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陈廉伯叛乱夺权

1924年8月10日,暮色里,一艘满载着枪支弹药的挪威轮船“哈佛”号静静抵达广州珠江口沙角炮台。就在船员准备卸货时,这艘大船却意外地被蒋介石率领的“江固舰”截获扣留,由一艘炮艇押送到黄埔岛黄埔军校,从而引发历史上著名的广州商团叛乱事件。
8月12日晨,雾霭蒙蒙,广州海珠区纺织路东沙街18号,国民党创始人孙中山有些不安地透过百叶窗望向长廊。陈廉伯贩运大批武器,他这是明显要搅事!
“先生,刚才蒋校长来电,那批扣下的武器为长短枪共9841支、子弹337万发,其中50挺机关枪,是最新式的德国货。”
“好。”孙中山望了侍官一眼。墙角半人高的德国立式自鸣钟“当、当”响了9下。大院外传来阵阵喧闹声,身穿军服的商团军代表率领1400多名商团人士突然围聚在孙中山总统府广场,要求见孙中山。元帅府卫队迅速把孙中山保护起来,请求总理回避。
幕后唆使商团发难的人正是赫赫有名的汇丰银行买办、广州商会主席、广东省商团团长陈廉伯。
被广州人戏称为“纸老虎”的商团是1913年建立的,起初的目的只是守卫商店、仓库和工厂,威慑强盗,并“捎带”镇压群众的反抗行动,经费由商人支付。但是后来,随着陈廉伯政治野心的不断膨胀,这支雇佣军就变质了。
陈廉伯是广东省南海县西樵简村人,机灵聪明,精通英语,他是英籍巨商,是世界上最有势力的华人金融家之一,也是极有政治野心的人,与地方军界要人交往密切;既是民国时期广州的出口巨商、大买办,又是华南帮会的一位头面人物;既是拥有十家银行和无数当铺,在太平洋沿岸、欧洲和美国置有20座豪华住宅的商贾巨富,也是捐资医院、学校和赈济会的慈善家,曾被袁世凯授予二等嘉禾勋章。
“请总统说明没收武器的理由,我们有申请买枪护照。请大元帅府准予起卸。”一位被孙中山卫士带进来的代表说。
“陈廉伯虽然向政府申请了买枪护照,护照说明要40天才生效,但申请才5天,枪就从国外运到了,且与申报数量不符,他私运军火,企图推翻政府。当然要扣。”
“那我们商界就举行罢市。”三个代表要挟道。
“武器是非法运进广州的,政府理应没收,并且不予发还。”孙中山回答说。
最后,孙中山在广场上亲自接见了1000多名代表,并发表演讲,动之以情,晓以大义,劝他们反省,不要上陈廉伯的当。许多商人被说服,纷纷散去。
然而,事态日趋恶化。
滇军笫二军军长范石生借机充当了政府与商界的调停人,并向蒋介石诈去长短枪2000余支。
陈廉伯的兵力也不断扩大,由原来的12000多人,发展到近五万人(全省)。而且,陈廉伯还亲自督办,为商团购置了统一的服装和枪械,每日操练。
1924年8月20日,陈廉伯因为孙中山扣留了这批武器,向全省商界颁布了罢市指令,广州市商团于当天组织首次全市罢市,煽动市民说政府无信无德,要挟政府发还枪械。并且到处散发“请孙下野”“欢迎陈炯明回省主政”的传单和标语,要求孙中山下台。陈廉伯的政治野心是把商团做大,组建他的商人政府,取代孙中山领导的国民革命政府。
8月24日,孙中山果断下令镇压!广州全城戒严,在东关、南关、西关和北门全部设卡缉拿陈廉伯。缉拿令迟了一步,陈廉伯潜逃到佛山市,与心腹、佛山商团团长、大地主陈恭受汇合,密谋夺权一事。
9月4日,孙中山离开广州赴韶关北伐大本营,陈廉伯、陈恭受欣喜欲狂,两人联合国民党右派设了一个局,以混淆视听,制造假象。9月15日,二陈联合发表公开声明,否认利用商团图谋推翻省政府,表示服从孙中山先生,拥护广州革命政府,暗中却与各地商团相互呼应。随即,各地的自卫民团开往佛山,与陈廉伯的商团军汇合,陈廉伯又派人联系了盘踞东江的陈炯明,派兵进攻广州,企图推翻孙中山政府。陈廉伯还联络了驻广州英总领事,总领事正式出面干涉:“如果商团受到攻击,英国皇家海军将立即行动,后果将是十分严重的。”
蒋介石毫不示弱:“商团胆敢捣乱,我们坚决镇压!”
黄埔军校学生也表示誓与商团决一死战,大有一触即发之势。
1924年10月的广州,正处于“多事之秋”。
陈廉伯要当省长的传言在广州不胫而走。市内大小商店门前,一张张被剪开的孙中山像贴在墙上,穿着崭新制服的商团军,用点燃的鞭炮,或用屎尿、泥巴掷向相片,“啪啪”声中夹杂着大声哄笑……
10月3日,商团军又掀起了第二次罢市风潮,气焰十分嚣张。
这个时候,国民党右派又对孙中山施压。迫于压力,孙中山做出了让步,决定将一部分武器发还商团。新上任的广东省长胡汉民取消了对陈廉伯的通缉令,并给商团发还部分被扣军火。
有英国海军指使和陈炯明撑腰,陈廉伯火速坐电船返回广州沙面,召集各分团头目密谋:10月14日下午5时,各路商团兵在西关汇合,10月15日拂晓攻占省府、公安局和财政各机关。驶入白鹅潭的9艘英国军舰的炮口对准了城内,为商团助战。
1924年10月10日,商团军在黄埔得到了部分武器:步枪2149支,手枪1851支,子弹近125万发。还有2700支步枪、1000支手枪和23万发子弹未发还商团。
发还的武器用快艇运到了珠江岸边,陈廉伯商团军凭这些枪械叛乱。这一天刚好是双十节——辛亥革命十三周年纪念日。广州各行各业的工人和学生在街头游行,振臂高呼口号。西关麻石街的街口,那林立的棕黄色、白色建筑和飞扬的异国彩旗、此伏彼起的叫卖声,正散发出盛极一时的旧中国贸易中心的繁华艳光。然而在这繁华艳光之下,却有一场血光之灾在发酵。空气令人窒息。
陈廉伯已在长堤和西濠口(今人民南路)一带设下岗哨,不准游行队伍通过。上午,三个踩着木屐的西关小姐在小巷中匆匆走过,穿过商馆林立的街头,当她们从长堤行进到西濠口,随着队伍高呼“打倒商团”“杀陈廉伯,拥护革命政府”等口号时,“怦”的一声,枪声突然响起,商团军竟向游行队伍开枪,首先中弹倒下的正是那三个西关小姐。游行队伍中赤手空拳的黄埔军校学生迅猛地向开枪者扑去,又一阵子弹凶猛扫射过来,工人倒下了,学生倒下了,20多人惨死在刀枪下,有的工人被打死后,还被商团军残忍地剖腹剜心,还有的工人被割下生殖器。不多时,手无寸铁的游行队伍被打散,商团头子控制了全市。
1924年10月14日上午,一辆黑色的小汽车在长堤路缓缓行驶。孙中山着一件白色中山装,神色肃穆地坐在车内后座,默默注视着车窗外的情景,不时有醒目的布告、标语从他眼前闪过。
“商团军维护社会治安,如有不法之徒扰乱治安,定当痛剿!”
“驱逐祸害的孙文!”
“打倒孙文,保境安民!”
小车沿珠江岸边行驶,挨着孙中山坐着的是模样清秀、戴一副近视眼镜的白面书生——省长胡汉民。胡汉民突然指着珠江水面:“先生,那是英国的军舰!”
珠江上,九艘挂着米字旗的军舰缓缓行驶,做好了战斗准备……
这天凌晨,孙中山从英领事馆一朋友处得到一个非常重要的情报:陈廉伯将于10月15日攻占省府,夺取政权。
孙中山马上紧急召集会议,部署武装镇压商团叛乱事宜。会议决定,以粤军总司令许崇智的部队为主力,滇军杨希闵、桂军刘震寰、湘军谭延闿、豫军樊钟秀,以及黄埔军校的学生军、公安局的警卫军、工团军、农民自卫军等,参加平定商团叛乱。五军总司令会衔发出布告,限令陈廉伯商团即日开市,恢复秩序。陈廉伯此时自以为羽毛丰满,实力充沛,又有滇军第二军军长范石生部支持,自己又是英籍华人,更有英帝国主义撑腰,盘踞在东江的陈炯明与石龙的土匪联合起来,也向石滩进攻,因此对五军总司令发出的布告不予理睬。
然而,孙中山寄厚望的各路军阀出兵镇压叛乱却被推诿了。
在军阀割据的乱世中,紧要关头,军阀们纷纷打起了自己的算盘。勇敢善战、战力最强的滇军总司令杨希闵和桂军总司令刘震寰,都不约而同以各种理由抗命,杨希闵为了扩充自己的势力,加上自恃功高,又无革命思想,对孙的指示阳奉阴违;而外表斯文的桂军总司令刘震寰和杨希闵一样,也有伺机推翻孙中山政府的野心,刘更是一个性情反复无常的人,他那双在金丝眼镜后面不停闪烁的眼睛总令人捉摸不透。他常出入于陈廉伯的豪华公馆,除了喜欢这栋欧式风格的豪华俱乐部,刘震寰还迷恋鸦片,在酒池肉林的淫逸糜烂气息中,在鸦片烟雾的徐徐袅绕中,消磨着他的快活时光。
没有自己的军队太难成事了!
夕阳把院子染得一地金黄。孙中山望着门外,心下忐忑,军阀指望不上,自己手头无军队,能用得上的军事人才又太少!广东商团至少有五六万人马,加上英军助战,结局将怎样?唉!军阀靠不住,滇军、桂军不听调遣,计划怕又要破产了。孙中山不禁伤感叹息。正在焦灼之际,孙中山突然想起了一个人,这个人是谁?蒋介石。
一件件事情令孙中山记忆犹新。早在1911年的一天,蒋介石的同乡、把兄弟、沪军都督陈其美给远在日本陆军第十三师团见习的蒋介石发了一封急电:赶紧回国,参加战斗。蒋介石连毕业证书都不要,立即回到上海,到陈其美处报到。之后,蒋介石受命参加攻打杭州的战斗,带领敢死团拿下杭州城,生擒浙江巡抚,一战成名。上海光复后,陈其美任命蒋介石为沪军第五团团长。陈其美是孙中山的股肱,一直在孙中山面前夸耀蒋介石,称其“言语踏实”“见解透辟”且精通军事,一定能成为“革命实行家”,是同盟会里难得的人才。孙中山终于知道陈其美身边有个骁勇善战的军事人才叫蒋介石。后来,在陈其美的引荐下,蒋介石见到了自己仰慕已久的孙中山。
不久后陈其美被暗杀殉难,因慑于袁世凯的淫威,一时无人敢去认尸。唯独蒋介石狂奔至现场,抚尸痛哭,随即又冒险将陈的尸体送回浦石路(今长乐路)新民里119号的家中入殓,并亲书祭文:“悲乎哀哉,而今而后,教我勖我,抚我爱我,同安同危,同甘同苦,而同心同德者,殆无其人矣。”旁人无不啧啧而言:“英士(其美)与介石不枉兄弟一场。”
蒋介石平息了桂系军阀后,孙中山开始积极整军北伐。作为孙中山倚重的一股重要军事力量,陈炯明却对“北伐”持强烈的反对意见。在中国近现代史上,陈炯明算得上是一位叱咤风云的人物,也是一位充满争议的人物。孙中山与陈炯明之间的恩恩怨怨,也是各种正史与野史热衷于讨论的一个话题。在沉淀80多年后,我们重新审视这段历史,也许得出的结论会更客观些。
陈炯明是前清举人,于清末广东法政学堂第一届毕业后,当选为广东咨议局议员,是维新运动培养出来实行立宪的人才。他早年参加同盟会,策划了广东独立。辛亥革命后,他主政广东,致力于把广东建设成为全国模范省,禁烟禁赌,改革教育,发展经济,提倡新文化运动,还曾邀请陈独秀担任广东教育委员会秘书长,支持共产党领导的工会组织和报纸,推行地方自治,民选县长、县议员。
二次革命失败后,陈炯明对孙中山改组的中华革命党明确表示不满,赌气带了一批人去南洋开办橡胶公司,从1914年到1917年,他与孙中山断了音信。1916年袁世凯暴亡,陈回国充任国会议员,张勋复辟的时候,他又悄然消失。后来,他从南洋到上海,专门拜见孙中山并且表示自己的悔过之心,孙中山也就宽容待之。因为陈炯明有军事才能,所以孙中山南下护法的时候,想建立一支由党人领导的军队,便亲自与省长朱庆澜交涉,把20营警卫军交给了陈炯明统率援闽。当时众人对如何打仗一筹莫展,陈炯明表现得非常卖力,他到泉州、漳州训练军队,1920年,他领导的粤军驱逐了盘踞在广东的桂军,而他的力量也逐渐加强,军权逐步集中到他的手中。
陈炯明和一般军阀不同的地方,在于他具有民主思想,反对军治、党治,提倡民治。
不过,孙中山的理想是成立一个正式的中央政府,领导全国革命,而陈炯明所倾心的,是联省自治。二人矛盾纷争也由此而起,并彻底反目成仇。但赞成孙中山意见、主张成立广东政府的还是主流派。
孙中山把镇压商团和陈炯明叛乱的重担放在了他信任的蒋介石身上。
局势紧张,蒋介石立即宣布长洲要塞戒严。黄埔军校忙作一团。升旗山架起了瞭望哨,学校四周日夜警戒。
这天,蒋介石由苏联军事顾问切列潘诺夫陪同,在黄埔岛视察。他披着一件考究的黑呢斗篷,表情沉默严肃。近处,是简陋的教堂、宿舍、伙房。远处,是长洲岛内密集构筑的火炮阵地,与隔江相对的鱼珠炮台、侧面沙路炮台已形成三足鼎立之势,牢牢把守控制着江面。岛内易守难攻,便于学习与练武。他不禁有些感慨,佩服孙中山的高瞻远瞩,孙中山有意选址远离市区的孤岛创办军校,就是要避开军阀的控制和干扰啊!
蒋介石立功心切,已给孙中山发了几次电报,请其班师。孙中山获悉广州方面种种恶劣情况时,开始打算舍弃广州,移师韶关,要蒋介石将学生及剩余的枪械器材迅即运去韶关。蒋介石却认为广州是根据地,自己又刚刚击溃叛变的陈炯明,如何能轻易相让?面对气势汹汹的商团军,蒋介石气愤不已,上书孙中山成立3个团的军力,即可肃清广东,并可平定中原。电报发出去两天了,却不见回音。
就在10月14日下午,传令兵终于送来孙中山的平叛急电:
兹为应付广州临时事变,未平定期内,所有黄埔陆军军官学校、飞机队、甲车队、工团军、农民自卫军、陆军讲武学校、滇军干部学校、兵工厂卫队、警卫军统归蒋中正指挥,以廖仲恺为监察,谭平山副之。蒋中正被任命为平叛总指挥。立即起义杀敌,绝无反顾。
孙文
1924年10月14日
学生们都到齐了,蒋介石大声地叫着学生三队、四队队长的名字。他的声音中饱含着不可动摇的惊人信念,仿佛胜券在握。
10月14日下午1时,大雨瓢泼。雨水顺着学生军单薄的军服、帽檐滚滚而下。学生三队、四队在蒋介石的带领下,冒雨乘船在广州东堤军校办事处码头登陆。而由市民组成的工团军也已整装待发!与黄埔军会合作战。
雷声在头顶上轰鸣,大地被震得颤抖。越秀区永汉路积水接近三寸。
1924年10月15日凌晨4时,蒋介石下令炮击西关。高昂的军号声突然响起,学生们抬着山炮以及截短的野战炮炮筒,蹚着积水,分五路悄悄包围西关。
夜色中,戴着红色识别带的黄埔学生军跑步进入广州街头阵地。随后是工团军、农民自卫军……
西关阵地。共产党员、一期学生陈赓被编在14人组成的机枪队里。孙中山首席政治顾问鲍罗廷率领蒋介石、廖仲恺、谭平山等,指挥一期二期黄埔学生作战,学生军在冲锋号中挺进,以排山倒海之势,冲越火光熊熊的街闸栅,杀向商兵,商团军堆砌栅栏路障和沙包掩体,并在高楼架设轻重机关枪。追随孙中山东征讨伐陈炯明回师广州的许崇智粤军也杀进来,和学生军、工团军、农民自卫军冲入阵地。商团借助高楼用机枪猛射,工团军、农民、学生、农民自卫军、粤军相继中弹倒下。火光冲天,从凌晨激战到午后1时半,学生军越战越勇,和农民军围住西关展开巷战,并占领了商团总部。突然,“扑”的一声,粤军点燃约300箱煤油,火势蔓延,那青砖木楼、花砖地、满洲窗和木趟栊围构筑的西关大屋及商铺,顷刻间焚烧起来,在滚滚烟尘中轰然倒下,化为灰烬。
商团军被迫西撤,在西撤的过程中,他们把抓获的工团军、农民自卫军全部绞杀。
朝阳初露,海关钟声响起。反动商团的消灭,是国共合作共同战胜反动派的胜利,也是黄埔学生军首战的捷报。
镇压商团叛乱的斗争带来了一个有重大历史意义的衍生品,诞生了中国共产党人掌握的第一支武装——铁甲车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