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让大港腾飞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1979年11月6日,国务院批准建立天津市大港区,2009年大港成为天津滨海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的40年是剧烈变革的40年,是日新月异的40年。大港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而诞生成长,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而发展壮大。在天津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历届区领导班子带领大港人民解放思想、艰苦奋斗、开放创新、拼搏进取,实现了在1113.83平方千米的盐碱荒滩上建设一座美丽滨海新城区的梦想,改革开放让大港实现了腾飞。作为亲历者,从大港区域40年来经济发展、城乡建设、民生变化及教育卫生方面谈点亲身体会。
一、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改革开放前,生活在大港的部分村还吃着国家下拨的返销粮,当年人民公社时期的社办企业规模小、产值低。随着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种养殖业的规模生产和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使大港的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据统计,到改革开放30周年时,大港区地区生产总值和区级财政收入以年均超过20%的速度增长。民营企业发展到7000多家,其中获得天津市名牌产品8个,天津市著名商标12个。2008年实际利用外资1.64亿美元,实际利用内资56.2亿人民币。2009年,大港地区生产总值200多亿元,当年区级财政收入达到26亿多元。作为滨海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滨海新区实行强街强镇等一系列政策,工业小区、现代化农业设施、规模养殖业迅速壮大。到2017年,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6556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2438元,党的改革开放英明决策使大港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城乡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也为大港区域的发展打下了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基础。
二、城市建设飞速发展
改革开放初期,农村住土坯房,城市生活区住平房,油田生活区住“干打垒”。在天津市人民政府批准大港区总体规划方案之后,先后投入上百亿元,进行了大规模的城乡建设改造,大港城区建成面积40平方千米,大港油田生活区建成面积20平方千米,官港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区14.6平方千米,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348.87平方千米。还建成长达5千米、宽620米的大港湿地公园。2002年大港开展“农村楼房化”工程,规划建设了23个楼房居民区,滨海新区成立后又建设中塘镇、太平镇、小王庄镇三个示范镇,近80%的农民入住设施齐全的楼房。坚持年年植树造林,逐年加大绿化工程投入,2007年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9.6%。大港区域建成五大商业区,建设了大港商业步行街和油田商业步行街,扩大了商品交易,促进了市场繁荣,满足了市民的生活购买所需。建设了大港大剧院、石化影剧院、油田大礼堂、图书馆、博物馆,各街镇建起了文化中心,满足了群众对精神文化的追求。实现了引滦河水和长江水进大港,建设城区雨排工程、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垃圾处理厂等基础设施工程。滨海新区成立后,在渤海岸边开发面积近200平方千米的南港工业区,建成南港五万吨码头,开辟了海上通道。中塘镇被评为中国特色小镇,刘塘庄村被评为全国美丽乡村。以红顶白墙绿地为主色调的大港城市色彩与形态各异的建筑群形成优美的画卷,彰显出大港的和谐与魅力。
三、人民生活大幅度提升
改革开放促进了经济的大发展,也不断增加群众的收入,从温饱到小康,大港城乡居民的腰包鼓起来了。
改革开放前穿衣要布票,人们只能在春节添置件新衣,衣着也是千篇一律的灰色、蓝色的色调。改革开放后,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思想的解放,人们的衣着变得丰富多彩,我们不仅要穿暖,还要穿得漂亮、时尚。服饰的变化是一个人精神面貌的最重要体现,也打上了改革开放后时代变化的深刻烙印。
改革开放前,人们生活简单,只求吃饱喝足,什么都离不开票证。粮票、油票、肉票、布票……当时无票寸步难行。现在从菜市场到大型超市再到雨后春笋般的生鲜电商,人们餐桌上的食品琳琅满目,标志着饮食领域的改革开放向世界迈出了一大步。人们不仅要吃饱吃好,还要追求吃得健康,讲究饮食结构和营养搭配。
改革开放前,农民住土房,市民靠分房。人口多、住宅面积小、几代人同居,设施功能不全。随着城区建设的发展,村镇规划的落地,农村楼房化的实施和中塘、太平、小王庄三个示范镇建设,大部分农民住进了环境优美的楼房,社会主义新农村旧貌换新颜。住房制度改革让城市居民住房面积从人均几平方米扩展到几十平方米,从砖瓦平房搬进了新式的现代小区。从喝地下水到饮长江水,从点煤球炉到用上天然气,从分散取暖到集中供暖,大港干部群众实现了住上宽敞、明亮、功能齐全的大房子的梦想。
改革开放前,大港区域只有两条通往天津市内的道路,如今津港高速、津汕高速、海滨高速,津港公路、港塘公路、中央大道、海景大道、轻纺大道,74个行政村村村修上了柏油公路,交通实现了四通八达。公共交通车522路、523路、545路、546路、549路、927路、928路、929路奔驰在大港区域的每条道路上,方便人们出行。更大的变化是,改革开放前人们出行靠自行车和步行,现在小汽车也走进了绝大部分家庭,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人们享受着互联网带来的便捷,移动通信和移动支付,从传呼机到智能手机,从支付宝到微信支付让人们享受出行和购物的方便,人们的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这一切使大港朝着绿色大港、宜居大港、现代化大港迈出了坚定步伐。
四、教育卫生普惠民众
改革开放以来,大港区域坚持科教兴区、人才强区的发展战略,注重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引进优秀人才,优化教师队伍,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全区共有中小学65所,在校学生44000多人,满足广大青少年接受基础教育的需求,小学、中学义务教育完成率达100%;高中阶段普及率达98%。在此基础上,发展高等教育,规划建设6平方千米的生态高教园区。天津外国语大学滨海校区、天津南开大学滨海学院、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等6所高校建成招生,40000余青年学子在校就读。
改革开放初期,大港区域仅有8个乡级卫生院,房屋简陋、仪器缺乏,留不住医疗人才,医生只有100多人,群众就医难。改革开放后,历届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卫生事业发展,从规划入手,加大投入,改善医疗环境,引进医务人才,使医疗机构发展到27家。其中大港医院、大港油田医院、天津石化社区医院、大港中医医院均为天津市二级医院。另有21所一级医疗机构和2所预防保健机构。大港区域每千人拥有病床数、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大幅度提高。仅CT、核磁共振设备就拥有1200余台,解决了群众就医难的民生大问题。
改革开放带给大港的变化还体现在文化事业的繁荣、生态环境的优化、科学技术的进步及精神文明建设的提高。在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中,大港先后获得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区、全国文化工作先进区、全国环保模范城区、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区、全国卫生先进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等称号。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大港在改革开放以来所走过的历程印证了党的改革开放决策英明、伟大、正确。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大港的今天,只有改革开放才能使大港实现腾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开启了新征程,我们一定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天津市委、滨海新区区委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前进,为把滨海新区建设成繁荣宜居智慧新城而努力奋斗。
(本文作者 原天津市大港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