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要义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
自2017年7月5日在全国金融工作会上系统阐述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问题以来,习近平已多次发表有关金融问题的重要讲话。这些讲话,构成未来我国金融改革方略的丰富内容。2019年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集中阐述了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勾画出我国金融业进一步改革和发展的总纲。这次讲话标志着我国金融改革和发展已经有了深思熟虑的战略谋划。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与以往不同,新一轮金融改革是自2015年下半年启动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深刻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丰富内涵,体悟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之相互支撑、彼此照应的契合关系,是我们顺利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前提性条件。
如果说需求侧改革是着眼于提高国内投资、国内消费和出口水平以及这三项需求的相互配合度借以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的话,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则着眼于提高劳动力、土地和资本等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着眼于科技创新及其产业化,着眼于体制和机制的改革和完善,目的是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与实体经济相比,金融无疑是第二性的。因此,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和任务,是由整体经济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规定的。由此可知,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最终目标,是通过金融结构的调整、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提高劳动力、土地和资本的配置效率,推进技术进步和体制机制创新,借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提高潜在增长率,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
总之,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在深刻认识近年来国内外经济形势巨大变化的背景下,是在全面总结中国金融业40多年改革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是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刻,提出的全面革新我国金融业面貌的一项意义深远的战略安排。
作为我国整体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容可从两个层面认识:第一个层面关乎基础理论,阐述的是金融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确认的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目标;第二个层面涉及金融改革和发展的主要领域或主攻方向,优化金融结构、防控金融风险、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创造条件、大力发展金融科技和扩大对外开放等,构成金融改革的主要内容和着眼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