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提出有何时代背景
今天我们面临一个新常态的挑战,这个新常态并不是中国专属的,而是全球都要共同面对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简称IMF)的克里斯蒂娜·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说世界正处于“为了一个新的平庸”的过程,而《新平庸时代》的作者萨蒂亚吉特·达斯(SatyajitDas)也指出世界正进入停滞的时代,即增长会减慢。
世界如何面对经济无法高速增长的挑战?在上一波的全球化和互联网技术的冲击之下,发达国家因为生产及服务工序的外移,制造业逐渐消失,加上现在智能机器人生产导致低技术劳工出路日渐稀少的问题,社会的稳定受到影响,甚至可能引发政治的动荡。作为地球村的一分子,没有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都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中国每年的GDP也开始会由高速增长变成中速增 长(如6%左右的增速),从前以资源和人力去带动高速增长的日子,可能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作为制造大国和贸易大国,中国要如何应对全球化?如何响应新常态?我们认为要维持增长,可以有四个做法。
第一是开拓“新市场”。“一带一路”就是中国需要开拓的新市场。过去中国甚至整个亚洲的大部分国家的发展,都是以制造业去满足北美和欧洲的市场。今天我们希望能够打开一个新的市场,就是“一带一路”,而这个新市场的开发是以“共荣共融”的手法,通过技术转移,与当地的利益共同体一同发展。
第二是使用“新方法”。例如“产业升级”“+互联网”等。在2010年举办的中 国(深圳)IT领袖峰会上,马云说他曾经说过中国的“互联网产业化”已经大致完成,马上要开始“产业互联网化”。我们看到一批小公司,例如当年的阿里巴巴、腾讯和亚马逊等,日渐壮大,最终变成大企业。约20年时间,整个互联网已经成为一个产业,现在美国股市前10名的公司里面,有5家公司是跟互联网或IT有关的公司。其实“产业互联网化”就是对传统的产业用互联网的思维和方法去改变,包括教育、金融、贸易和生产等,不然很可能就会被颠覆。
第三是发展“新产业”。我们的看法就是“互联网+”。近年也有不少新的经济模式出现,例如共享经济或分享经济、互联网金融或数字金融。这些都是过去没有的,现在正在成为一个新的主要增长点。
第四是打造“新平台”。打造“新平台”就是要搞平台经济和生态圈经济。今天的京东、阿里巴巴等各种各样的电商平台就是例子。这些平台,过去是不存在的,有了这些新平台以后,就会出现去中间化和去中介化,提高产业链的效率及透明度。在互联网时代,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过去很多的产 业(例如贸易)是依靠信息不对称进行的,由于互联网的出现,信息不对称的空间变得越来越窄,因此,产业需要重新考虑自己真正的价值,即如何为客户创造价值。平台及生态圈的提供者,则需要为伙伴创造价值,做到共荣共存。
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进入深水区,以往城市是单打独斗、各自发展,而今天的城市群是一起发展,这不仅仅是说粤港澳大湾区,还包括杭州湾区和渤海湾区等。中国向湾区经济发展,不仅仅是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其他湾区也可以在湾区经济上分一杯羮,只是粤港澳大湾区今天走得比较靠前,较为人所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