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 陈乔年与北方革命运动

陈乔年(1902—1928) 安徽怀宁人。陈独秀次子。1920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2年秋加入共产党,是中共旅欧支部执行委员。1923年赴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1925年秋归国,担任中共北京地委(后改为北方区委)组织部长,协助李大钊领导北方革命运动。1926年3月,参与领导北京学生反对段祺瑞的斗争。1927年任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党的八七会议后,任中共湖北省委组织部长。后调至中共江苏省委工作。1928年2月在上海被捕,6月英勇牺牲。
中共北京区委书记
陈乔年1923年从法国勤工俭学转入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在校期间,就表现出卓越的领导才干,先后担任第四期中共旅莫支部国际状况问题研究会主任、编辑委员会委员,第五期中共旅莫地执委委员兼文化部主任、训练部主任,第六期中共旅莫地执委书记等职。
五卅运动后,国内急需干部人才,中共中央致函中共旅莫地执委,希望组织旅莫学子分期分批回国。陈乔年奉命于1925年秋第一批回国,同行有李富春、林育南、关向应等12人,陈乔年任组长。回国后,陈乔年奉命担任中共北京区委兼北京地委书记。此时,李大钊以中央委员身份为中共驻北京代表,负责指导北京党的工作。陈乔年协助李大钊领导北方的革命运动。
为贯彻中共四大关于建立和加强党组织的决定,北京区委兼地委在各地发展党的组织,宣传党的政策。截至1925年9月,已建立了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数十个支部,发展近百名党员,还组织了唐山、保定、天津、郑州、洛阳等7个地委和上百个独立支部。10月初,根据中共四届执委会第二次扩大会议的指示,北京地委不由区委兼任,北京区委兼北京地委改组,成立北方区执行委员会,负责北方地区党的工作,李大钊任区委书记,陈乔年改任组织部长。新成立的中共北京地委书记由北方区委宣传部长赵世炎兼任。到1926年,北方区管辖范围扩大到北京、直隶(今河北)、山西、东北3省(辽宁、吉林、黑龙江)、陕西、甘肃和三特区(绥远、察哈尔、热河)等广大地区。

1925年11月,北京各界在故宫神武门前集会的情形
北京区委十分重视宣传教育工作,从1925年秋起,将《政治生活》周刊改为北京区委机关刊物,发行量由1000份增至3000份,该周刊成为北方青年群众中最有影响刊物之一。为了培训北方党团基层干部,1925年10月至12月,在李大钊等主持下,北京区委秘密创办了全党最早的一所党校,学员有50名,罗亦农任校长,陈乔年担任大部分讲课任务,讲授《马克思的阶级斗争学说》、《党的建设》、《世界革命形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等课程。
参与发动“首都革命”
国民党二大以后,在中共北京区委的帮助下,北方国民党地方组织纷纷建立,党员发展到1.4万余人,其中北京所辖9个区党部、90个区分部,党员2600余人。国民党北京特别市党部,名义上由国共两党组成,实际上是在中共领导下进行工作的。1925年3月,中共北京党组织联合国民党左派发动30万群众参加孙中山的悼念活动,散发了许多传单,形成了一场空前规模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宣传运动,给民众以深刻的教育和影响。
在五卅运动的推动和影响下,1925年下半年,北方地区反奉倒段的呼声日趋高涨,发展为波及全国的反奉运动。中国共产党利用第二次直奉战争军阀之间的矛盾,提出武装平民、打倒奉系军阀、废除不平等条约、建立平民的革命政府的口号。11月初,李大钊主持召开中共北方区委会议,根据党中央的战略意图,会议决定发动一次推翻段祺瑞政府,建立国民政府的斗争。陈乔年认为,革命时机尚未成熟,群众组织还不够完备,因而不同意区委的决定。但会议通过立即发动“首都革命”的决定,并成立了由赵世炎、陈乔年、陈为人等5人组成的临时行动委员会,赵世炎任党团书记。陈乔年并未因个人的意见被否决而消极怠慢。
在中共北方区委和国民党北京执行部的周密准备下,11月28日,爆发了“首都革命”。数万民众齐集神武门,游行队伍包围了段祺瑞执政府和段宅,挥舞“打倒军阀政府”、“建设国民政府”、“解散关税会议”等旗帜,并散发《北京共产党宣言》、《中共北方区委宣言》、《建国宣言》、《告国民军书》等几十种传单。双方相持了3个小时。示威群众提出段祺瑞辞职,解除执政府卫队武装等要求,并决定次日下午在天安门召开国民大会。29日下午,5万多群众在天安门前举行大会,要求组织国民政府,开国民会议,废除不平等条约,会后举行了示威游行。
“首都革命”虽未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但毕竟是中共北方区委领导下,北京民众进行的一次夺取政权的英勇尝试,显示出共产党是真正代表民族利益的党,标志着北方民众受共产党宣传教育的新觉醒。
“三·一八”惨案的勇士
1926年3月12日,日本帝国主义的军舰帮助奉系军阀,攻击天津大沽口炮台,迫使国民军开炮还击,将日舰驱逐大沽口。事件发生后,日、英、美等8国公使,以此为借口,蛮横地向段祺瑞政府提出所谓“最后通牒”,限44小时内答复。这种明目张胆的侵略行径,激起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
针对帝国主义的强盗行为,3月16日,中共北京地委在北大一院召开党的活动分子会议,商讨对策。陈乔年、陈为人、陈毅等100余人到会,李大钊做报告,要求发动各界群众行动起来,与帝国主义和军阀政府斗争到底。根据会议决定,国民党北京特别市执委会、北京学生总会、北京总工会等200多个团体代表于17日在北大三院召开联席会议,决定在通牒限期(18日正午)未满以前,18日在天安门举行国民大会。联席会议后,与会代表分赴国务院和外交部请愿,有数人被卫队刺伤。
在中共北方区委和国民党政治委员会北京分会的组织领导下,3月18日,北京80多所学校和140多个团体共3万余民众齐集天安门广场,召开“反对八国通牒国民示威大会”。会后,2000余人举行示威游行,李大钊、赵世炎、陈乔年、王一飞、陈为人、陈毅等率领游行队伍行至执政府请愿。段祺瑞不但不予接见,反指使执政府卫队开枪扫射。顿时秩序大乱,陈乔年在带领群众疏散时,胸部被军警刺伤,他忍着剧痛,继续指挥群众撤退,随后才去苏联大使馆请医生包扎好伤口。此次事件,死亡47人、受伤189人,是为“三·一八”惨案。
“三·一八”惨案,对北京党组织的打击很大,使其陷入十分困难的境地,但是,也痛击了帝国主义和军阀政府的反动气焰,提高了广大群众对军阀政府和帝国主义本质的认识。事件后,中共北方区委和国民党北京执行部,先后搬进了苏联大使馆。北方区委决定,要揭破“三·一八”惨案之阴谋,继续反段宣传与运动,同时要注意秘密工作,以保存并发展自己的实力。在群众运动的冲击下,3月20日,贾德耀内阁被迫辞职,动摇了段祺瑞政权。
陈乔年在北方区委工作期间,环境十分恶劣,敌人采取高压政策,革命活动难以开展,但他始终朝气蓬勃,以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从容应对。经过陈乔年和北方区委的共同努力,北京党组织发展迅速,至1927年2月,党员人数在一年内增长了10倍,全区拥有党员3000余人,其中北京有党员1000余人,为全国党员人数发展较快的省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