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分水岭脑梗死
分水岭脑梗死是指两条主要脑动脉供血交界区发生的脑缺血性坏死。好发于大的皮层动脉供血交界区、皮层动脉与深穿支动脉供血交界区、基底节区小动脉供血交界区及小脑主要动脉供血交界区。其病因主要为血流动力学障碍导致的低灌注,近端大血管,如颈内动脉或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导致的低灌注。分水岭梗死的治疗原则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基本相同,但也有其特殊性。
一、扩容药
【相关药物】
1.低分子右旋糖酐(Low Molecular Dextan)
可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使血管外的水分进入血管内,从而补充血容量,维持血压,并可降低血液黏滞度,改善微循环。
2.羟乙基淀粉(Hydroxyethyl Starch)
可用于治疗和预防血容量不足,维持血压,改善脑循环状态。
【选择原则】
对于低血压或脑血流低灌注所致的急性分水岭梗死可考虑扩容治疗,但应注意可能加重脑水肿、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注意事项】
低分子右旋糖酐
注射剂:100ml:6g,100ml:10g,250ml:15g,250ml:25g,500ml:30g,500ml:50g。
用法:每次250~50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一般疗程为7~14日。
不良反应及注意点:
(1)少数患者可出现皮肤过敏反应,偶可引起发热、过敏性休克、哮喘发作、淋巴结肿大、关节痛等。过量使用可致出血。
(2)对本药过敏、有充血性心力衰竭、出血性疾病、高血容量、血小板减少、肾衰竭疾病者,以及孕妇禁用;急性出血、严重脱水、肺水肿、慢性心功能不全、及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3)与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合用时,可增加其肾毒性,不宜与全血混合输注。
【建议】
冠心病和脑梗死患者,应缓慢静脉滴注。一日用量不应超过1500ml。
二、抗血小板药物
可自急性期开始应用抗血小板药物,作为二级预防用药。目前循证医学证据充分的抗血小板药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和双嘧达莫复方制剂及西洛他唑。由动脉源性微栓子所致的分水岭梗死,可考虑给予短期联合抗血小板治疗,即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不推荐长期联合抗血小板治疗。
三、他汀类药物
由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分水岭梗死,推荐应用他汀类药物进行卒中二级预防,特别是存在动脉源性微栓子证据的分水岭梗死,应考虑强化他汀治疗。常用的他汀类药物包括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辛伐他汀等。应用他汀类药物期间,应注意监测肝功能、肌酸激酶。
四、神经细胞活化剂及营养药
根据病情酌情使用。
(彭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