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谭平山与广州共产党组织
谭平山(1886—1956) 广东高明人。1917年考入北京大学。1921年发起组织广东共产党,先后任广州共产党早期组织书记、中共广东支部书记。是中共三大、四大、五大中央委员,第五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任中共驻国民党中央的党团书记,出席国民党第一、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均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央组织部部长。大革命失败后,参加南昌起义,任革命委员会主席。1927年11月被开除党籍。1930年参与组织反对蒋介石集团的第三党。抗日战争回国后,历任国民参政会参政员。1943年发起组织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为该会主要负责人。1948年在香港参与组织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任中央常务委员。新中国成立后,任政务院人民监察委员会主任等职。是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以及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副主席。主要著作收入《谭平山文集》。
建立广东社会主义青年团
谭平山与陈公博、谭植棠,既是广东同乡又是北京大学同届同学。他们在五四运动时期,直接受到陈独秀、李大钊等新思想的教育和影响,转变成为社会主义者。谭平山于1920年3月发表《中国政党问题及今后组织政党的方针》一文,阐明组织政党,应以一定的主义为中心,党内应注重政治问题的研究,提出明确的政纲。7月,谭平山与陈公博、谭植棠毕业后,3人一起回到了广州,谭平山被分配在广东高等师范学校任教,从此开始了他在广东的革命生涯。
谭平山等回广州不久,根据陈独秀的函约,着手组建广东社会主义青年团。他们经常同先进的知识分子刘尔崧、阮啸仙、周其鉴、张善铭等一起,探讨中国的前途和广东的时局问题,并于1920年8月在广东高等师范学校发起组织广州社会主义青年团,制定章程,成立干事局,选举谭平山等为职员。团的章程宗旨规定:“研究社会主义,并采取直接行动的方法,以达改造社会的目的”。最初团员有10余人,以高师学生最多,也有一中、农业学校的学生。11月,广州社会主义青年团与多数主张社会主义的“互助团”合并为一,团员增至数十人,谭平山仍为主要负责人之一。谭平山等为团员们专门设立一个图书馆,一面学习研究理论,一面从事社会主义运动。
1921年1月中旬,在广州公开成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以青年学生为主体。青年团成立后,特别注意吸收工人和农民加入,以推动工农运动。早期的团员有:林祖涵(伯渠)、刘尔崧、阮啸仙、杨匏安、罗绮园、周其鉴、彭湃等。建团初期,因缺乏明确的思想和具体的计划,团的活动于三四月间一度停止下来。到10月,上海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临时中央对广东青年团提出改组要求,谭平山受上海青年团中央的委托,再次负起组建广东青年团的重任,使广东青年团最终确立了以马克思主义为中心思想,不少团员后来转为共产党员。
此外,广东社会主义者还十分注意开展宣传教育工作。谭平山除参加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外,也是沈玄庐主编的《劳动与妇女》周刊的主要撰稿人。谭平山还担任“注音字母教导团”教员,他和陈独秀、陈公博、谭植棠等一起,向100余名青年灌输进步思想,宣传马克思主义。
创办《广东群报》
1920年9月,俄共(布)委派米诺尔(又名斯托扬诺维奇)和别斯林,以建立俄罗斯通讯社名义前往广州,计划组建广州革命局,协助开展工人运动和建立广东党组织。当时以区声白、梁冰弦、刘石心等为代表的无政府派在广东声势很大,俄共(布)两代表由北京无政府主义者黄凌霜陪同,首先同广东无政府主义者建立联系,进行社会主义的宣传和开展工人运动的教育,成立了无政府派占大多数的“共产党”组织。10月初,由米诺尔和别斯林出资,创办无政府主义刊物《劳动者》周刊,以梁冰弦、黄凌霜等为主要撰稿人。因政见不同,谭平山和陈公博、谭植棠,拒绝参加这个组织。所以,出席党的一大广东代表陈公博在《广州共产党的报告》中评价广东最早的“共产党”时说:“与其称作共产党,不如称作无政府主义的共产党。”
谭平山、陈公博等在北大读书时,曾立志毕业后回广州创办报纸,在华南宣传新思想新文化。他们回广州后,积极筹办一份日报,取名为《广东群报》,于1920年10月19日出版,陈公博任总编辑,谭平山任新闻编辑,谭植棠任文学副刊编辑。陈独秀从上海来信,对《广东群报》的出版,表示支持与恭贺,并特意为创刊号撰写《敬告广州青年》一文,对广州青年寄予殷切的期望。《广东群报》设有评论、研究、杂著、马克思研究、特别记载、工人消息、留法通讯等专栏。该报以宣传新文化,主张改造社会相号召,着力宣传马克思主义,批判无政府主义,指导工人运动等。
谭平山以《广东群报》为宣传阵地,用大量篇幅报导各国共产党及工人阶级的组织活动,介绍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同时自己也撰写了许多战斗性很强的政论与时评。他在创刊号上发表《对于文化宣传的我见》,提出要打破保守遗习,主张“应用科学的方法,去整理我国固有的古代文化……求个补充和改革办法,使之成为一种新生的文化。”在时评《废娼问题》中指出:“想实行社会改造,必要自扑灭私有财产制度始”。在《万国庆祝声中我们中国劳动界的鏖战声》一文,强调劳资双方利益的冲突,“是万不能调协的。简直说来,劳动阶级,与资本阶级,是势不两立的。”
《广东群报》在广东地区影响很大,成为广东各地群众运动的领导者。有不少进步青年团结在它的周围,建立了工会、学生会、妇女会等。《新青年》杂志对《广东群报》曾给予很高的评价,指出该报是“中国南部文化运动的总枢纽,介绍世界劳动消息的总机关,是在广州资本制度下奋斗的一个孤独子,是广东十年来恶浊沉霾空气里的一线曙光。”
广东共产党支部书记
1920年12月,陈独秀应广东省长兼粤军总司令陈炯明的邀请,由上海来广州担任广东省教育行政委员会委员长,谭平山任副委员长兼《广东教育会杂志》撰述员。共产国际东方局代表维经斯基同期来到广州,积极推进广东党组织的创建工作。是时,无政府主义者因反对陈独秀提出的“党纲”中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内容而退出“共产党”组织。
陈独秀利用在广东的合法地位,约集谭平山、陈公博、谭植棠开会,并对他们3人说:现在孙中山在广东建立政府,正是开展民众运动的好机会;为使民众运动获得发展,必须像上海、北京那样,建立共产主义者的组织。谭平山同意陈独秀的意见,表示“实在需要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政党组织,以宣传和组织民众,为振兴中华做出努力”。经过酝酿,1921年3月,在广州开始成立真正的共产党组织,党员有:陈独秀、米诺尔、别斯林、谭平山、陈公博、谭植棠等9人,先后由陈独秀、谭平山担任书记。广州共产党组织建立后,正式决定把《广东群报》改为党的机关报。
为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吸收新党员,1921年春,广州共产党组织设立了“宣传员养成所”,由陈公博任所长,谭植棠任教导主任,谭平山和陈独秀、谭天度等都在该所任教。陈公博出席中共一大从上海返回广州后,由谭平山主持,在宣传员养成所召开党员大会,听取陈公博关于党的一大精神的传达。会议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广东支部,谭平山任书记,陈公博、谭植棠分别负责组织工作和宣传工作。
为了对工人进行教育,党组织在广州河南机器工会开办了几期机器工人夜校,谭平山担任夜校董事长。他还着手在广州组织土木建筑、裁缝、茶居等各行业的工会,并派梁复燃、王寒烬等到佛山组织工会,先后成立了拥有1500多人的佛山市土木建筑工会、佛山理发工会等。1921年8月,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成立后,在广州设立南方分部(后称“广东分部”),谭平山任南方分部主任。此后,在南方分部的领导下,广东工人运动迅速发展起来,土木建筑工人、车衣工人、广三铁路工人、纸业工人等,举行了一系列罢工斗争,均取得了胜利,并且最终导致1922年1月香港海员大罢工的爆发。
中共成立后,广东共产党支部陆续吸收了一批先进青年加入共产党,刘尔崧、阮啸仙、张善铭、杨匏安、冯菊坡、罗绮园、周其鉴、冯菊坡、梁复燃、王寒烬、谭天度等,都是广东共产党支部成员。后来,在中共广东支部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共广东区执行委员会,仍以谭平山为书记。1922年3月,谭平山主持召开有3000多人参加的广东社会主义青年团正式成立大会,并当选为广东社会主义青年团执行委员会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