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周恩来与黄埔军校
周恩来(1898—1976) 江苏淮安人。1919年留学日本回国,领导天津学生参加五四爱国运动。1920年先后留学法国和德国。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共旅欧支部的负责人。1924年秋回国,任中共广东区委委员长、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政治部主任等职。1927年3月领导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是中共第五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治局临时常委。大革命失败后,参加领导南昌起义,任中共前敌委员会书记。是中共第六届政治局常委、组织部长、军委书记。后任中共苏区中央局书记、红军总政治委员兼红一方面军总政委、中革军委副主席。参与红军长征的组织领导工作。1936年12月作为中共全权代表,为实现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作出了重要贡献。后以中共首席代表的身份,同国民党谈判,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抗日战争时期,历任中共长江局副书记、南方局书记,长时间住在国民党统治区,从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工作。1945年当选为中共第七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解放战争时期,参与人民解放战争的领导工作。新中国成立后,担任政府总理兼外交部长,中央军委副主席,第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二、三届全国政协主席等职。是中共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副主席。在发展国民经济、外交、统一战线、科学文化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文革”中,在极其困难的处境中,为保护老干部,为争取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正常进行,作出了卓越贡献。主要著作收入《周恩来选集》、《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周恩来军事文选》。
军校政治部第三任主任
孙中山接受苏联、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效仿苏联红军,1924年5月在广州创建了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并在军校设立了党代表制度和政治部机构,使之成为一所新型的军事学校。
黄埔军校旧址
中国共产党对于黄埔军校的筹建及政治工作极为重视。应军校总理孙中山和党代表廖仲恺的邀请,先后派出许多共产党员参加了这些工作。在创建初始,担任政治部副主任的共产党员张申府,极力推荐正在德国留学的周恩来出任军校政治部主任,得到孙中山和廖仲恺的首肯。1924年9月,周恩来从欧洲归国到达广州,初任中共广东区委委员长兼宣传部长,随即被派往黄埔军校任政治教官,主讲《政治经济学》。11月,周恩来出任军校第三任政治部主任。前两任为戴季陶和邵元冲,他们都是国民党员。
周恩来上任伊始,正值军校两个教导团成立,政治部工作十分忙碌。他一到职,就尖锐地批评:“过去黄埔军校政治部是个空架子,学校也没有多少真正进步的政治工作可言”,“今后我们必须努力改变这种状况,真正在军校推行列宁创造红军的经验。”周恩来首先雷厉风行地扩大和健全组织机构,政治部增设指导、编纂、秘书3个股。为了充实政治部的力量,他从学生队中选调蒋先云、李之龙、王逸常、杨其纲、洪剑雄等一批共产党员,担任政治部的见习干事。在周恩来主持下,重新制订了政治教育计划,把政治教育提升到与军事训练同等重要的地位。政治教育的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生动活泼,除讲授政治课外,经常开设政治训练班和宣传研究班,举办政治演讲会、报告会和讨论会,进行政治问答,以及组织各种宣传活动。政治部除向学生宣传《向导》、《中国青年》等刊物,还出版发行多种书报期刊,编写大量通俗的辅导教材。这些政治教育活动,使过去死气沉沉的政治工作,真正活跃了起来,逐步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政治工作制度和政治教育制度。通过政治教育,着力宣传马列主义和三民主义、三大政策,实质上变成了爱国主义和革命精神的教育,大大激发了全校师生的革命热忱。校长蒋介石对周恩来的工作给予充分的肯定与支持,许多工作都交由周恩来主持。卓有成效的政治部工作,使军校的面目一新。从严格意义上说,中国共产党从事军事活动是从黄埔军校开始的。
周恩来经常给学员讲课,深入浅出,逻辑性强,又能旁征博引,生动形象,很受学员们的欢迎。他还和学员们打成一片,除了给学员讲课外,亲自参加听课和讨论,及时回答学员们的提问。他经常巡夜查铺,对学员关怀备至,体贴入微。年仅26岁的周恩来身着军装,英俊潇洒,朝气蓬勃,尤其是他对工作认真负责,事必躬亲的作风,谦和诚实的态度,以及严于律己,言传身教的品格,赢得了学员们的敬爱,称他是最好的老师。
周恩来于1925年2月随第一、二期学生参加第一次东征。是时,军校设立了前方和后方两个政治部,前方为周恩来,后方由共产党员包惠僧代理。9月,实行校、军分离,周恩来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政治部主任兼第一军第一师党代表,但仍以中共广东区委常委兼军事部长的身份,继续领导军校的政治工作。1926年3月中山舰事件后,才完全离开军校。周恩来在军校前后近两年时间,他对政治教育工作的杰出贡献,实开黄埔军校的新风。
关心军校的党组织建设
中共中央和中共广东区委十分关心军校的党组织建设。1924年秋,军校成立了党的秘密组织——中共黄埔支部,隶属中共广东区委军事部领导,由周恩来直接负责。他亲自介绍黄埔学生中的优秀分子加入中国共产党。各级党代表的设立,各种人员的选拔与培训,多是由周恩来协助廖仲恺来敲定。
周恩来在广东区委军委工作期间,十分重视共产党员的政治思想教育。每星期日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召开党小组长以上和积极分子的报告会或演讲会,周恩来、恽代英、萧楚女、毛泽东、邓中夏、彭湃等经常来作形势教育报告。周恩来每次都作有关军事运动和国内革命形势及其他政治报告,鼓励大家努力学习,提高政治思想水平,为革命作出应有的贡献。
为了团结革命军人,扩大革命势力,在周恩来的支持和关怀下,1925年2月正式成立了“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这是以黄埔军校为中心,联合各军事学校和部队进步青年军人的进步团体,会员迅速发展到2000人,蒋先云、王一飞、李之龙、周逸群、徐向前、陈赓、许继慎、左权等,都是该组织的主要成员。这个组织在团结各军,宣传民众,打击国民党右派组织“孙文主义学会”等方面,发挥了先锋作用。
随着革命统一战线内部斗争的加剧,蒋介石制造中山舰事件,逮捕黄埔军校和第一军的共产党员。事发后,周恩来对蒋介石的倒行逆施给予坚决的斗争,迫使蒋介石释放了被捕的共产党员。1926年四五月间,周恩来主持了大佛寺政治训练班,将前被扣押的共产党员集中培训3个星期,他亲自担任班主任,并多次讲话,要求学员在军队中起模范带头作用。
开展东征军的政治宣传工作
周恩来率领政治部人员参加第一次东征,政治部总是走在队伍前面,而周恩来又总是走在政治部的先头。政治部在鼓舞官兵士气,瓦解敌军的战斗力等方面,很快树立起政治工作的信誉,使东征军的实力大增。周恩来领导政工人员,常在宿营地组织军民联欢,他亲自出席了东莞、海丰等县欢迎东征军的群众大会,并发表讲话。他在东莞市民大会上讲话指出:黄埔军校的力量太小,“若无人民援助,仍不足负重大责任。故本校极希望东莞人民通力合作,以促革命成功。”东征军开展对群众的宣传工作,对于保证东征的胜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周恩来回顾这段历史时说:“政治力量超过了敌人,提高了战斗力,保障了军队本身及军队与人民的团结。”
第二次东征期间,周恩来任东征军总指挥部政治部主任。在他的统率下,组织了庞大的政治宣传总队,进行演讲、散发传单、张贴标语,及一切宣传工作。周恩来为政治宣传总队制定了《战事政治宣传大纲》,明确规定东征军宣传工作的基本任务,对本军,对民众和对敌军的政治宣传工作,都做了详细的部署和安排。经过政治宣传,参战的广大官兵,精神面貌为之一新。周恩来除指挥和鼓动部队作战外,还指挥各地农民协会武装配合,使东征军捷报频传,连克东江地区各县。攻打惠州城,在久攻不下的情况下,周恩来以党的名义,密令共产党员组织敢死队,终将惠州攻下。参战的苏联军事顾问夸奖说:“惠州要塞实际上是共产党人拿下的,他们的意志比攻不破的城墙还要坚硬。”
在两次东征中,周恩来都是亲临前线,冒着枪林弹雨,冲锋陷阵,与广大官兵同甘共苦,身先士卒,言传身教,成为黄埔军校广大师生学习的楷模。周恩来在军校第三期开学典礼上,高度赞扬了以共产党员为代表的黄埔军校师生们的光辉业绩,并且表示:军校的精神,“从诸位的思想行动上,传到全国革命青年的身上,我相信将来中国的革命,一定有成功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