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指挥·战备
军队指挥 简称“指挥”。军队指挥员及其指挥机关对所属部队的作战和其他行动的组织领导活动。军队作战行动指挥,包括对各种类型、样式、规模以及军兵种作战行动的指挥。军队其他行动指挥,主要包括对战备行动、训练演习、应对突发事件、抢险救灾及执行其他临时任务的指挥。
军队指挥学 释文见4 页。
作战指挥 指挥员及其指挥机关对所属部队作战行动的组织领导活动。按规模,分为战略指挥、战役指挥和战斗指挥;按作战力量组成,分为联合作战指挥、合同作战指挥和军种作战指挥、兵种作战指挥;按空间和类型、样式,分为地面、海上、空中作战指挥和进攻、防御作战指挥以及各种不同作战样式的作战指挥等。目的是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最大限度地提高和发挥部队战斗力,夺取作战胜利。实施作战指挥,应根据上级作战意图,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科学分析判断情况,适时定下正确决心,合理使用兵力兵器,灵活运用战略战术,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及指挥机关的作用,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
战略指挥 统帅部或统帅部派出机构对战略行动的组织领导活动。目的是正确运用国家和军队力量,战胜敌方或使敌人屈服,实现战争的政治和军事目的。战略指挥的主要任务是分析判断战争形势和特点,确定战略方针以及军事行动的具体原则;制定战争计划及战略性战役计划,确定各军兵种部队的作战编成、任务和部署;组织战区之间、战役之间的协同和保障;掌握和使用战略预备队;指挥重要战役等。
战役指挥 战役指挥员及其指挥机关对战役行动的组织领导活动。目的是组织协调诸军兵种部队的行动,充分利用主客观条件,发挥参战军兵种和部队的整体作战能力,夺取战役的胜利。战役指挥的主要任务是确定战役方针,制定战役计划,灵活使用兵力,及时变换作战方法,坚决实现战役企图。实施战役指挥,必须采取多种手段,及时获取可靠情报;立足全局,周密组织各军兵种和各部队的协同,精心组织战役保障;坚定、迅速、灵活、不间断地实施指挥,夺取和保持战场主动权。
战斗指挥 兵团、部队指挥员及其指挥机关和分队指挥员对战斗行动的组织领导活动。组织实施战斗指挥,应从敌对双方实际出发,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使主观指导符合客观实际;正确定下战斗决心,灵活使用兵力和变换战术;集中统一,照顾全局,坚定、迅速、灵活、隐蔽和不间断地指挥战斗。
联合作战指挥 联合作战指挥员及其指挥机关对参战的诸军兵种部队联合作战行动的组织领导活动。主要任务是根据总的作战意图,统一筹划和组织联合作战,正确使用作战力量,灵活运用各种战法和手段,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夺取联合作战的胜利。其主要特点:与国家政治、经济、外交斗争联系紧密,对全局影响大;作战力量构成和指挥关系复杂,组织协同困难;作战行动多样,战场范围大,指挥领域对抗激烈等。实施联合作战指挥,应强调统一筹划,分层控制,密切协同,周密组织;灵活运用作战力量和战法,把握作战重心和关节;加强指挥对抗和指挥保障,确保指挥的统一、高效、稳定、保密和不间断。
后方指挥 指挥员及其指挥机关对军队作战后方工作的组织领导活动。分为战略后方指挥、战役后方指挥和战斗后方指挥。主要任务是组织后勤、装备保障,兵员补充,后方交通,后方防卫以及军工生产等,并维护后方的稳定与安全,以保障作战的胜利。
人防指挥 “人民防空指挥”的简称。人防指挥员及其指挥机关对城市人民防空袭行动的组织领导活动。目的是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采取防护措施,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避免或减少国民经济损失,有效保存战争潜力。人防指挥,平时由地方政府各级人防机构负责,战时建立各级人防指挥部统一组织实施。
抢险救灾指挥 指挥员及其指挥机关对所属部队及民兵抢险救灾行动的组织领导活动。分为抗洪救灾指挥、抗震救灾指挥、灭火救灾指挥、核(化)泄漏抢险指挥等。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发挥部队、民兵在抢险救灾中的突击作用,以减轻灾害的危害程度。主要任务是:灵活运用抢险救灾力量,采取多种方法和手段,组织控制灾势、排除险情、扑灭灾害;组织抢救受灾遇险的人民群众和国家财产;组织抢修被破坏的生产、生活设施,消除灾害后果,维护灾区的社会秩序;协助灾区人民政府组织对灾区人民生活、医疗保障等。
司令部工作 军队司令部组织领导部队作战、战备、训练、管理和自身建设等活动。司令部是军队的指挥中枢和军事工作的领导机关,根据指挥员的意图和指示,组织领导部队的各项军事工作。平时负责组织领导部队的作战准备、军事训练、行政管理和军事科学研究等;战时保障指挥员定下决心和实现决心。现代作战参战军兵种多,战场情况变化快,各种信息量剧增,组织指挥更加复杂、繁重,使司令部工作出现了许多新特点。要求司令部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参谋人员素质,加强组织性、计划性、准确性、纪律性,使之成为具有头脑作用、反应快、效能高、能组织指挥联合作战和合同作战的指挥机关。
军队指挥系统 军队按体制编制和作战序列构成的指挥体系。包括由指挥员及其指挥机关、指挥对象、指挥手段组成的统帅部至各军种、兵种部队的各级指挥系统。建立军队指挥系统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地行使指挥职能,充分发挥指挥效能,周密可靠地组织指挥军队遂行作战和其他任务。军队指挥系统的基本组织形式和称谓,世界各国军队大体有以下几种:统帅部指挥系统,是军队的高层指挥系统;军种、战区(军区)指挥系统,是军队指挥系统的中间层次;战役军团(兵团、部队)指挥系统,是军队指挥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
军队指挥信息化 在军队指挥系统中,建立和运用指挥信息系统,辅助指挥员及其指挥机关实现科学、高效的指挥与控制。目的是提高军队指挥效能,最大限度地发挥部队的战斗力。军队指挥信息化,综合应用了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和军队指挥理论,以及运筹学、模糊数学、仿生学、行为科学、电子科学、计算机科学等多种现代科学技术理论的成就。
军队指挥信息系统 在军队指挥系统中,综合运用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和装备,并与指挥人员相结合,实现对军队和武器系统实施指挥与控制的信息系统。美国称为“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监视与侦察系统”,简称“C 4 ISR”。建立指挥信息系统的目的是提高军队指挥和管理效能,从整体上增强军队战斗力。通常根据军队体制、作战编成和指挥体系构成,自上而下逐级展开,左右相互贯通,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一般由指挥控制、数据链与武器控制、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侦察监视情报、信息安全保障等分系统组成。
指挥所 具有组织指挥职能的机构和场所。由指挥员和必要的机关人员组成,并配备指挥器材、机动工具及勤务保障分队。团以上部队遂行作战任务时通常建立基本指挥所、预备指挥所和后方指挥所,必要时建立前进指挥所;营、连只设指挥观察所。通常开设在地面或地下有一定防护能力的工事内,也可开设在车辆、舰艇、飞机上。配置位置应便于指挥部队作战,便于展开工作和机动,便于同上级、友邻保持联络,便于疏散、隐蔽、伪装和防卫;力求避开大功率电台和明显目标。
联合作战指挥所 担负联合作战指挥任务的指挥所。由上级指定的指挥员及其指挥机关组成。根据作战任务、规模、时间和地域等不同情况,分为统帅部、战区、战区方向联合作战指挥所和战役军团(兵团)联合作战指挥所等。一般建立基本指挥所、预备指挥所和后方指挥所,根据需要派出前进指挥所。基本指挥所通常由指挥中心、情报中心、通信中心、信息作战中心、火力中心等构成。
海上指挥所 释文见300页。
空中指挥所 设置在飞机上的指挥所。通常作为预备指挥所,在地面或海上指挥所不能实施指挥时接替指挥,或协助地面或海上指挥所实施指挥,还可担负一定的情报传递和通信中继任务。一般设置在专用飞机上,配置有指挥、控制、通信、情报处理等设备。值班方式通常采用升空值勤与地面待命相结合的方式。
指挥观察所 分队指挥员指挥作战、观察战场情况的机构和场所。由指挥员和必要的观察、通信人员组成;设在分队战斗队形内,便于观察地形、敌情和本分队及友邻的战斗行动,并能保障实施不间断指挥的位置。进攻战斗,通常设在第一梯队后侧,随分队推进而转移。防御战斗,通常设在防御地域的隐蔽位置,必要时在纵深内开设预备观察所,或构筑掩蔽部或坑道,配备必要的指挥、观察和通信器材。
稳定指挥 为保障对军队实施不间断指挥所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建立各种指挥所,加强警卫和防御;加强通信、情报系统工作和电子对抗,消除或削弱敌方电子干扰的危害;迅速恢复被破坏的指挥所及其通信、情报系统等。
隐蔽指挥 为保障指挥信息传输安全和提高指挥机构战场生存能力而采取的措施。通常由司令部统一制定有关规定及其使用方法;下级可按需要予以补充,并报上级备案。主要包括:把指挥内容用数码、字母、单词(字)等变换成密语或密码,或利用通信保密设备自动加密和解密;使用统一规定的隐蔽指挥文书,并适时变换;控制无线电发信,实施无线电静默、伪装和佯动;进行快速通信或降低发射机功率发信;疏散隐蔽地配置指挥信息系统;严格遵守工作纪律和保密规定,组织通信纠察等。
指挥要素 构成军队指挥的必要因素。主要包括指挥主体、指挥对象、指挥手段和客观环境。指挥主体是指指挥员及其指挥机关,是指挥的中心。指挥对象是指受指挥主体指挥的下属部队、分队,是指挥的客体,并以其状态影响和制约指挥主体的指挥。指挥手段是联结指挥主体与指挥对象的媒介,其技术水平直接关系到指挥效能的发挥。客观环境是指影响指挥主体指挥的外部情况和条件,包括敌情、友邻、地形等,是指挥主体实施指挥的依据和条件。指挥要素的状况,是实施军队指挥、评估指挥效能、进行指挥建设的基本依据。
指挥原则 指挥活动必须遵循的基本法则。是指挥规律的集中反映和具体体现,必须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主要内容包括:知彼知己,使主观指导符合客观实际;正确定下决心,周密组织计划;统筹全局,集中统一指挥;坚定、迅速、不间断指挥;灵活使用兵力,巧妙运用战法;充分发挥指挥机关特别是司令部的作用,提高指挥效能等。
指挥体系 由多层次、多分支指挥机构组成的有机整体。建立指挥体系的目的是为军队实行统一指挥提供组织依托。指挥体系主要表现为指挥机构设置的递阶结构和指挥跨度的合理性。递阶结构,是指指挥体系在纵向上所区分的指挥层次;指挥跨度,是指指挥体系中每一级指挥层次直接指挥的所属和配属的建制单位数量。实现指挥体系科学合理的主要途径是最大限度地增大指挥跨度,尽量减少指挥层次。
指挥关系 指挥员及其指挥机关与所属部队之间构成的指挥与被指挥的关系。通常依据编制序列确定,也可由上级根据作战编成或执行其他任务的临时编组确定。分为隶属、配属、支援指挥关系和直接、间接指挥关系等。明确指挥关系,是保证指挥顺畅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当需要改变编制序列的指挥关系时,通常由上级以命令形式明确新的指挥关系;作战或执行其他任务时,还可由上级以命令形式实施指挥关系的转换。
指挥方式 指挥员及其指挥机关实施指挥的方法与形式。分为集中指挥和分散指挥,按级指挥和越级指挥,以及命令式指挥、委托式指挥、协调式指挥等。集中指挥和按级指挥是基本方式。通常依据作战任务、战场情况、指挥手段等情况确定。指挥形式一般由上级指挥员确定,有时也可由本级指挥员确定;指挥方法通常由本级指挥员确定。
指挥手段 实施指挥运用的各种工具和运用这些工具达到目的的方法。包括指挥作业工具,信息传输与处理工具,各种通信方法以及指挥信息系统等。按发展进程,分为手工指挥手段、机械化指挥手段和自动化指挥手段;按功能,分为情报获取手段、情报处理手段、辅助决策手段、作战文书生成手段、指挥信息传输手段、战场监视控制手段等。
指挥保障 军队为实施正确、稳定和不间断指挥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及其相应活动的统称。包括指挥信息、指挥通信、指挥信息系统、测绘、气象与水文、信息防护、指挥所工程、伪装与警戒防卫、指挥所管理与野战供电、指挥器材和指挥机动工具等保障。指挥保障的重点是指挥所。通常依据作战指挥需求、指挥环境状况、指挥保障器材数量与性能、指挥保障专业分队能力等因素,由各级司令部统一计划组织;采取上级保障与本级保障、专业分队保障与自我保障、计划保障与临时保障等相结合的方法,于战前进行组织,并贯穿于作战指挥活动的全过程。
指挥权限 亦称“指挥权”。军队指挥员按法定职责和上级命令对所属部队实施指挥的权力。战时,根据上级意图和受领的任务,对作战编成内部队的行动实施统一指挥,并对其结果负责。平时,对所属部队的战备、训练、执勤等活动实施指挥,但对部队的调动必须按军队统一规定的批准权限执行。
指挥艺术 指挥员及其指挥机关符合客观实际而又富有创造性的指挥才能的展现。是对指挥理论、原则和方法在指挥实践中的巧妙运用。高超的指挥艺术,是夺取作战胜利的重要因素。指挥艺术主要表现在运筹决断,部署作战力量,运用谋略和战法,调动敌人,创造、捕捉和利用战机等方面。
作战企图 对作战行动的设想。是指挥员定下决心的基础和重要内容。分为战略企图、战役企图和战斗企图。主要内容包括作战目的和行动方法。一切作战行动都要以实现作战企图为目的。通常根据作战方针、任务、敌情、己情和战场环境等确定,必须体现“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根本目的。作战中,要善于隐蔽作战企图,制造假象,欺骗和迷惑对方,以收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作战任务 军队为达成预定作战目的所承担的任务。是组织指挥作战的基本依据。按基本类型,分为进攻作战任务和防御作战任务;按规模和层次,分为战略任务、战役任务和战斗任务等。通常由上级指挥员以作战命令的形式下达,并明确完成时限。下达作战任务,应按照先急后缓、先主后次的顺序进行,要求及时、准确、明了和保密。
作战决心 指挥员对作战目的和行动做出的基本决定。是实施作战的基础和制定作战计划、下达作战命令、组织作战协同的基本依据。主要内容包括:作战企图、主要作战方向、作战部署、作战行动方法、重要保障措施、完成作战准备时限等。
作战方向 军队为达成预定作战目的而确定的行动方向。是在作战区域内选定的指向作战目标的一定的空间范围(地域、海域、空域),通常以相应的方位、地名、地物表示。是指挥员决心的重要内容,进行兵力部署和组织作战保障的重要依据。按规模,分为战略方向、战役方向和战斗方向;按性质,分为进攻方向和防御方向;按地位作用,分为主要方向、次要方向、突击方向、钳制方向等。通常由指挥员根据上级企图、作战任务、作战编成和敌情、地形等情况选定。
作战序列 参战部队的作战编成和指挥关系。在战术范围也称“战斗序列”。有按原建制编成和临时编成两种组织形式。通常由上级根据敌情、任务和战场条件等因素确定,并随作战情况和部队任务的变化而适时调整。
作战准备 军队为适应战争需要和遂行作战任务所做的准备。主要内容包括思想、组织、物资、技术等方面的准备。分为战争准备、战役准备和战斗准备。战争准备,包括平时准备和临战准备。战役、战斗准备,通常指受领任务至战役、战斗发起前所进行的各项准备。组织实施作战准备,应立足困难复杂情况,根据不同任务,制定多种方案,做好多手准备。
作战目标 作战行动打击的对象或夺取的地方。包括有生力量、武器装备、军事设施以及对作战有重要影响的其他目标。按地位作用,分为战略目标、战役目标和战术目标;按空间,分为地面目标、地下目标、水上目标、水下目标、空中目标和太空目标等;按幅员,分为点目标、面目标和线目标;按形态,分为运动目标和固定目标等。
作战计算 对作战行动的组织指挥所需数据的数量分析。在战术范围也称“战术计算”。目的是为定下决心、组织指挥部队作战行动和作战保障提供科学依据。主要内容包括:敌对双方的作战能力,兵力兵器数量、密度及其对比;遂行作战任务所需时间及其分配;实现作战目的所需兵器数量及毁伤概率;作战地区道路、桥梁通行能力,机场和港口容量;核、化学、生物武器袭击可能造成的后果和防护能力;部队机动能力及实施机动所需时间和速度;布雷与障碍物密度,各种保障能力与作战物资消耗、配置等。通常由参谋人员进行,有时也可由指挥员亲自组织实施。
作战编成 将遂行作战任务的兵力临时组合成的有机整体。通常包括建制、配属及支援的兵力。分为战役编成和战斗编成。目的是正确使用兵力,建立统一的指挥,发挥诸军兵种整体威力,顺利遂行作战任务。由上级根据作战任务、敌情、战场环境以及兵力兵器数量等因素确定。确定作战编成,应贯彻集中兵力的原则,构成诸军兵种联合的作战整体;便于统一指挥和密切协同;根据战场情况,合理使用兵力兵器;作战过程中,根据战场情况变化适时进行调整。
作战部署 对作战编成内的兵力所作的任务区分、编组和配置。按规模和范围,分为战略部署、战役部署和战斗部署;按基本类型,分为进攻作战部署和防御作战部署。通常根据作战意图、作战任务、作战编成和敌情、地形等确定。进攻作战部署,通常区分为若干战场和方向,每个方向又分为多个梯队或攻击集团、阻援集团和预备队等,并明确其各自的任务和配置位置。防御作战部署,通常每个战场和方向都编成 2 ~3道防线或 2 ~3 个梯队和合成预备队、反空降预备队等,并明确其各自的任务和配置位置。作战部署还要根据战场情况的发展变化,及时作适当的调整。
作战协同 诸军兵种部队为完成作战任务而进行的协调配合。按规模,分为战略协同、战役协同和战术协同;按参战军兵种,分为军兵种之间的协同和各军兵种内部各部队之间的协同。目的是发挥整体威力,夺取作战胜利。作战协同由各级指挥员及其指挥机关负责组织实施。指挥员根据受领的作战任务、上级指示、战场情况和敌人可能的行动,明确规定各参战部队的任务、相互协同的方法和要求以及各种保障措施。指挥机关根据指挥员的意图,制定作战协同计划,下达协同指示,组织协同演练、协同通信和各种保障,检查、督促各参战部队严格执行协同计划,协调和控制各部队的行动。
作战分界线 区分相邻战区、部队作战区域的界线。在战术范围也称“战斗分界线”。通常由上级指挥员根据作战任务、敌我态势、战场环境以及协同需要等确定,在作战计划、命令中明确;必要时在现地明确。以容易识别的地貌、地物或地理坐标、平面直角坐标等数个点的连线表示。划分作战分界线的目的是使相邻部队明确各自的任务区域,便于组织协同和实施作战。对所属部队赋予任务时,应明确作战分界线和接合部保障的归属。
接合部保障 为确保两个部队相连处的安全而采取的措施。接合部通常易遭敌突击和利用,确保接合部的安全,对完成作战任务具有重要作用。组织接合部保障,应明确保障任务由一个部队主要负责,相邻部队协助,并制定保障计划;重要接合部还要单独组织协同。作战中,应适时机动兵力、火力,或以反冲击、反突击行动,确保接合部的安全。
打扫战场 作战结束时清理战场的工作。通常由司令部组织,指派一定数量的步兵、工程兵、防化兵、汽车运输分队和医务、修理人员及民兵参加,编成搜寻、运输、安葬等组织分别实施。遂行打扫战场任务,要了解范围,确定行动方法和兵力编组,组织协同和通信联络,规定伤员、烈士遗体和武器装备的集中点、后送路线及烈士墓地,明确完成任务时限、集合地点、撤离路线和顺序。
战机 适合用兵作战的有利时机。善于把握、捕捉和创造战机,是作战指挥的重要关节。战机的形成由作战双方多种因素和条件决定。如战役、战斗中,敌方指挥失误,兵力分散,立足未稳,协同失调,保障不足,地形不利等;己方兵力集中,准备充分,阵地良好等。战略上,还要考虑政治、经济、外交、军事形势等方面的利弊。中国古代把战机称为“机”。《吴子·论将》有“凡兵有四机:一曰气机,二曰地机,三曰事机,四曰力机”之说,主要表现为利用天时、地利、人和及乘敌之隙。
现地勘察 指挥员及其指挥机关在现地观察、研究敌情和地形的活动。是组织指挥作战的一项重要工作。通常分为战役勘察和战斗勘察。现地勘察由指挥员及其指挥机关组织,可逐点进行,也可数点同时进行,还可进行航空勘察。
作战文书 军队组织指挥作战的各种文件、电报和图表的统称。军队作战行动的依据和实施作战指挥的重要工具。按性质,分为指挥文书、报告文书和备考文书;按载体,分为书面文书、音像文书、照片文书和光电文书等。作战文书应按规定的统一格式和记述方法拟制,规定秘密和时限等级,并署名盖章;有的还要明确地图比例尺、年版。中国最早的作战文书“檄文”始见于西周,沿用至清代。在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初期诸侯王守备兵力部署图,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帛制彩色图式作战文书。
作战命令 赋予部队作战任务的指挥文书。是实施指挥和部队遂行作战任务的依据。包括共同命令和个别命令,战役命令和战斗命令,以及开进、换班、撤离战场等命令。由正职指挥员和参谋长共同签发,视情以书面、电报、图表、计算机网络或口述等方式下达。共同命令是对所属和配属部队统一下达的命令,通常用于战役、战斗准备阶段。个别命令是只对某个部队下达的命令,通常用于战役、战斗进程中,或为不暴露整个作战企图时采用。
预先号令 作战命令正式下达前对部队作战准备工作发出的指令。是部队进行作战准备的依据。由司令部根据上级和本级指挥员的意图、指示拟制,采用书面、口述或计算机网络等方式下达;特殊情况下也可派联络军官传达。下达预先号令,要求及时、简明、保密,不涉及上级总的作战企图和作战开始的具体时间。
作战计划 军队为完成作战任务而制定的指导作战准备和作战行动的指挥文书。分为战略计划、战役计划和战斗计划。依据上级意图、受领的任务和本级指挥员的决心,在参谋长主持下,以作战部门为主,有关部门参加共同拟制。主要内容包括:敌情判断结论、作战企图、作战编成、作战部署、行动方案、协同原则和方法、主要保障措施、指挥组织等;一般还附有作战保障和政治工作、后勤与装备保障计划。作战计划经批准后,可将有关内容以命令形式分别下达部队执行。作战中情况发生重大变化或与预测不符时,应及时修正或制定新的作战计划。
作战方案 亦称“作战预案”。对作战进程和战法的设想。通常在指挥员受领任务、定下初步决心后,由参谋长主持,以作战部门为主,有关部门参加共同拟制。主要内容包括:作战阶段划分,敌方企图和可能行动,己方对策与战法,各军兵种、部队的行动方法和协同事项,指挥组织等。可采用地图注记式、表格式或文字记述式、光电记述式等形式。通常拟制数个作战方案,并选定基本方案;根据情况组织论证、计算机模拟或沙盘推演;条件许可时还可进行实兵演练,加以检验、修正和完善。
作战保障计划 为使军队顺利遂行作战任务而对各种作战保障措施所作安排的指挥文书。包括侦察、通信、信息防护、工程、伪装、测绘、气象与水文和对核、化学、生物武器及其他特殊杀伤破坏性武器的防护,以及政治工作、后勤、装备等保障计划。海军、空军和战略导弹部队还有航海、领航、防险救生、航空管制、诸元与弹道计算等特有的保障计划。通常应明确敌情和有关情况,保障任务,保障力量部署,保障物资器材配发与使用,保障措施与要求,协同方法,完成准备或完成保障任务时限等。有关内容以作战保障指示的形式,采用书面、口述或计算机网络等方式下达,可综合或按专业分别下达。作战中根据情况变化,应及时修订计划或采取新的保障措施。
协同计划 协调各军兵种、部队之间作战行动的指挥文书。由司令部根据指挥员决心和上级协同指示制定。主要内容包括:作战阶段和时节划分,各阶段中敌方可能的行动,参战部队的任务、行动程序和方法,与友邻的协同和接合部保障,与地方部队、民兵的协同方法,指挥关系和指挥所位置,协同信(记)号规定等。协同计划应突出主要方向和关键时节。作战中情况发生重大变化或协同遭到破坏时,应及时修正或制定新的协同计划。
后方防卫计划 对军队后方地域各种防卫措施所作安排的指挥文书。包括对后方机关、仓库、医院、通信枢纽、交通线的警戒保卫计划,对核、化学、生物武器及其他特殊杀伤破坏性武器的防护计划,军民联防计划,反空袭计划、反空降计划、反坦克计划等。通常根据指挥员意图、作战计划、敌情、地形和后方兵力兵器等情况,在周密勘察的基础上,由后方指挥所拟制,报指挥员(基本指挥所)批准后组织实施。
情况通报 指挥机关对作战和其他有关情况的通报。有敌情通报、战况通报和其他情况通报。适用于战略、战役和战斗范围。通常以指挥机关名义,用书面或电话、电报、计算机网络等方式发出。
作战报告 关于作战情况和经验教训的报告文书。包括战况报告,战役、战斗要报和详报。由指挥机关按指挥员指示,依据实际作战情况拟制。目的是使上级及时了解作战情况。
阵中日记 记载每日作战情况的备考文书。由司令部或指挥所作战值班员记录。用于综合作战情况,总结作战经验。记录人员对收集的情况应及时核实,确保准确,并附必要的文书、图表副本、照片和光电文件等,按规定立卷归档备查。
敌我情况图 标绘敌对双方基本态势的图。供指挥员了解和判断情况、定下决心、实施作战指挥使用。主要内容包括:双方前沿(地域、海域、空域)位置,兵力部署,火力配系,阵地编成,工事构筑,障碍物设置,指挥所位置以及作战过程中变化的情况等。由作战部门在作战准备阶段标绘,并在作战过程中根据战场情况不断修正补充。
首长决心图 标绘指挥员作战决心的图。是组织指挥作战的依据。通常作为作战命令或作战报告的附件。进攻作战首长决心图标绘的主要内容:敌方兵力部署,火力配系,阵地编成,障碍物设置,指挥所位置,可能的反冲击或反突击方向等;己方主要突击方向,兵力部署,作战分界线,炮兵、防空兵配置地域,诸预备队配置地域及预定展开地区,后方部署,指挥所位置等。防御作战首长决心图还包括敌方前出位置,主要突击方向和空降地域;己方防御要点,阵地编成,火力配系,工事构筑,障碍物设置,预定反冲击或反突击方向等。
作战经过图 标绘作战过程和结局的图。通常标绘在地图上,也可标绘在略图上。供指挥员及其指挥机关在作战过程中掌握战场情况、指挥作战行动,战后总结经验和编写战史、战例使用。主要内容包括:战前双方态势,敌方在各作战阶段或时节的行动、位置,己方部队对情况的处置及各种行动及其位置,友邻的作战行动,歼敌和己方损失情况等。
军用地图 释文见380页。
军队标号 军队标图使用的队标和队号的总称。队标是用以标示军兵种部队、指挥机构、武器装备、军事设施和军队行动的各种图形;队号是用以注明队标的番号、数量、时间和序列的代字(汉字)和数字。军队统一使用的军队标号,由最高军事机关制定,以命令或条令形式颁布执行。运用军队标号,能在地图或略图上简明、准确、形象地标绘出敌我态势、作战企图、兵力部署、阵地编成、火力配系、作战保障和作战经过等情况。
战备 为应付可能发生的战争或军事冲突而在平时进行的准备和戒备。“战备”一词,较早见于宋杨万里《论兵下》:“陇西诸郡迫近羌胡,民习战备,故风声气俗,高尚武勇。”
战备等级 军队作战准备程度的划分级别。是军队为增强快速反应能力,应付突然情况,保证部队适时转入等级战备状态而采取的重要措施。通常由军队最高指挥机关和军兵种指挥机关制定,并以法规性文件发布施行。包括战备等级的划分,发布进入和解除等级战备的权限,战备等级转换的方法和要求等。
战备计划 各项作战准备计划的统称。包括作战预案、作战保障计划、兵员动员计划、部队扩编计划、疏散计划、国防工程建设计划、装备物资储备计划、留守方案、人防计划等。
战备方案 亦称“战备预案”。各种作战准备方案的统称。包括作战方案和部队机动与展开方案、人员收拢方案、动员扩编方案、作战保障方案、物资储备方案、后勤与装备保障方案、紧急疏散方案等。
战场准备 对预定战场进行的勘察、规划、建设和管理。目的是创造作战所需要的战场环境,保障军队顺利遂行作战任务。通常依据国家的军事战略、军队担负的作战任务、预定战场的地理环境、可能的作战对象以及国民经济条件进行。组织实施战场准备,应根据不同战区、不同战场的特点,统筹规划。
作战值班 为保障对部队战备和作战行动实施不间断指挥而建立的昼夜值班。通常由各级司令部组织,由各级指挥员和参谋人员担任。主要任务包括:及时掌握敌情、战场情况、部队战备和作战行动情况;接受或传达上级命令、指示;组织指挥所属部队遂行作战和其他任务,并及时搜集、上报部队贯彻执行命令、指示的情况;受理部队有关战备和作战行动的请示报告等。
警报 报知和解除敌方袭击的信号。是指挥员及其指挥机关在部队可能遭敌袭击时发出的一种号令。包括预先警报、紧急警报和解除警报。按情况,分为地面袭击警报、防空警报、海上袭击警报和核、化学、生物武器袭击警报等。警报信号由指挥员及其指挥机关统一规定。警报的发出与传递,必须快速、准确,利用多种手段同时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