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与世界其他湾区有何差异
成功的区域就是贸易的产业群、创新的人才、互联的基建和良好的政府管制,这些其实并不新鲜。要理解粤港澳大湾区的实力,大家不妨先与世界其他湾区进行一些比较。
纽约湾区,又称为纽约大都市区,是由纽约州、康涅狄格州、新泽西州等31个州市组成,面积为33484平方千米。它一直是美国最大的商业贸易中心,也是世界最大的国际金融中心。它的特点是设有曼哈顿湾、南街湾两大港口。它是美国第一大港口城市和重要的制造业中心,在服装、印刷、化妆品等行业位居首位,在机器、军工、石油和食品加工等方面也有重要地位。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它是美国东岸的一个主要港口,负责把这些物资运去给英国和法国,所以从那个时候开始它就成为一个很大的港口,而且它周边也有一些重要的制造业中心。纽约湾区除了是港口和金融区之外,在创意文化方面也是非常强的,很多顶尖的设计师都是以纽约作为他们的总部。纽约湾区以美国10%的人口和0.3%的土地创造美国约33.3%的制造业产值,拥有世界500强企业超过60家。在规划上,以曼哈顿为纽约湾区的核心,以金融商务服务业为主导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以华尔街为中心的金融贸易集群,以第五大道为中心的商业区和新旧城区有序替换,原来的码头仓库成为写字楼,商业区域向外扩张。
旧金山湾区是美国西海岸加利福尼亚州北部的一个大都会区,主要城市包括旧金山半岛上的旧金山、东部的奥克兰和南部的圣荷西等。它的产业包括专业科技服务业、信息业与其他服务业、计算机系统设计及相关服务和科技研发。它还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高科技研发中心之一,拥有美国第二多的世界500强企业总部,是美国西海岸最重要的金融中心。它以700多万人口贡献了美国5%的GDP。它也是创意的“源头”,除了科学创意之外,还是美国传统文化的创意中心。
东京湾港口群地处日本本州岛南部海湾,为房总半岛和三浦半岛所环抱,以浦贺水道连接太平洋。明治时代其工业沿东京湾西岸的东京和横滨之间发展,成为京滨工业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这个工业区开始沿岸向东北扩展,成为京叶工业地域,是日本发展加工贸易的“心脏地带”。它包括一都三 县(东京都、千叶县、神奈川县、琦玉县),拥有多个港 口(东京港、千叶港、川埼港、横滨港、木更津港、横须贺港),是日本的政治、经济和产业中心。因为它有非常大的工业地带,尤其是重工业和化工,所以它能以日本33%的人口和2.6%的土地创造超过日本经济总量66.7%的工业产值,这个实在是惊人的数字。它依托重化工业和海运物流业,建立世界规模的产业中心,通过政府的政策引导和市场调节,建立产业在整个都市圈的联动格局。日本真正的产业基本上就集中在东京湾区,在东京湾岸有京滨、京叶两大工业地带,是全国最大的重工业和化学工业基地。
如表1.1所示,将粤港澳大湾区同其他湾区进行比较,在占地面积方面,粤港澳大湾区是最大的,有5.6万平方千米,人口也是最多的,不过目前粤港澳大湾区的GDP在世界上公认的四大湾区中排名第3。在人均GDP上,粤港澳大湾区还有大幅提升的空间,因为东京湾是其2倍,纽约湾区是其2.3倍,旧金山湾区更是其5倍。不过在集装箱的吞吐量方面,粤港澳大湾区则比其他湾区领先,机场旅客吞吐量也比其湾区高很多。但粤港澳大湾区的第三产业的比例是相对较低的。世界500强企业总部的数量,现在粤港澳大湾区有16个。
表1.1 2015年全球四大湾区指标数据对比

表1.1( 续)

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占全国面积不到1%,人口数量不到5%,但是创造全国GDP的13%。2017年12月11日,由香港贸易发展局(简称香港贸发局)主办的首届“创智营商博览会”上,中信银行(国际)有限公司经济师兼研究部总经理廖群博士,就从战略角度分析了粤港澳大湾区的形成和意义。他预测,粤港澳大湾区的GDP于2030年能达到4.62万亿美元,将成为世界GDP总量第一的湾区。
在未来新经济形势下,传统的造船、造车和炼钢等,不一定再是经济增长的火车头,未来市场所需要的是更多的创新产品和更好的服务体验。今天,我们在世界上再去看产业的时候,真正领先的产业大部分是跟科技有关的,而那些传统的制造业正在没落。粤港澳大湾区的近期目标是经济总量超过东京湾区,但是我们的发展模式不一样,东京湾区的发展是从明治维新时期就开始的,而当下我们面临的是全然不同的发展阶段和经济格局,因此我们要以更加创新的精神,全面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已经成立,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担任建设领导小组组长,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和广东省省长等人是领导小组成员。2018年8月15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领导小组在北京召开了第一次会议。韩正在会议上强调,要充分发挥粤、港、澳综合优势,深化内地与香港、澳门合作,建设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韩正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要重点把握四个维度:①推动高质量发展;②深化改革,扩大开放;③优化区域功能布局;④丰富“一国两制”实践。
韩正表示,“一国两制”是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必须在“一国两制”框架内严格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坚守“一国”之本,善用“两制”之利,做到三个有机结合:①把坚持“一国”原则和尊重“两制”差异有机结合起来;把中央依法行使权利和特别行政区履行主体责任有机结合起来;③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维护特别行政区法治有机结合起来。要进一步建立互利共赢的区域合作关系,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为港、澳发展注入新功能和拓展新空间。要加强沟通协调,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回应港、澳社会关切,注重用法治化市场化方式协调解决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发展中的问题。
今天,中国经济正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所以粤港澳大湾区也要向着市场化及国际化发展。需要借助港、澳特区进一步“走出去”,促进区内深度合作,以创新思维去克服各种障碍,全面发挥粤港澳大湾区的优势。我们可以从创新协调机制、建设“湾区”品牌、加强基建互联和促进要素流动等方面考虑,以五个战略定位为目标:①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②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③“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 撑;④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 区;⑤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最后,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还要坚持六项原则:①创新驱动,规划引 领;②协调发展,统筹兼 顾;③绿色发展,保护生 态;④开放合作,互利共 赢;⑤共享发展,改善民 生;⑥“一国两制”,依法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