,叹息道:“我们已经滑入新冷战”,“有时候我不禁怀疑,我们到底是生活在2016年还是1962年”。另一方面,德国外长在会议上呼吁各方采取一种“注重现实的世界观”,“接受眼前世界的现实,但不能让它就这样了”,“必须学会处理矛盾,弥补裂缝,让利益冲突方坐到一起,联结看上去不可调和的力量”。
2017年,第三份《慕尼黑安全报告》的主题设为“后真相、后西方、后秩序?”开宗明义地断论“世界正处于一个非自由主义时刻”,一则西方内部的民粹主义运动此起彼伏,反对二战结束以来“自由民主现状”秩序的若干关键要素如自由民主制度的扩展、基于自由贸易的经济相互依赖和强大的国际制度网络,因而构成了“系统性挑战”;二则西方及其主导的国际秩序也面临着一些非西方力量中心的挑战,西方有效应对国际安全危机的意愿与能力似乎都显著匮乏。
[6]
总体看来,这份报告对于西方主导的自由主义国际秩序是否正在走向终结进行了颇有见地的分析,实为应景的用心之作。
慕尼黑安全会议上的观点交锋与讨论,深刻地反映出当今世界和平问题的现状,“不情愿的守护者”“无助的守护者”“后西方”“后秩序”的提法,无须深度解码,便能读出国际社会对国际领导力赤字的判断。的确,从国际安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意义上看,今天的世界在很大程度上依然是一个现实主义的悲观世界。进入21世纪以来,本该给人类带来新千年新气象新希望的国际政治展示的却是另一幅颇让人焦虑的画面,和平与发展两个重大问题依然没有解决,权力政治依然是国际关系的本质,即便这是个“令人不悦的真相”,
颇有些人难以直面,不愿接受。国际恐怖主义日益扩散猖獗,亚洲、非洲、美洲、欧洲无一例外地遭到了恐怖主义势力的伤害和挑战,“伊斯兰国”(IS)、
博科圣地(Boko Haram)、基地组织(al Qaeda)等新旧跨国恐怖势力不断制造骇人听闻的袭击和屠杀事件;“颜色革命”“阿拉伯之春”或以武力推广西方民主为基本样式的“政权更迭”,让一些国家陷入严重的动荡甚或内战,叙利亚、伊拉克等国陷入深重的恐怖主义灾难和人道主义危机;阿富汗的国家重建效果不彰,民心不稳。凡此种种,导致大规模的难民潮和移民潮,欧洲因此深陷难民危机的困扰,民族主义、民粹主义情绪不断发酵,极右翼势力的影响与日俱增,引发社会日益走向撕裂。传统的国家间竞争态势让人忧虑,一些大国领导人不负责任的表态和人事任命引人关注,大国关系一旦管理不善,可能出现极具破坏性的国际政治灾难;全球经济贸易与金融治理、气候变化、跨国有组织犯罪等发展领域的问题也与人们的期望颇有距离。已故世界级领导力问题研究专家、领导力研究的奠基性大师、先后为四任美国总统提供咨询意见的美国学者沃伦·本尼斯(Warren Bennis,1925—2014)曾将当今世界称为“危机时代”,
[7]
可谓一针见血。
诚然,这些问题都有各自纷繁复杂的原因,但国际领导力的衰落或短缺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因而领导力赤字已成为国际政治中日益引人注目的问题。早在1997年,本尼斯便在颇有影响的《领导力实践》(第三版)一书中强调了领导力的重要性和领导力失败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他明确指出,“在全球范围内,人类面临着三个格外严重的威胁:核事故或核战争毁灭世界的威胁;艾滋病大流行的威胁;生态灾难的威胁。这些威胁引出了第四个威胁:解决这些危机的领导力失败。尽管核浩劫、艾滋病和生态灾难都是严重的问题,但是在很多方面,领导力的失败更紧迫、更危急。没有成功的领导者,或者对领导力失败的问题认识不足,我们面临的所有其他问题就都得不到解决。”
2010年,本尼斯依然坚持自己的上述看法,他在时隔13年的第四版前言中指出,“当今世界范围内的领导力危机对人类构成的威胁,丝毫不亚于传染病、饥荒、恐怖主义或核灾难,这是因为,倘若我们缺乏令人鼓舞的领导力,缺少大胆高尚的领导人,即便存在简单朴素的办法,也是寸步难行的。”
[8]
在国际关系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素来需要伟大的领导人和坚强的领导力,这种需求历来都是迫切而重大的。美国知名国际问题评论杂志《外交政策》曾于1998年春季号发表一篇文章,其题目便是《外交决策:领导力至关重要》。文章指出,“在讨论对外政策和国际政治时,特定的领导人以及对他们领导力的评价通常都是重中之重的焦点”。 [9] 当然,大国领导人及其领导力是尤其受到关注的,因为他们的领导风格和领导能力不仅影响其国内政治生态,还会远远地超出其国界,对国际关系产生决定性的重大影响。
毋庸置疑,解决21世纪国际关系中的领导力赤字问题,需要大国领导人对一个现实主义世界的复杂性有足够清醒的认识,务必以和平发展为“高尚”的使命,“大胆”地寻求解决全球问题的可持续方案,美国领导人务必脱掉道德外衣进行务实的反思,中国领导人也正以责无旁贷的精神加以探索。在一些学者看来,中国特色外交理念已形成以和平发展观、合作安全观和正确义利观为三个重要支点的理论体系。譬如,秦亚青教授曾撰文认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内涵包括“外交理念”“战略政策”和“国际责任”三个方面,他写道,“在外交理念方面,提出并拓展和平发展观、合作安全观和正确义利观;在战略政策方面,强调新型大国关系和新型国际关系、倡导‘一带一路’和亚太自贸区;在国际责任方面,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努力推动地区和热点问题的解决,主动帮助受到战乱、灾难和疾病威胁的发展中国家。”
本书的主要研究目的是,以现实主义理论为学理依托,以和平与发展为基轴,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世界和平与全球发展进程中的国际领导力思想和实践做些初步的传统定性研究工作。本书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一章展示现实主义理论视角下的国际政治面貌,描述围绕和平、发展解析中国国际领导力的基础性背景;第二章对国际领导力做些具有一定学理性质的探讨,分析美国作为超级大国在国际事务中展示的领导力;第三章探究党的十八大后我国领导人对国际领导力所做的比较系统的理论性探索;第四章以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为案例,论证“修昔底德陷阱”背景下我国在世界和平领域发挥引领作用的和平领导力思想与实践;第五章以“一带一路”倡议推进发展、完善全球发展治理为案例,讨论互联互通趋势下我国发展领导力的理论思想与实践。
[1] Immanuel Kant, Perpetual Peace , translated by Mary Campbell Smith , New York: Cosimo Classics, 2005.
[2] Rick Riodan, Percy Jackson and the Olympians , New York: Disney ·Hyperion Books, 2009.
[3] J.R.R. Tolkien, The Hobbit and The Lord of the Rings , London: 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 2012.
[4] 譬如,J.K.Rowling, Harry Potter and the Chamber of Secrets , London: Bloomsbury, 2004.
[5] Munich Security Conference Report2015: Collapsing Order, Reluctant Guardian; Munich Security Conference Report2016:Boundless Crises, Reckless Spoilers, Helpless Guardians. https://www.securityconference.de/en/activities/munich-security-report/ ( 上网时间:2016年3月3日)。
[6] Munich Security Report 2017:Post-Truth, Post-West, Post-Order ?, pp.6,8.
[7] Warren Bennis & Joan Goldsmith, Learning to Lead: A Workbook on Becoming a Leader , 4th ed.,New York: Basic Books, 2010, p.xi.
[8] Warren Bennis & Joan Goldsmith, Learning to Lead: A Workbook on Becoming a Leader , 4th ed.,New York: Basic Books, 2010, p.xvi.
[9] Margaret G. Hermann and Joe D. Hagan, “International Decision Making: Leadership Matters”, Foreign Policy, No. 110, Special Edition: Frontiers of Knowledge (Spring, 1998), p.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