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金融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关于金融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学界有诸多论述。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的概括,无疑最全面、最深刻。主要有三个要点:
第一,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这表明金融被置于全球视野加以讨论:它关乎中国在全球经济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而且是举足轻重的国家核心竞争力之一。
第二,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说,金融不仅是一种经济活动,不止关乎国家的富裕和人民的福祉,而且是构成国家安全体系的核心要素。
第三,金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的基础性制度。这一概括阐述的是金融体系同经济社会之间的关系。它明确告诉我们,金融不仅是支撑国家社会经济正常运行的“四梁八柱”之一,而且构成了各项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
若要更深刻、更全面理解金融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我们还须对照分析,认识财政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样阐述财政:“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
把上述两段分别针对财政和金融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论断放在一起讨论,可以有如下认识:首先,金融和财政构成国家两大经济支柱、两大发展基础,同为国家治理之“四梁八柱”的组成部分,缺一不可;其次,它们运筹和调控的对象都是全社会的货币资金,进而作用于国民经济,共同构成宏观调控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中国人民大学黄达教授几十年前就用“犬牙交错的结合部”来描述财政部门和金融部门之间的货币资金关系
,可见,这两大政策体系之间合理分工、相互协调、彼此配合,是题中应有之义。
在理论和实践上,两大部门间协调配合的领域难以备述,在这些“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中,最关键的是如下三点:其一,要在总体宏观调控中加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以期形成通力合作而非相互掣肘,从而明晰地确定宏观政策的真正指向,并标示出其调控力度;其二,为了发展我国核心金融市场,形成有效的金融市场体系,我们需要明确两大部门的分工以及彼此协调配合的领域,以期有效优化我国的基准利率、汇率和国债收益率曲线;其三,要理顺国库现金管理体制,在财政资金的入库与支拨、国库资金的运行和管理等方面,形成更有效率的分工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