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正确处理政府、市场与社会关系,推进“放管服”改革
厘清政府、市场和社会的边界,已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中枢环节。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而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寻找两者的边界,是最基础的一步。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指出,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场深刻变革。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保障。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广泛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效治理国家和社会,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必须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
转变政府职能,是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重要任务。要坚决破除制约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体制机制弊端,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强和完善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职能,调整优化政府机构职能,全面提高政府效能,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推进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要处理好大和小、收和放、政府和社会、管理和服务的关系。
与西方国家划分政府与市场边界的探索相比,中国有其自身特点。最为突出的是,从政府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中国划分政府与市场边界的起点与终点。这一点与西方截然不同,因为我们是伴随着从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型过程,探索政府与市场边界的。
从改革开放之初的政府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到1992年十四大“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到2002年党的十六大“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到2007年党的十七大“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再到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其脉络清晰可见。
李克强总理在2017年6月召开的全国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电视电话会议上,阐述了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性。
我们推动的政府职能转变是一场从理念到体制的深刻变革,是一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一是要改革以审批发证为主要内容的传统管理体制。……二是要革除与审批发证相关联的寻租权力和不当利益。……三是要改变与审批发证相伴的“看家本领”。……
我们推动的“放管服”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是一个系统的整体,首先要在“放”上下更大功夫,进一步做好简政放权的“减法”,又要在创新政府管理上破难题,善于做加强监管的“加法”和优化服务的“乘法”。
作为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深圳在理顺政府、市场与社会关系方面也是较为清晰的。近年来,深圳持续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不断推进职能转变,成效显著。
(一)简政放权,推进政府职能“瘦身”
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指出,要深入推进简政放权。减少微观管理事务和具体审批事项,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资源的直接配置,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活动的直接干预,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清理和规范各类行政许可、资质资格、中介服务等管理事项,加快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放宽服务业准入限制,优化政务服务,完善办事流程,规范行政裁量权,大幅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保障各类市场主体机会平等、权利平等、规则平等,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深圳自2012年启动第六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以来,不断精简行政职权事项,清理规范中介服务事项。
积极精简行政职权事项。按照能简尽简原则,深圳先后进行4次大的清理,共调整市级部门行政职权事项1080项,市级行政审批事项从2012年的391项减至2017年的216项,减幅近45%,与全国其他大城市相比已较为精简。
完成市直部门三批共77项中介服务事项清理规范工作,公布了保留的市级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目录,共计98项。持续优化政府投资审批流程。
建立健全政府投资项目跨部门协同办理机制,实行并联审批;推进项目批量集中立项和分类实行简易审批,简化项目审批程序,进一步提高了审批效能。
建立和实施收费目录清单制度。编制出台了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清单、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清单、政府性基金目录清单、实行政府定价的涉企经营服务收费目录清单,实行常态化公开和动态管理,从源头上防止乱收费、乱摊派。2011年至2017年年初,先后取消、减免或降低收费共131项,累计减轻社会和企业负担约30亿元。
率先探索并不断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2013年在全国率先推行商事制度改革以来,商事登记前置审批事项从69项减至10项,后置审批事项也从117项减至114项;不断推进“多证合一”改革,2014年实现“四证合一”,2016年实现“六证合一”;大力推行工商登记电子化,办理时限由窗口办理的20天减至网上全流程办理的1至2天;在前海蛇口自贸区试点“证照分离”改革,着力破解“照易证难”的问题。
(二)推进“强区放权”改革,推动各区协调均衡发展
针对当前存在的市强区弱、权责不对等、小马拉大车以及城市整体管理治理能力有待提升等突出问题,创新推进强区放权改革,进一步明晰市级决策统筹、区级执行落实、街道治理服务“三级定位”,全面下放审批管理权、驻区机构管理权、人财物配置权等“三种权力”,增强区级政府的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建设管理和公共服务供给等“三种能力”。强区放权改革共提出20项举措,下放144项事权,其中已完成水污染治理、规划国土、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的改革,下放108项事权;另涉及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及社会管理等领域的36项事权也已编制权责清单,即将印发实施。其中,在政府投资事权方面,重点在城市水务、交通运输、城市建设、党政机关等领域下放16项(其中城市水务领域下放事权3项,交通相关领域下放事权5项,城市建设领域下放事权7项,政党机关、社会团体领域下放事权1项)。调整后预计净下放投资需求占市区两级政府投资需求的9.6%,同时,市区政府投资需求从约6∶4调整为约5∶5,财力下沉金额高达1600亿元。强区放权改革有效提升了政府管理服务水平,全面营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
(三)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打造公平规范的市场环境
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指出,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改变重审批轻监管的行政管理方式,把更多行政资源从事前审批转到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上来。创新监管方式,全面推进“双随机、一公开”和“互联网+监管”,加快推进政府监管信息共享,切实提高透明度,加强对涉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领域的监管,主动服务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提高监管执法效能。加强信用体系建设,健全信用监管,加大信息公开力度,加快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平台建设,发挥同行业和社会监督作用。
深圳按照放管结合、并重的要求,不断厘清监管职责,完善监管方式,健全监管制度,理顺监管体制,全面提升政府管理治理能力,打造公平规范的市场环境,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力。
完善政府监管体系和监管规则。商事登记改革后,针对25个部门涉及商事主体登记的129项行政审批事项,逐一制定并公布后续监管办法,构建起“谁审批、谁监管”的政府监管体系和监管规则。
出台专门的加强监管工作方案。2017年2月深圳在全国率先出台《深圳市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工作方案》(简称《工作方案》),明确市区各部门按照转变政府管理重心要求,通过厘清监管职责、完善监管标准、改革监管体制、创新监管方式、搭建监管平台等,着力构建权责明确、公正公平、透明高效、法治保障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
率先完成权责清单编制。2014年3月在市区街三级全面启动清理行政职权编制权责清单工作,历时一年基本完成,比中央要求的时限提前一年,有效明晰了政府部门职权“家底”,强化了监管责任落实。其中权责清单10大类划分及权力清单、责任清单“两单合一”的做法得到中央编办的充分肯定和推广。
扎实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目前,市直行政执法部门基本建立“一单两库一细则”,市场监管领域95%以上的日常市场监管事项已实施“双随机”抽查;“双随机一公开”实施情况也已纳入年度考评。
深化监管执法体制改革。重点理顺了市、区在规划土地监察、城管等领域的监管执法权责,减少了执法层级,推动了执法重心下移。建立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综合行政执法体系。优化监管资源配置,将更多的人员力量由审批转向监管,充实加强监管力量。
(四)优化政府服务,增强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
2016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广东省也发文在全省大力推广“一门式一网式”政府服务模式改革。同年8月份,深圳出台了“互联网+政务服务”暨“一门式一网式”政府服务模式改革实施方案,成立市“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专责工作小组,强力推动改革。初步完成了行政审批标准化工作。为市区两级每个依申请的职权事项(共1708项)编制标准化办事指南、业务手册,为市区一体化的网上办事、实现同城通办奠定了基础。全面推进“一门式一网式”政府服务模式。依托实体办事大厅和网上办事大厅,建立“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的服务模式,实现“一门在基层、服务在网上”。截至2017年6月底,10个区级行政服务大厅共开设综合窗口196个,68个街道服务大厅共开设综合窗口746个,658个社区共开设综合窗口1448个,初步实现服务大厅和综合窗口全覆盖;已完成全市统一的申办受理平台和身份认证平台建设,并与部分区和部门完成对接运用;全市统一的电子证照库正按照省统一要求予以完善。便民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建成覆盖市区各单位、全市统一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成全市统一的人口、法人、空间地理等公共基础信息资源库,并实现了居民身份证号码、法人组织机构代码、房屋编码的“三码关联”,为部门间业务协同联动、信息资源共享提供了有力支撑。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试点改革。积极推动福田区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试点改革,福田区政务服务大厅和10个街道政务服务大厅均已设立综合受理窗口,30项街道业务已在区内实现“通办通取”。同时,市经贸信息委、人居环境委、人力资源保障局、文体旅游局、住房建设局等部门也成立了专门的业务受理处,相对集中开展行政审批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