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

14. 沈玄庐与衙前农民运动

沈玄庐(1883—1928) 又名沈定一。浙江萧山人。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曾留学日本,在东京加入同盟会。1912年任浙江省首届议会议员。1916年任浙江省第二届议会议长。五四运动前后,在上海和广州主编《星期评论》和《劳动与妇女》等刊物。1920年同陈独秀等发起组织上海“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是共产党上海发起组的重要成员。1921年4月回到家乡萧山衙前,发动以抗租减租为中心的农民斗争,成为党最早领导的农民运动。1923年赴苏俄考察。1924年出席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后堕落为国民党右翼的“西山会议派”,被中共开除党籍。1928年8月在萧山遭刺杀身亡。

发动家乡农民开展斗争

浙江省萧山县衙前村,地处萧(山)绍(兴)平原,这里河港纵横,交通便利,土地肥沃,堪称鱼米之乡。但是广大农民在军阀政府和地主豪绅的欺压剥削下,终年过着牛马般的生活,苦不堪言。沈玄庐出身于萧山颇有名望的大官僚地主家庭,祖父辈拥有大量的土地和房屋。但沈玄庐本人受五四运动的影响,提倡社会革命,信奉共产主义,同情农民群众,认为“农民在国民中占最大多数,中国底社会革命,应该特别注意农民运动。”他乐善好施,将家中的钱财慷慨资助公共事业,对佃户从不逼租,实际上已背叛了剥削阶级家庭。沈玄庐将田产分给贫农和佃农的举动,深得衙前及其邻近各村农民的信赖和拥戴。

早些时候,沈玄庐在上海主编《星期评论》。1920年5月共产党上海发起组成立后,沈玄庐是重要成员之一。他和俞秀松等最初计划开展农民运动,曾多次“讨论农村计划”、“组织农村”、“下功夫去改造”农民,打算几个月后到乡下去试行农村计划。按照原打算,沈玄庐与俞秀松同去萧山衙前,由沈组织农村,由俞办一所农村学校,后因俞赴莫斯科出席青年共产国际第二次代表大会,未能成行,这项计划不得不落到沈玄庐一人的身上。

1921年春,沈玄庐从上海回到衙前,专门从事组织农民运动。回到家乡后,首先出资接济给贫苦农民度过生产难关,他对农民说:“这笔钱本来不是我的,还是你们种我底田还来的租,就是你们农人自己底血汗。现在只好算农人帮助农人,不好算我帮助你们。”本村农民李成虎手捧着40元钱,哽咽地说:“我看得这注钱心痛!”

沈玄庐在家乡时,头戴毡帽,身穿农民服装,口操方言土语,到农民群众中去演说,向农民做宣传和发动工作。他经常对农民说:“一根麻秆容易折断,一捆麻秆就折不断,大家要团结,人多力量大。”1921年8月18日,他在衙前东岳庙,面对百余农民、工人演讲,开场白:“你们用了许多气力,造成世界,而吃世界上一切的痛苦;我想替你们设法,免避痛苦;但这事到底是你们自己切肤的事,所以你们自己须要明白,并且要奋斗!”19日,他在龛山东著草庵戏台发表题为《谁是你底朋友》的讲演,向听众大声疾呼:“攒积金钱的资本家是你们底敌人;专卖气力的劳动者是你们底朋友。”资本家比一只老虎还要凶,使“你们要吃一世的苦痛”。当时听者拥挤不堪,大多数农民工人听了他的讲演,万分感动和兴奋。9月23日,他在萧山山北土地庙戏台向附近二三十个乡村的上千农民,发表了《农民自决》的演说,指出国家是你们劳动者的,国家的主权归你们掌握,你们有了组织,就不怕牺牲。他满怀信心地说:“我的主张,便是废止私有财产,‘土地公有’这个主张,将来必有实现的一天。”号召北山地区农民仿照衙前等村农民协会的组织法,赶快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大地主们总有一天投降你们的。”这次演说揭露了地主对农民的残酷剥削,在萧山地区广大农民中引起了广泛强烈的反响。南沙组织农民团体发表《宣言》说:“我们听了他的话,如见天日。”

成立衙前农民协会

沈玄庐回家乡后,常和农民李成虎等接近,谈些农民苦况,萌生了组织农民协会的动议。在沈玄庐的启发教育下,李成虎等逐渐觉醒起来,愿意与沈共同筹备农民协会。为了促进农协的建立,沈玄庐从自己家里空出数十间房屋,独资兴办衙前农村小学,招收100多名学生,约请杭州第一师范学校进步教师刘大白和进步学生宣中华、徐白民、唐公宪、杨之华等担任教师。沈玄庐经常和教师们学习《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著作,共同探讨社会变革和农民革命问题。衙前农村小学成为开展农民运动的中心。在实际斗争中,各地涌现出一批积极分子,如萧山的李成虎、陈晋生等;绍兴的单夏兰等,他们经常出入沈玄庐的家,商议筹备成立农民协会事宜。

1921年9月26日,沈玄庐在衙前农村小学开学典礼上,当众宣布了《衙前农村小学校宣言》,疾呼:“照这样下去,不是世界上穷的永远穷,富的永远富,人类最大多数陷于穷困愚笨的一境,这不是人类自杀么?”27日,在衙前东岳庙召开村民大会,正式成立萧山衙前农民协会。会上通过了《衙前农民协会宣言》和《衙前农民协会章程》。“宣言”提出:“我们底觉悟,才是我们底命运。我们有组织的团结,才是我们离开恶运交好运的途径。决定我们底命运,正是决定全中国人底命运。”“章程”共14条,明确规定:“本会与田主地主立于对抗地位。”大会推举李成虎、陈晋生、单夏兰等6人为农民协会委员。衙前农民协会是中共领导下的全国第一个农民团体,标志着衙前农民运动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为农民领袖树碑立传

衙前农民协会的成立,迅速波及到周围三四百里内的农村,每天总有几百名农民前来争索章程,而且要求与沈玄庐见面。在衙前农协的带动下,短短几个月里,萧山、绍兴和上虞3个县的80个乡村,相继成立了农民协会。在此基础上,一个声势浩大的抗捐减租斗争开展起来。农民协会发出告示,作出了“三折还租”的决议(即按原租额的三折交租)。沈玄庐不仅组织农民协会,发动领导农民开展抗捐减租斗争,还带头从自家开始为佃户减租,扩大了影响。有农民协会作主和沈玄庐的支持,这一年萧山县的许多乡村农民都交了六折的租。农民见到斗争有了初步成果,个个扬眉吐气,心花怒放。

在沈玄庐和衙前农民协会的带动下,农民运动的兴起,引起反动当局的极大仇恨与恐慌。绍兴官府趁衙前农民举行集会要求抗租减息之机,派军队进行围攻和封杀。1921年12月18日,衙前村及其邻近各村农民协会农民数百人在东岳庙召开联合会,要求抗捐减租。突然遭驻扎绍兴的军队前来镇压,有百余士兵荷枪实弹将东岳庙包围。各村农民一时聚集千余人,一齐拥往庙前,要求军队放回被包围之人。军队以枪刺击伤数人,捕去单夏兰等3人,搜去农民协会委员名册,农民被迫撤离。衙前农民协会解散后,沈玄庐作诗歌,写道:“杭州城里一只狗,跑到乡间作狮吼;乡人眼小肚中饥,官仓老鼠大如斗。”“咫尺家园几万里,班声截断哭声起,狂呼天不理,苍生生命如蝼蚁,呼冤不应除骂无他技。”27日,衙前农民领袖李成虎被捕,1922年1月24日死于萧山县狱中。

沈玄庐对于李成虎之死万分痛心,亲自为其作传,并主持安葬其遗骸于衙前凤凰山,捐款在墓前树碑,碑文上刻有沈玄庐写的“李成虎君墓”,“衙前农民协会委员之一”等大字。后来,沈玄庐特为在东岳庙内设立的“成虎堂”,写了挽联:“为群众而牺牲,问耕耘,不问收获;振义声于陇亩,见锄锨,如见须眉。”

衙前农民运动虽然被反动当局镇压下去,但它是中国共产党最早领导农民运动的一次尝试。1922年6月,中共中央执委会书记陈独秀在给共产国际报告中,明确记载:“浙江方面组织八十农村的农民协会反抗地主,被军警解散,死伤数人。”1926年12月,中共江浙区农民运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决议中称赞:“萧山农民,正式组织农民协会以反抗地主,实为全国农民运动的历史上最先发轫者。”

下一章

复制

评论内容

评论时间

登录

加入书架

批注

保存

这个世界上的大多数人,有的都只是拼尽一生的力气去活着的人生,也许在生命的尽头,每个人都发现变成了自己不曾想这个世界上的大多数人,有的都只是拼尽一生的力气去活着的人生,也许在生命的尽头,每个人都发现变成了自己不曾想…

logo

掌阅AI阅读助手

掌阅AI阅读助手将人工智能技术与海量优质出版物融合,构建出卓越的语义理解、内容总结和信息抽取能力,意在帮助用户更高效的发现知识、理解知识和使用知识。

知道了

7.46%

上一章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字体

笔记

  • 护眼

    翻页方式

    覆盖
    滑动

    行间距

字体选择

细字体

字体设置

系统默认

细字体

加粗字体

《中共党史百人百事(第二版)》

肖甡

共207章
努力加载中...
目录
编辑
回复
删除
复制
取消
暂无划线,阅读页面长按可添加
暂无批注,阅读页面长按可添加
暂无书签
划线
批注
书签
编辑
回复
删除
复制
取消
大图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