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训练
军事训练 进行军事理论教育和作战技能教练等有组织的活动。包括部队训练、军队院校教育和预备役训练。目的是全面提高受训人员军事素质和部队整体作战能力,保证其顺利遂行作战任务。是军队提高战斗力的根本途径和履行职能的重要保证,也是平时的主要任务和中心工作。基本任务:学习军事理论和军事科学技术知识;研究和了解有关国家(政治集团)的政治经济状况、军事思想、军队体制编制与武器装备及其作战特点;熟悉作战地区地形、气象与水文及其对作战行动的影响;进行技术、战术、战役和战略训练,演练诸军兵种一体化联合作战的组织指挥和协同动作;实施共同训练,培养军人严格的组织纪律性、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和健壮的体魄。
军事训练学 释文见5 页。
联合训练 为掌握联合作战理论和行动方法而进行的训练。按层次,分为战略、战役和战术联合训练;按对象,分为军兵种、军警民和多个国家部队等联合训练。目的是提高指挥员及其指挥机关遂行联合作战任务的组织指挥能力和部队的一体化联合作战能力。
战役训练 为掌握战役理论和行动方法而进行的训练。按军兵种,分为联合战役训练和陆军、海军、空军及战略导弹部队等军种战役训练;按基本类型,分为进攻战役训练和防御战役训练;按规模,分为战区、战区方向和集团军等战役训练。目的是研究并熟悉有关战略区和战区方向的作战任务及作战指导;检验作战方案,论证编制装备,丰富和发展战役理论。战役训练,通常通过高等军事院校对战役指挥员进行系统培训和深造教育;部队主要是结合作战预案,采取战役集训和战役演习等方法进行。
战术训练 为掌握战术理论和战斗行动方法而进行的训练。按军兵种,分为联合、合同战术训练和军种、兵种、专业兵战术训练;按基本类型,分为进攻战术训练和防御战术训练。目的是熟练战斗动作,提高战术思想水平,增强组织指挥能力和协调一致的战斗能力。主要内容包括:战斗原则,有关国家军队的组织编制、武器装备和战斗特点,军兵种知识,战斗组织与指挥,战斗行动方法,诸军兵种协同动作,各种保障等。战术训练以战斗条令为依据,结合作战任务和作战地区(海域、空域)特点,从实战需要出发,严格进行训练;以战术指挥员及其指挥机关和部队、分队整体训练为重心。
技术训练 军事技术装备理论知识教育和操作使用、管理维修技能的训练。战术训练的基础。主要内容包括:各种武器装备的工作原理、技术战术性能、维护保养、操作规程和管理;车辆、坦克、直升机、飞机、舰艇的驾驶技能;武器的射击、发射技能;信息系统、技术装备的操作使用技能;保障装备的保障技能以及在各种地形、气象与水文和近似实战条件下的操作使用技能等。目的是提高官兵的专业技术素质,发挥装备的技术战术性能,增强部队战斗力。专业兵通常按建制单位或专业性质和技术熟练程度,在部队统一编组训练;士官通常在专设训练机构训练;在职军官、士官一般以营、团为单位施训,还可通过军队院校按专业对口进行训练。
专业技术训练 专业部队或专业人员进行的技术装备理论知识和操作使用技能的训练。主要内容包括:专业技术理论知识,武器装备系统的构造、性能、操作使用、测试维修及作战运用等。通常根据专业人员职责分工或技术水平分别编组,采取讲解、示范、实验、实装操作、实习等方法,按专业基础训练、单项技术训练、专业协同训练的步骤进行。专业技术训练强调广泛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和模拟训练器材;有些专业则在专设训练场地、使用专门的设备实施训练。
部队训练 诸军兵种和专业兵部队进行的训练。按层次,分为共同训练、技术训练、战术训练、战役训练等;按种类,分为联合训练、合同训练和单一军种、兵种、专业兵部队训练;按对象,分为士兵训练、军官训练和整体训练等。部队训练是部队建设的中心工作和促进人与武器的结合、提高部队战斗力的主要途径。部队训练强调按建制单位或作战编组,结合担负的作战任务进行,根据上级的训练指示、训练计划和军事训练与考核大纲规定的内容组织实施。
协同训练 军兵种之间和部队、分队之间按照统一计划进行的协调作战行动的训练。部队训练的重点。分为技术、战术、战役和战略协同训练。目的是提高诸军兵种、部队协调一致的整体作战能力。
军官训练 军官进行的任职训练和在职训练。军官任职训练包括拟任军官训练和军官晋升前训练,通常在军队院校进行。拟任军官训练,是对准备担任初级指挥军官和专业技术军官进行的职业基础训练。目的是使其掌握任职必备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德、智、体诸方面达到军官应有的基本素养,胜任初级军官职务,并为以后发展奠定基础。军官晋升前训练,主要是对拟晋升职务的初、中、高级军官实施的进修性训练。目的是使其了解新职务的职责范围和掌握必要的理论与专业知识,胜任新的工作。军官在职训练,是指对在工作岗位任职军官进行的经常性训练,按军官训练制度和军事训练与考核大纲,依专业性质和职务层次分别组织实施。目的是使现任军官巩固、深化已有知识,及时补充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
士兵训练 兵和士官进行的基本军事知识和作战技能的训练。主要包括共同训练、专业和战术基础训练。目的是使士兵掌握各种武器装备的操作使用和维护技能,熟悉战斗原则和方法,熟练战斗动作,养成良好的军人作风,提高身体、心理素质,适应各种条件下作战的需要。士兵训练强调严格按条令、条例、军事训练与考核大纲和训练计划的要求施训,通常采用专设机构训练和部队自训两种形式。专业技术兵和士官,通常在专设机构中培训;由部队自训的士兵,通常采取分编分训、混编分训、混编混训等形式进行训练;指挥士官还要学习单兵、组、班的训练组织、管理教育和作战指挥。
首长机关训练 团级以上首长和机关进行的组织指挥与业务的训练。主要内容包括:军事思想,战略方针,作战原则,军兵种知识,有关国家军队的编制、装备和作战特点,现代军事科技知识和指挥信息系统的使用,作战的组织指挥、协同和各种保障等。司令部、政治机关和后勤、装备机关还要学习专业理论知识,进行机关专业训练。目的是提高首长机关的军事素质、业务水平和组织指挥能力。首长机关训练的主要形式有自修、集训、函授和演习等;通常按先基础后应用、先作业后演习、先分练后合练的步骤实施;可由本级首长组织实施,也可由上级首长机关组织实施。
司令部训练 司令部进行的组织指挥和参谋业务的训练。主要内容包括:拟制作战文书,传达命令、指示,识图、用图、标图,航空(卫星)照片、图像判读,作战数据计算和指挥信息系统的使用等参谋业务;准备情况资料,提出决心建议,组织协同动作、作战保障、指挥所开设和警备调整勤务等战时司令部工作;作战思想和原则,战史、战例研究,军兵种运用原则;有关国家军队的编制装备和作战特点;作战理论研究,现代军事技术和本级组织指挥等军事理论与专业知识等。司令部训练通常由参谋长组织,采取先讲授、自学、作业,再由各部门组织专题研究和图上、网上作业,最后组织司令部合练和参加首长机关演习等形式进行。
参谋业务训练 参谋人员为提高业务能力而进行的训练。分为军兵种参谋业务训练和各级司令部参谋业务训练。目的是提高参谋人员的业务技能和运筹谋划、组织协调能力,以保障部队作战、训练及其他军事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主要内容包括:军事思想,作战原则,战史、战例研究,军兵种运用原则和编制装备及作战特点,外军知识,现代科学技术知识等军事理论;拟制各种作战文书,传达命令、指示,识图、用图、标图,航空(卫星)照片、图像判读,作战数据计算,指挥信息系统使用等参谋业务;准备情况资料,提出决心建议,组织协同动作、作战保障、开设指挥所等司令部工作。参谋业务训练,采取在职训练与院校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职训练通常由各级司令部组织,以短期轮训或自修方式实施;院校培训按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实施。
后勤训练 后勤指挥、保障和防卫能力的训练。主要包括后勤指挥训练、专业勤务训练、专业技术训练和后方防卫训练等。后勤训练,通常采取岗位练兵、自学、函授、集训、院校培养、演习等形式,按先技术基础后战术运用、先分练后合练的步骤,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地进行。
特种作战训练 特种部队或临时赋予特殊任务的部队、分队,为达成特定作战目的所进行的特殊手段和方法的训练。包括体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野战生存训练和战术训练等。体能训练主要进行拳击、摔跤、游泳、登山、滑雪、越障、负重行军等训练。专业技能训练主要进行格斗、爆破、捕俘、攀登、跳伞、潜水、悬崖跳水等训练,以及有关国家军队的主要兵器操作使用训练,侦察定向定位、指挥通信器材、载人飞行器的操作使用和各种战斗车辆驾驶等训练。野战生存训练主要进行复杂自然环境的适应性训练、求生训练、自救互救训练等。战术训练主要进行袭击、伏击、搜捕等作战行动训练,游击战、破袭战、心理战训练,以及与特种侦察有关的战场监视、目标搜索、打击目标引导与效果评估等训练。
特殊条件下训练 在特殊地形、气象与水文条件下进行的训练。包括在城市、山地、热带山岳丛林地、高寒高原地、水网稻田地、荒漠草原地、海岸、岛屿、江河地区、严寒地区以及夜间等进行的体能、生存能力、机动、作战技能训练和作战保障训练等。
基础训练 军事基本知识、基本动作和基本技能的训练。目的是使军人熟悉军事常识,掌握手中武器装备的操作使用技能,学会作战的基本动作和方法。各军种、兵种的每个训练科目都有相应的基础训练内容。基础训练应遵循由浅入深、从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采取分步细训,先单个人员后分队,先分练后合练,逐个课目、逐项内容、逐个动作讲解、练习的方法施行。通常在专修室或既设场地实施。
应用训练 在近似实战条件下运用军事基本知识和作战技能的训练。目的是灵活运用基础训练中所获得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实现理论与实际、技术与战术有机结合,提高受训者的实战能力。主要包括战斗射击训练、操作与驾驶训练、战术想定作业和综合演练、实弹战术演习、协同训练等。通常使用实装结合一定的战术背景,在选定的训练场地、海区、空域或复杂地形、气象与水文条件下连贯、综合地进行。
共同训练 亦称“共同科目训练”。全体军人均须进行的军事科目的训练。是新兵的必训科目,技术、战术训练的基础。主要内容包括:共同条令,军事体育,军人卫生,轻武器射击,投弹,对核、化学、生物武器及其他特殊杀伤破坏性武器的防护,军事地形学,军人心理,军兵种知识等。各军兵种根据业务性质和特点,还规定有各自的共同训练内容。目的是使军人严格执行条令、条例,加强组织纪律观念,养成良好作风,掌握军事基本知识和技能,增强体能和提高心理素质。
队列训练 队列制式动作的训练。主要内容包括:队列指挥,单个军人和分队、部队的队列动作,分队乘坐汽车,敬礼,军旗的掌持和迎送,阅兵等。目的是规范队列动作、队形和指挥,培养良好的军姿、严整的军容、协调一致的动作、严格的组织纪律观念,以适应技术、战术训练和增强战斗力的需要。通常采取讲解与示范相结合的方式,逐个内容、逐个动作地进行教练,并采取评比、考核、竞赛、会操等方法,以提高训练质量。
射击训练 射击理论和技能的训练。有枪械、火炮、导弹等射击(发射)训练。主要内容包括:武器及弹药的构造、性能、用途、操作使用和维护保养等兵器知识;弹道学、决定射击诸元、分析射击偏差、判定射击效果等射击理论;确定射击目标性质、位置和运动参数,掌握影响射击精度的外界条件,决定射击开始诸元、火力分配和射击方法,选择射击手段和时机等射击准备;观察与校正,试射与效力射,射击程式和规则,火力的转移与机动等射击实施。通常依据军事训练与考核大纲、教材规定的内容和程序,采用讲解、示范、练习、实弹射击等方法施训,以考核射击、战斗射击和实弹战术演习等方式检验训练效果。
军事体育训练 军人为掌握军事实用技能和提高身体素质而进行的训练。主要内容包括:徒手体操、军体拳、器械体操、通过障碍、越野、爬山、攀登、游泳、田径等。各军兵种根据各自的任务、特点和驻地条件,选择有关内容进行针对性训练。
军事五项 国际军事体育理事会确定的军事体育竞赛项目。分为陆军、海军、空军军事五项。陆军五项为射击、通过障碍、游泳、投弹、越野。海军五项为通过障碍、救生、航海技术、实用游泳、两栖越野。空军五项为射击、击剑、游泳、篮球、脱离(通过障碍和识图越野)。
三防训练 对核、化学、生物武器及其他特殊杀伤破坏性武器的防护训练。主要内容包括:核、化学、生物等武器的杀伤破坏作用及其防护知识,发现毒剂和放射性沾染的方法,防护器材使用方法和防护动作,简易防护器材制作,对沾染、染毒、药物、疫菌的预防、消毒、消除和急救方法等。军官还要学会对核、化学、生物等武器防护的组织指挥。目的是提高部队防护能力,避免或减轻核、化学、生物等武器袭击对人员的杀伤和对武器装备、物资的破坏。
临战训练 在临战前或受领作战任务后应急进行的训练。是根据作战任务、作战对象和作战地区的地形、气象与水文等特点,结合部队训练基础进行的技术、战术运用训练。具有针对性和突击性强的特点。临战训练通常由上级或本级指挥员组织实施;建制和加强的部队、分队,尽量按配属关系编组施训;选择与战场相似的区域(海域、空域),设置模拟阵地(目标),按作战方案和协同计划,进行实兵实弹战术演习;与作战准备相互协调、相互促进,保证随时实施机动和投入交战。
野营训练 亦称“野营拉练”。部队离开营区采取舍营或露营方式进行的训练。是训练与战备相结合、全面锻炼部队的重要方法。目的是提高指挥员及其指挥机关的组织指挥能力和士兵的战斗技能,培养锻炼部队的战斗作风和战斗意志及野战生存能力。通常以战术训练为主,并有计划地组织行军、输送、宿营、警戒、隐蔽伪装、侦察、防核、防化学、防空和战斗勤务、战斗保障等内容的演练。
模拟训练 利用模拟与仿真系统模仿战场环境、作战行动和武器装备性能进行的训练。分为技术模拟训练和战役、战术模拟训练。技术模拟训练,主要是仿拟枪炮射击,导弹、鱼雷发射和车辆、坦克、直升机、舰艇、飞机、航天器驾驶及其他技术装备的操作使用;战役、战术模拟训练,主要是仿拟敌对双方态势及交战进程中兵力兵器变化,检验、优化作战方案,进行作战指挥和协同动作演练。模拟训练具有增强训练效果,减少磨损,降低弹药和物资消耗,受地形、气象与水文、时间等因素影响小,较易组织实施等优点。
基地训练 依托设有专门机构、固定场地和完备保障设施的基地进行的训练。现代军事训练的基本形式。目的是使受训者在近似实战的环境下实施训练,获取最佳的训练效益。有的国家将用于训练的基地称为“训练中心”。通常设有战场仿真、导演调理、效果评估、综合保障和基地管理等系统,可组织实施技术训练、战术训练、对抗训练、网络训练、实兵实弹演练、训练考核和科研实验等。
网络训练 利用计算机网络和软件及相关设施进行的训练。包括网上教学、作业、演习和考核等。目的是通过训练资源的集约与共享,统一训练活动和质量标准,提高训练效率和训练效果。
预备役训练 预备役部队和人员进行的军事知识教育和作战技能的训练。包括预备役部队和预编预备役人员训练、民兵训练、高等院校和高级中学学生军训。有的国家称“后备役训练”。是提高预备役人员军事素质和预备役部队的快速动员及作战能力,储备训练有素的后备兵员,增强国防力量的重要措施。
民兵训练 民兵进行的军事知识教育和作战技能的训练。目的是提高民兵的参战、支前能力,储备后备兵员。重点是民兵干部、民兵专业技术兵和民兵应急分队。通常由县级人民武装部统一组织,在民兵训练基地集中进行;部分民兵干部和民兵专业技术兵,由省军区、军分区统一培训或由当地驻军带训。
学生军训 高等院校和高级中学学生进行的军事基本知识教育和基本作战技能的训练。是在校学生接受国防教育、履行兵役义务的一种形式。目的是使学生树立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国防观念,加强组织纪律性,掌握基本军事知识和技能,为培养预备役军官、士兵打基础。
人防训练 “人民防空训练”的简称。对人防机构和城镇居民进行的防空知识教育和防空技能的训练。有的国家称“民防训练”。目的是提高人防机构的组织指挥能力,增强居民对防空重要性的认识,使其掌握防空基本知识和防护技能,以减少战时伤亡和经济损失。通常包括人防指挥干部训练、人防专业队伍训练、居民防空知识教育和训练;重点城市还要进行专业性的人防训练,组织实施作战背景下的人防演习。
电化教学 使用电子教学设备进行的教学活动。有的国家称“视听教学”或“教学技术”。电化教学,主要通过幻灯、录音、广播、电视、录像设备和语言实验室、程序教学机、电子计算机等手段实现。
多媒体教学 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为主,与其他媒体技术相结合的手段进行的教学活动。计算机多媒体包括多媒体计算机系统和多媒体应用软件,具有多维性、集成性、交互性等特点,能够提供更加优化的学习环境。多媒体教学在军队院校和部队已被广泛采用。
远程计算机辅助教学 亦称“远程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教员通过远程计算机网络系统对异地学员实施的教学活动。分为网上实时(同步)远程教学和网上非实时(异步)远程教学两种形式。目的是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充分利用,突出个性化教学,促进军队院校和部队实施素质教育与能力训练。对于教学过程,督导人员还可通过网络进行监督,对教学效果按一定的统计规则进行评估。
会操 集中部属对已训课目、内容进行的操演。多用于队列训练。目的是检验训练效果,相互观摩,交流经验,取长补短,共同提高。通常由连、营、团级单位组织实施,并组成评判组,按指定的单位或个人顺序轮流操演,结束后进行讲评。
单个教练 对单个军人进行的操练。通常在队列、射击、军体、单兵战术基础训练及专业技术训练中采用。
大比武 中国人民解放军于 1964 年开展的群众性练兵比武活动。目的是推动全军训练,提高训练质量,增强部队战斗力。1964 年 4 月,为落实全军学习郭兴福教学法的号召,根据总参谋长罗瑞卿的建议,中央军委决定举行全军比武,并下达了“比武大会若干问题规定”,明确了目的、规模、内容、项目、评选原则和奖励办法等。6—8 月,大比武分 18 个区进行(海军部队为 12 月)。参加比武和表演的部队、民兵共 13 700 余人,参观的干部 87 000 余人。以班以下课目和技术为主,昼夜连续进行。2 257 人获个人奖,1 212 个单位获分队集体奖。6 月 15、16 日,毛泽东、刘少奇、董必武、朱德、周恩来、邓小平和贺龙、陈毅、叶剑英、罗瑞卿等,观看了北京、济南部队和民兵“尖子”表演,给予高度评价。
科技练兵 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为训练内容、方法、手段注入科技因素的训练活动。目的是以科技为主导力量,提高训练效益,增强部队打赢高技术特别是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能力。在训练内容上,强调把决定部队战斗力建设水平高低的科技素质作为核心要素,提高战斗成员的综合素质和部队的整体作战能力。在训练方法和手段上,把基地训练、模拟训练、网络训练等现代训练方式和手段普遍应用于训练实践,增大科技对训练质量和效益的贡献率。在训练管理上,把科学决策、过程控制与目标检测有机地统一起来,增强训练运行的规范性和质量的可靠性。
训练制度 军事训练普遍遵循的、具有稳定性的规程。主要有训练计划制度、教学制度、考核与等级评定制度、登记统计和报告制度、奖惩制度等。是对军事训练实施科学管理、提高训练质量的基本措施和重要保证。
军事训练与考核大纲 诸军兵种部队训练与考核总体设计的法规性文件。由总参谋部颁布。是部队组织实施军事训练与考核的基本依据。通常分为总则和训练与考核内容两部分。总则包括制定大纲的依据,训练对象、任务、时间、考核及方法与要求等;训练与考核内容则设定若干题目。
军事训练信息网 中国人民解放军为部队训练和院校教育提供服务的训练信息网络系统。主要功能有:实现部队训练和军队院校教育的管理与控制,图书、文献、情报等信息资源及设备资源共享,远程教育,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通信服务,分布交互式模拟训练等。军事训练信息网的建立与使用,为部队训练和院校教育提供了方便、可靠、经济的保障方式。
训练保障 为军事训练提供和创造物质、技术条件所采取的各种措施。包括训练经费、器材、物资、场地、弹药、油料、装备、教材、信息、勤务与技术等保障。基本任务是计划、筹措、使用、管理训练资源,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不断提高训练保障水平,满足军事训练需要。
教令 有关作战、训练及武器使用的近似条令和带试验性的规定。分为战斗行动组织与实施、战斗勤务和战斗保障、军事演习和实弹射击等教令。如机械化师战斗行动、合成军队战斗勤务、合成军队演习、步兵武器实弹射击等教令。通常由总参谋部或各军兵种颁发。
教范 规范技术训练的基本教材。如射击、汽车驾驶、军事体育等教范。通常由总参谋部或各军兵种颁发。
战术训练场 供单兵到战术兵团演练战斗动作和战斗方法的场所。分为专业战术训练场和合同战术训练场。专业战术训练场,用于兵种部队、分队及专业人员进行战术基础训练和综合演练。如步兵、坦克兵、炮兵、防空兵、工程兵、防化兵等战术训练场和航空兵战术训练空域、舰艇部队战术训练海区等。合同战术训练场,用于诸军兵种部队、分队进行协同动作演练和实兵战术演习、战斗实验。如合同战术训练中心、合同战术训练基地等。
射击场 亦称“靶场”。供实弹射击和射击练习的专用场地。如轻武器射击场、炮兵射击场、坦克射击场、海上活动目标靶场、航空兵射击投弹场、导弹发射场等。通常由目标区域、火器(发射平台)位置区域、警戒区域和后方区域组成。射击场应有足够的地幅,良好的射界和视界,可靠的安全保障。
合同战术训练中心 供部队进行合同战术训练的专设机构。通常编有指挥机关和模拟部队或分队,设有对抗演习场、战术模拟对抗演习室和导演控制中心,以及战术模拟对抗系统、控制系统、自动显示技术和其他较完善的训练设施。合同战术训练中心能使受训部队在近似实战的环境中组织与指挥战斗,进行对抗演习和实弹射击,还便于导演和调理人员随时了解演习情况,及时实施干预,并可通过演习录像进行分析研究,以有效提高指挥员及其指挥机关组织指挥能力和部队合同作战能力。
教练场 亦称“训练场”。供军事训练使用的场地。一般设置必要的地形或地物和训练、教学设施等。
教练弹 供训练使用的仿真模拟弹。如模仿真弹外形但不能发射的各种练习弹,能够打响但无杀伤力的空包弹等。
军事演习 在想定情况诱导下进行作战指挥和作战行动的演练。是军事训练的高级阶段和最高形式。按目的,分为检验性演习和示范性演习、研究性演习;按规模,分为战略演习、战役演习和战术演习;按对象,分为首长机关演习和部队、分队实兵演习;按形式,分为单方演习和对抗演习、实弹演习和非实弹演习。目的是提高指挥员及其指挥机关的组织指挥能力和部队的整体作战能力,检验作战理论和部队编制装备,研究完善作战方案,探讨创新作战方法。通常由上级指挥员及其指挥机关组织领导。
实兵演习 部队、分队在现地进行的军事演习。多用于团级以下战术科目,通常由上级组织。分为实弹和非实弹两种形式。目的是检验、提高首长机关的组织指挥能力和部队的作战技能。实兵演习接近作战实际,易于暴露指挥和协同方面的问题,演习效果好;但组织工作复杂,经费物资消耗较多。
实弹演习 部队实装、实弹在现地进行的军事演习。是部队、分队在近似实战条件下进行的战术、技术综合训练。目的是检验部队、分队的战术、技术训练水平,提高作战能力。通常用于战术范围的单方演习。
对抗演习 双方采取攻防对抗形式进行的军事演习。多用于战术范围。通常采用实兵、兵棋、图上、电子计算机模拟、激光对抗射击模拟系统等方法和手段进行。演习前,成立能控制双方行动的导演机构,制定裁决方案、方法和对抗守则。演习中,导演、调理、裁判人员根据双方对抗情况适时进行个别裁决或综合裁决,并以裁决结果为双方提供新的演练条件,构成新的对抗态势。演习结束后,导演对双方评分,并对胜负做出总裁决。
想定作业 按设想的作战情况研练作战组织指挥的训练方法。分为指挥员作业和机关作业,集团作业和编组作业,现地作业、沙盘作业、图上作业、兵棋作业和计算机作战模拟作业等。目的是使作业者加深对作战理论的理解,提高组织指挥能力。通常按作业准备、实施和讲评三个步骤进行。
军队院校教育 军队院校培养各级各类人才的活动。按类型,分为学历教育和任职教育;按对象,分为军官教育和士官教育等。主要任务是通过开展军事理论和军事技术的教学与研究,培养各级各类军事人才,为军队建设和打赢未来战争服务。
国防大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军事学府。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挥军官培训体制最高层次的任职教育院校。前身为 1927年 11 月在井冈山创办的红军教导队。之后,扩建或改名为红军学校、红军大学、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华北和华东军政大学。1951 年 1 月,以华北和华东军政大学为基础,在南京成立军事学院。1985 年 12月,军事学院、政治学院、后勤学院合并组建为国防大学。隶属于中央军委。校址北京。现设有训练部、政治部、校务部、科研部,国防研究系、基本系、进修系、研究生院、防务学院等院系,以及战略、战役、马克思主义、信息作战与指挥训练、军队建设与军队政治工作、军事后勤与军事科技装备等教研部。主要任务是培养陆军、海军、空军和第二炮兵及武警部队集团军(军)以上军事、政治、后勤、装备指挥军官,大军区以上机关高级参谋军官,军队高级理论研究人员和地方省、部级以上政府有关部门的领导干部,并就有关战略和国防现代化建设问题为中央军委和总部决策提供咨询。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简称“国防科技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最高等级综合大学。全国重点高等院校之一。前身为1953 年 9 月在哈尔滨创建的军事工程学院。1970 年 8 月,南迁长沙,改名为长沙工学院。1978 年 6 月,改名为国防科学技术大学。1999 年 4 月,长沙炮兵学院、长沙工程兵学院和长沙政治学院并入,组建为新的国防科学技术大学。隶属于中央军委,校址长沙。现设有训练部、政治部、校务部、科研部、研究生院,航天材料与工程学院、理学院、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信息系统与管理学院、计算机学院、光电科学与工程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指挥军官基础教育学院、全军高级干部高科技知识培训班等。学科专业涉及理学、工学、军事学、管理学、文学、哲学、经济学、教育学、法学、历史学 10 个学科门类。主要任务是培养军队高级科学和工程技术人才与指挥人才,培训军队高级领导干部,从事先进武器装备和国防关键技术研究。
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中级任职教育院校。前身为 1938 年12 月成立的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二分校。1946 年 2 月,改建为晋察冀军政干部学校。1948 年 4 月,改建为华北军政大学。1950 年 9 月后,多次调整。1980 年12 月,改名为石家庄高级陆军学校。后改名为军事教育学院、陆军参谋学院。1999年 4 月,与装甲兵指挥学院合并组建为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隶属于总参谋部。现设有训练部、政治部、院务部、科研部,战役战术系、军队指挥系、战略与国防动员系、军队政工系、军事教育训练系、军事运筹研究中心、指挥军官进修班等。主要任务是培养陆军中级军政指挥军官、参谋军官、军事教官以及部队、院校管理军官等。
南京陆军指挥学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中级任职教育院校。前身为 1938 年成立的新四军游击支队随营学校。1940 年 3月,扩编为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四分校。1944 年 10 月,改名为雪枫军政大学。后多次改建和扩建。1953 年 1 月,在南京成立总高级步兵学校。1959 年 2 月并入军事学院。1978 年 1 月,以南京军区军政干校为基础,改编为南京高级步兵学校。1986 年 6 月,改名为陆军指挥学院。1999年,改名为南京陆军指挥学院。隶属于总参谋部。现设有训练部、政治部、院务部、科研部,联合作战系、信息作战与指挥系、军事训练与管理系、军队政工系、战争动员系、作战实验中心、外训系、研究生管理大队、指挥干部进修班等。主要任务是培养陆军中级军政指挥军官、参谋军官和人武指挥军官、参谋军官等。
南京政治学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中级任职教育院校。前身为 1977 年 11月成立的南京政治学校。1986 年 6 月,改名为南京政治学院。1995 年 5 月,空军政治学院并入,称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隶属于总政治部。学院本部现设有训练部、政治部、院务部和科研部,基础部、军队政治工作进修系、军队政治理论教育一系、军队政治理论教育二系、军事新闻传播系和研究生管理一大队等;上海分院现设有训练部、政治部、院务部,基础系、军队政治工作培训系、军事心理与心战系、军事信息管理系、研究生管理二大队和军队政治工作研究班等。主要任务是为全军部队和院校培养政治指挥干部、政治机关干部和政治理论教学与研究人员、军事新闻宣传干部、图书档案管理干部以及博士、硕士研究生。
后勤指挥学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中级任职教育院校。是全军后勤学术研究中心。前身为 1952 年 5 月成立的后勤学院。1985 年 12 月并入国防大学。1986 年 9 月重新组建。1993 年 6 月,改名为后勤指挥学院。隶属于总后勤部。院址北京。现设有训练部、政治部、院务部、科研部,后勤指挥系、后勤司令部工作系、后方专业勤务系、后勤管理系、后勤政治工作系、外派留学生系、研究生管理大队、后勤工作研究班、后勤科学研究所等。主要任务是培养后勤指挥、管理军官等。
装备指挥技术学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装备指挥与技术中级任职教育院校。前身为1978 年 6 月成立的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干部学校。1986 年 6 月,改名为国防科工委指挥技术学院。1999 年 5 月,改名为装备指挥技术学院。隶属于总装备部。院址北京。现设有训练部、政治部、院务部、科研部,基础部和装备指挥系、装备采办系、试验指挥系、航天装备系、光电装备系、信息装备系、士官系、研究生管理大队、装备工作研究班、电子信息装备体系研究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等。主要任务是培养装备指挥与技术人才、管理人才等。
海军指挥学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中级任职教育院校。前身为 1952 年 5 月成立于南京的军事学院海军系,1957 年 10月扩建为海军军事学院。1960 年 10 月,改名为海军学院。1986 年 6 月,改名为海军指挥学院。院址南京。现设有训练部、政治部、院务部、科研部,战役指挥系、合同战术指挥系、军队政工系、后勤和装备指挥系、信息战研究系、外训系、研究生管理大队、战役训练班等。主要任务是培养海军中、高级指挥军官和高层次教学、研究人员等。
空军指挥学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中级任职教育院校。前身为 1952 年 5 月成立于南京的军事学院空军系,1958 年 9 月扩建为空军学院并迁往北京。1986 年 6月,改名为空军指挥学院。院址北京。现设有训练部、政治部、院务部、科研部,战役战术系、作战指挥系、军队政工系、后勤与装备系、外训系、战役训练与理论研究班、军事理论研究所等。主要任务是培养空军中、高级指挥军官和参谋军官等。
第二炮兵指挥学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中级任职教育院校。前身为 1977年 11 月成立的第二炮兵学校。1979 年 2月,改名为第二炮兵学院。1986 年 6 月,改名为第二炮兵指挥学院。院址武汉。现设有训练部、政治部、院务部、科研部,指挥一系、指挥二系、通信系、工程系、作战训练系、研究生管理大队、战役训练与理论研究班、军事学术理论研究所、作战指挥实验室等。主要任务是培养第二炮兵中、高级指挥军官和高层次研究人才等。
武警指挥学院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培养中级指挥警官和参谋警官的高等院校。前身为 1980 年 12 月成立于山西夏县的武警学校。1984 年 2 月,改名为武警专科学校。1998 年 9 月,迁至天津,改名为武警指挥学院。隶属于武警总部。现设有训练部、政治部、院务部、科研部,进修系、协同战术指挥系、部队政工系、参谋业务和军事教育系、研究生大队,以及教育技术中心、多媒体教学中心、指挥演练模拟中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