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类
建筑学 研究设计和建造建筑物、构筑物与室内外环境的学科。主要内容为综合研究建筑功能、物质技术、建筑艺术与经济,以及三者间的相互关系;研究建筑设计方法,以及如何综合运用建筑结构、施工、材料、设备等方面的科学技术成就,建造反映时代面貌并适应生产和生活需要的建筑物、构筑物与室内外环境。
建筑 ❶建筑物和构筑物的通称。❷工程技术和建筑艺术的综合创作。❸各种土木工程、建筑工程的建造活动。
园林 广义的指在一定地域内,运用自然景素和人工景素,创建游憩、生态的优美绿色环境。自然景素有植物、山石、水体、天象和动物等;人工景素有建筑、园路、场地等。规划设计要依据历史现状、功能要求、游憩行为、审美意识、投资状况和改善生态环境等的需求,运用创意构思、文化艺术和工程技术的手段。狭义的指中国古代清末之前的传统园林和以后的仿古园林。如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评述司农张伦宅园时说:“园林山池之美,诸王莫及。”可分:传统园林,如北京颐和园;城市各类绿地,如上海复兴公园;风景名胜区,如安徽省黄山风景名胜区。
国土规划 对一国国土(领土、领海、领空)或一定地域的环境、资源等进行调查,拟定开发和建设的部署,处理治理与保护的关系而制定的综合规划。内容包括规划范围、目的和要求、分期实施目标、力量组织和实施的步骤等。对整个国家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土木工程 ❶用建筑材料(如土、石、砖、木、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等和各种金属材料)修建房屋、道路、铁路、桥梁、隧道、河、港和市政卫生工程等的生产活动和工程技术。随着工程建设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逐渐形成一些专门分科,如修建河、港、水坝、灌溉渠等称“水利工程”;修建各种房屋称“(房屋)建筑工程”等。❷道路、铁路、桥梁、隧道和市政卫生等各种工程全部或一部分的建成物的统称。
建筑艺术 通过建筑群体组织、建筑物的形体、平面布置、立面形式、结构方式、内外空间组织、装饰、色彩等多方面的处理所形成的一种综合性艺术。具有特殊反映社会生活、精神面貌和经济基础的功能。
工业化建筑体系 一种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建筑设计系统。采用统一建筑参数、系列平面组合、特定结构系统、配套设备、标准构配件制品,以及先进生产工艺、施工机械、施工方法和科学管理,使之从规划、设计到构件生产、运输、安装等成为一个整体的大工业生产过程。
建筑规范 建筑设计必须遵循的各种国家规定的统称。包括面积定额、卫生标准、防火措施、技术规定等。国家机关规定在各地区内建造房屋所必须遵守的法定条例称“建筑法规”。
建筑法规 亦称“建筑条例”。见“建筑规范”。
建筑标准 国家对各项建筑分别制定的等级准则和规格。是建筑行业必须遵守的法则。随社会经济条件和生活水平的变更而调整。
建筑师 从事建筑设计的职业人士。需兼备建筑技术和建筑艺术的专业知识,并经过学位审核和通过专业考试才能获得执业资格。主要负责制订建筑设计方案和施工图纸,并监督工程的实现。在现代建筑中,还是结构、供暖、空气调节、给水排水、机电设备和防火消防等工程的各专业工程师共同协作工作时的协调者。中国实行注册建筑师执业资格制度。
建筑空间 为满足人们生产或生活的需要,运用各种建筑要素和形式所构成的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的统称。在设计时应全面考虑使用功能、物质技术和艺术造型等因素,以适应人们生产或生活所需的条件和环境。
建筑环境 建筑周围的自然状态和人为状况的统称。建筑与环境是相辅相成的整体,在建筑设计中需将建筑和环境统筹考虑。建筑应有良好的环境来陪衬,亦需与环境相适应,彼此协调。
建筑物 一般指主要供人们进行生产、生活或其他活动的房屋或场所。如工业建筑、民用建筑、农业建筑和园林建筑等。
构筑物 一般指人们不直接在内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场所。如水塔、烟囱、栈桥、堤坝、挡土墙、蓄水池和囤仓等。
建筑设计 一般指建筑物、构筑物与室内外环境在建筑、结构、设备等方面的综合性设计工作,也可以仅指建筑方面的设计工作。需根据建筑任务要求,通过调查研究,综合考虑使用功能和投资、材料、环境、地质、结构、构造、设备、建筑艺术、有关法规、施工等因素,合理制定方案,设计成建筑单体或群体的图纸文件。对于一般工程,可分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两个阶段;对于大型、复杂的工程,则分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三个阶段。
建筑构造 建筑物和构筑物中构件或配件的组成和相互结合的方式、方法。按用途、材料性能、受力情况、施工工艺和艺术要求,做成各种实用、经济的构件或配件,并将构件和配件结合成建筑整体。
建筑结构 亦称“房屋结构”。建筑物中由承重构件(梁、柱、桁架、墙、楼板和基础等)组成的体系。用以承受作用在建筑物上的各种载荷,如框架、塔架等。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刚度和耐久性,以适应使用要求。
建筑施工 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为形成工程实体所进行的各项生产活动的总称。包括施工准备工作,工程所含各分部工程、分项工程的实施,以及工程竣工验收等全部生产过程。特点是人力、资金和材料设备投入量大,工序繁多,持续时间长,参建单位多。中心任务是在确保工程质量和生产安全的前提下,全面实现合同规定的质量、进度和造价等施工目标。
建筑物理学 在建筑学的范畴内,研究声、光、热的物理现象和运动规律的科学。任务是提高建筑功能质量,创造适宜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分支学科有:建筑声学,主要研究建筑声学的基本知识、噪声、吸声材料与建筑隔声、室内音质设计等;建筑光学,主要研究建筑光学的基本知识、天然采光、建筑照面等;建筑热工学,主要研究气候与热环境、建筑日照、建筑防热、建筑保温等。
建筑设备 安装在建筑物内为人们居住、生活、工作提供便利、舒适、安全等条件的设备。主要包括建筑给水排水、建筑通风、建筑照明、采暖空调、建筑电气和电梯等。
铁道工程 ❶亦称“铁路工程”。修建铁道各项工程的生产活动和工程技术。包括铁道规划、铁道勘测、铁道设计、铁道施工、铁道养护和铁道改建等。❷修建铁道而设置的各种建成物。铁道的重要基础设施。包括铁道的轨道、路基、桥梁、涵洞、隧道、站场、站房,以及沿线相应附属设施。
道路工程 ❶泛指修建道路构筑物的施工技术和方法、施工组织、物资调配、质量控制等活动。按道路性质,分公路工程、城市道路工程、厂矿道路工程等;按道路构筑物类型,分路基工程、路面工程、桥涵工程、排水工程、道路环境工程等。❷研究道路构筑物的强度理论、材料性能、勘测与设计方法和施工工艺等的一门学科。包括路基工程学、路面工程学、道路勘测与设计、道路建筑材料、道路经济与管理及道路环境工程等。
桥梁工程 ❶修建桥梁各项工程的生产活动和工程技术。包括桥梁勘测、桥梁设计、桥梁施工、桥梁检定、桥梁试验和桥梁养护等。❷修建桥梁而设置的各种建成物。包括:(1)桥梁上部结构(含由桥面、纵梁和横梁组成的桥面系,主要承重结构,支座);(2)桥梁下部结构(含桥台、桥墩和桥梁基础)。
给水排水工程 简称“给排水工程”。给水工程和排水工程的合称。详“给水工程”(162页)、“排水工程”(306页)。
地下建筑 建造在地层中的建筑物。以建造于地下的洞室和隧道作为主体工程,除了通向地面的出入口、风井外,周围均受地层包围。与地层接触的衬砌结构可用砖、块石、混凝土、钢筋混凝土和金属等材料,并用现浇、预制或喷射混凝土等施工方法筑成。通风、照明、防潮和消声等要求均比地面建筑高。平时能进行生产、交通运输等活动和供储藏之用。如地下厂房、地下仓库、地下医院、地下人员掩蔽所、地下停车场以及城市地下铁道、水底隧道等。战时具有良好的隐蔽和防护性能。
地基基础 地基和基础的合称。详见“地基”(175页)和“基础”(178页)。
建筑材料 各类土木建筑工程所用材料的统称。是建筑物与构筑物的物质基础。按大类,分水泥及相关制品、建筑钢材及其他金属材料、木材及其制品、化学建筑材料、保温材料、吸声材料、防水材料、防腐密封材料、建筑五金等。按组成,分无机材料(如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有机材料(如高分子材料、沥青材料、植物材料)。
建筑机械 各类土木建筑所用机械设备的统称。包括起重、运输、装卸、土方、桩工、石料、混凝土制备及输送、筑路、线路、桥梁和隧道等机械设备。随着建筑物设计的不断新颖化,建筑机械也在不断更新和发展。
居住建筑 供生活起居用的建筑物。如住宅、公寓、别墅、宿舍等。
公共建筑 供人们进行社会活动的非生产性建筑物。如办公楼、图书馆、学校、医院、剧院、商场、旅馆、车站、码头、体育馆、展览馆等。
公寓 分户居住的多层或高层的建筑。每层有若干套单户独用的居住单元,通常包括卧室、起居室、卫生间和厨房等。楼梯一般合用,高层的设有电梯。
别墅 古称“别业”、“别馆”。指居住家宅以外另建附设园林的私有住宅。多建在城市郊区和风景区,周围环境优美且幽静,占地广阔,视野深远并布置有园林。供周末、假日游憩、居住或较长时间休养。在中国西晋时就已出现别墅,《晋书·谢安传》:“〔安〕方与玄(谢玄)围棋赌别墅。”中国现今也有把高档商品住宅房屋中的一部分独户住宅称为“别墅”。
高层建筑 超过10层的住宅建筑或超过24米的其他民用建筑。中国《民用建筑设计通则》将住宅建筑依层数划分为:1~3层为低层建筑;4~6层为多层建筑;7~9层为中高层建筑;10层及以上为高层建筑。公共建筑及综合性建筑总高度超过24米为高层建筑,但是,高度超过24米的单层建筑不算高层建筑。超过100米的民用建筑为超高层建筑。
多层建筑 见“高层建筑”。
商业建筑 广义指供人们从事经营活动的建筑物。包括经营日常用品和生产资料等的零售商店、商场、批发市场;金融、证券等行业的交易场所;经营管理业务活动的商务办公楼;各类服务业建筑,如旅馆(含宾馆、酒店、招待所等)、餐馆(含中西餐厅、饮食店、酒吧等)、文化娱乐设施(如卡拉OK歌舞厅等)、会所(亦称“会员俱乐部”,为会员提供休憩、饮食、聚会、文化娱乐和体育活动等的场所)等。狭义指供商品交换和商品流通的建筑物。
办公建筑 供机关、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办理行政事务和从事业务活动的建筑物。主要功能为管理和行政人员提供适宜的工作空间和舒适的工作环境。常见的办公建筑类型有公寓式办公楼、酒店式办公楼、综合办公楼、商务写字楼等。
文化建筑 供文化传播、整理、研究和交流的建筑物。如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会展中心、档案馆、文化中心等。因其建筑类型的独特性,在设计中要满足功能需要,且需考虑文化传播与表达方式的要求。
观演建筑 供人们欣赏各类艺术表演或银幕影像的建筑物。设计内容涵盖建筑学、结构学、声学、机械学和光学等。建筑内部主要包括观赏空间(观众区)和表演空间(舞台区)两大部分,体现观赏与表演的基本关系。具体类型有歌舞剧院、音乐厅、戏剧院、影视院、多功能剧场、报告厅、会议中心等。其功用有高度专业化和多功能化两种发展趋势。
体育建筑 供体育教学、竞技运动、身体锻炼和体育娱乐等活动的建筑物。包括建筑物和场地设施,其中场地设施是最基本的部分。其组成因用途、规模和建设条件的不同,差异较大。一般由比赛场地、运动员用房(休息室、更衣室、浴室、厕所等)和管理用房(办公室、器材室、设备房等)组成,供竞技用的体育建筑还有观众座席和裁判座席、贵宾座席,以及休息用房。
教育建筑 承载知识传播、文化普及等功能的建筑物。包括各级别学校、培训机构,以及相关的辅助和服务类建筑。
交通建筑 供旅客或货物上下各种交通工具所设置的建筑和设施。如汽车站、地铁站、候机楼、铁路车站、轮船码头、港口站。通常包含一套准确、高效、安全、方便的旅客和行李流程设施、工作环境、等候环境。由于其地位的特殊性,常常成为城市最显著而有特色的标志性建筑。其发展同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紧密相关,体现一定时期一个国家、地区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技术进步和艺术特色的综合反映。
医疗建筑 提供医疗护理服务,及相关辅助、后勤等服务的建筑。内部配备各种医疗器械和各类专业医护人员。服务对象包括患者、伤员,以及处于特定生理状态的健康人(如孕妇、产妇、新生儿)和完全健康的人(如来医院进行体格检查或口腔清洁的人)。在急难状况下也能正常动作并发挥医疗急救的功能。大型医疗建筑还需满足各类使用者衣、食、住、行等一般日常生活需求。
太阳能建筑 利用太阳能装置提供生活热水、采暖或制冷所需热量的建筑。可节省电力、煤炭等能源,且不污染环境。尤其适用于年日照时间长、空气洁净度高、阳光充足的地区。一般包括集热系统、蓄热系统、分配系统、辅助热源、控制系统五部分。分主动式和被动式两种。前者利用收集器收集太阳热量经储存器分配到建筑各部分;后者利用建筑的围护结构构件作储存器,将储存热量直接向室内散发。
充气建筑 在玻璃丝增强塑料薄膜或尼龙布罩内部充气所形成的覆盖物。有三种形式:(1)在双层薄膜间充气密闭而成自承重拱顶;(2)用单层薄膜封闭室内空间,通过气泵将室内气压稍稍提高,使薄膜鼓起,出入口采用双层封闭气闸;(3)以充气拱管作肋,管间以薄膜联系。主要特点是便于搬运、拆迁,建造迅速。
室内装饰 为满足人们生产或生活的需要,合理组织和塑造具有美感而又舒适、方便的室内环境的活动。与建筑设计、装饰艺术、人体工程学、心理学和美学有着密切的联系。按范围和对象,分家庭室内装饰、宾馆室内装饰、商店室内装饰和公共设施室内装饰等。
通用厂房 可作多种生产用途的厂房。按某类生产的共同要求进行设计,建成后可以作多种安排使用。
超净车间 对室内洁净度要求特别高的车间。室外空气需经初效过滤器、中效过滤器和高效过滤器以后进入车间。以单位体积空气中可含的尘粒数为控制指标。进入超净车间的人员和物料均需通过一定净化程序。适用于生产高精密产品。
绿色建筑 为人们提供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的建筑。要求是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包括建筑材料的加工、建造过程、使用和维护、拆除、销毁、组件回收利用、复用和废物处理)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如化学、射线、噪声、粉尘、强烈震动等污染)。
生态建筑 既能充分利用大自然能量(如风、日光、雨水、地热等),改善人们生产、生活的环境质量,又能运用科技手段降低自然灾害(如风灾、水灾、地震、沙尘等)对环境影响的建筑。也有人认为和“绿色建筑”是同义词。
智能化建筑 亦称“智能建筑”、“智能大厦”。具有通信自动化、办公自动化、管理自动化功能的建筑。建筑中配有电子计算机网络和综合布线系统,能进行自动监控,以全面实现通信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和建筑内各种设备系统(如空调、供热、给排水、变配电、照明、电梯、消防、公共安全等)的综合自动管理。具有投资合理、建造高效、居住舒适、管理便捷和环境安全等特点。
建筑节能 在保证建筑舒适性的条件下,合理使用能源,提高建筑中的能源利用率的活动。通过采用新型墙体材料,执行建筑节能标准,加强建筑物用能设备的运行管理,合理设计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提高采暖、制冷、照明、通风、给排水和通道系统的运行效率,以及利用可再生能源来实现。是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国家节能规划目标,减排大气保温气体的重要措施。
建筑综合征 在建筑物中急性影响人体健康的现象。由建筑物在运行和维持期间与它的最初设计或规定的运行程序不协调引起。诱因是化学污染物、生物污染物、不良通风等引起的室内空气质量的下降。会导致工作效率降低、病假率上升、出勤率下降、员工流失增加。对建筑物的治理以室内质量评价情况为依据。主要有污染源的控制和提高通风系统的功能,尤应尽量使用低毒、低挥发性的建筑材料。
建筑工业经济学 研究一般经济规律在建筑工业部门表现的学科。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建筑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其技术经济特点;管理组织和经营方式;计划原理;建筑生产技术的发展方向及其工业化;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劳动生产率、定额和工资制度;成本、价格、经济核算和利润。目的是加快工程进度、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工程质量和劳动生产率,使投资获得更大效果。
房地产开发 在依法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土地上进行基础设施、房屋建设的行为。是城乡规划有机组成部分。包括土地开发和房屋开发。前者主要指房屋建设的前期工作,有两种情形,即新区土地开发和旧城区改造(或二次开发);后者一般包括住宅开发、生产和经营性建筑物开发、生产和生活服务性建筑物开发,以及城市其他基础设施开发。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成员之一。1953年在北京成立。宗旨和任务是开展各种学术活动,编辑书刊,普及土木工程科技知识,对土木工程的发展规划、技术政策、规范和重大技术课题提供咨询,组织国际学术交流。学会于1966年以前加入国际土力学和基础工程协会、国际桥梁和结构工程协会,1979年加入国际隧道协会,1980年加入国际预应力协会。
中国建筑学会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成员之一。1953年在北京成立。设有个人会员(包括一般会员、资深会员、名誉会员、学生会员、外籍会员)和团体会员。宗旨和任务是,开展各种学术活动,编辑出版学术、科技刊物,普及建筑科学技术知识,对重大科技问题及工程项目进行咨询、评估,组织国际学术交流、考察,促进建筑创作繁荣与科技进步。
国际建筑师协会 (Union Internationale des Architectes—UIA) 由各国建筑师协会、学会组成的国际性组织。1948年在瑞士洛桑成立。总部设在巴黎。宗旨是不分国家和政治制度界限联合全世界的建筑师,建立一个能相互了解、彼此尊重、交换学术思想和观点、吸取经验的组织。协会每三年举办一次学术大会,编辑出版刊物《会讯》和《国际建筑师》。中国建筑学会于1955年加入该协会。
亚洲建筑师协会 (Architects Regional Council Asia—ARCASIA) 由亚洲国家或地区的建筑师学会组成的亚洲建筑师组织。1979年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成立。宗旨是在民主的基础上团结亚洲各国建筑师;促进他们在知识、美学、教育和科学上的友好联系;促进和保持会员学会之间在专业上的联系、合作与相互支持;促进对建筑师在社会中所起作用的承认;促进对人工环境范围内的研究和技术进步;促进本地区的专业发展和学术交流,维护本地区建筑师及其组织的权益。中国建筑学会于1989年加入该协会。
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 (Royal Institute of British Architects—RIBA) 英国建筑师组织。1834年以英国建筑师学会的名称成立。1837年取得英国皇家学会资格。它的宗旨是开展学术讨论,提高建筑设计水平,保障建筑师的职业标准。
美国建筑师学会 (American Institute of Architects—AIA) 美国建筑师组织。创建于1857年。其宗旨是密切与会员联系,促进建筑科学技术发展和生产效率提高,协调建筑行业共同促进大众生活水平的提高;提高建筑行业对社区服务的积极性。为会员提供专业发展机会、专业及设计信息、标准合同文本;代表会员与政府在立法、法规方面进行交涉,并为会员对外联络等方面提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