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 萧楚女与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

萧楚女(1893—1927) 湖北汉阳人。1919年参加五四爱国运动。1920年在襄阳湖北第二师范学校执教,加入恽代英组织的“利群书社”。1921年参加恽代英组织的“共存社”,在安徽宣城省立第四师范学校任教。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重庆联合中学任教,并创办重庆公学。1923年先后在万县省立第四师范学校、重庆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执教,担任《新蜀报》主笔。1924年任中共中央驻四川特派员,发动领导“重庆国民会议促成会”运动。1925年在上海主编《中国青年》,后到河南工作,任中共豫陕区委候补委员,主编《中州评论》。不久回上海,积极投入反戴季陶主义、反国家主义派的斗争。1926年在广州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任干事,协助毛泽东编辑《政治周报》,是国民党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委员,第六届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专职教员。后任黄埔军校政治教官。1927年在广州遭逮捕杀害。主要著作收入《萧楚女文存》。
农讲所惟一的专任教员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为培养农民运动骨干力量,根据中国共产党的提议,以国民党中央农民部名义,于1924年7月在广州开办农民运动讲习所,讲习期间以1个月为限,学习届满,选派为农民运动特派员。至1926年10月止,共举办了6期。共产党员彭湃、罗绮园、阮啸仙、谭植棠、毛泽东先后负责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
1926年2月,国民党中央农民部决定设立农民运动委员会,以毛泽东、萧楚女、谭植棠、林伯渠、阮啸仙等9人为委员。同时决定扩充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名额,共接纳来自全国20个省区的学生327人(毕业时学生为318人)。3月,国民党中央农民部农民运动委员会召开第一次会议,讨论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问题,决议请毛泽东担任所长;聘请汪精卫、林伯渠、陈公博、甘乃光、张太雷、萧楚女、邓中夏、阮啸仙、罗绮园等为教员。共产党员恽代英、周恩来、彭湃、安体诚、张秋人等,都在农讲所兼过课。

萧楚女在病中为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员解答疑难问题的答案。图为学员抄录的笔记
在第六届农讲所,萧楚女首次来任教,并且是惟一的专任教员,兼代教务主任(教务主任陆沉)工作。早些时候,他参加了第六届农讲所的筹建工作。1926年5月3日,第六届农讲所开学,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员300余人。届时,萧楚女搬到农讲所西斋居住,以坚强的毅力和刻苦的精神,夜以继日地忘我工作。他负责基础理论的教学和学员的思想政治工作,主讲《帝国主义》(14小时)、《中国民族革命运动史》(5小时)、《社会问题与社会主义》(9小时)3门课,并且负责编写这3门课程的讲义和解答问题。此外,他还讲授《封建政治问题》、《国际问题与民族问题》等课程。他的讲课,总是循循善诱,深入浅出,既通俗易懂,又吸引学员,深受学员们的好评。8月,萧楚女率领学员到彭湃领导农民运动的海丰农村参观实习,与该地农运干部直接交谈,使大家增长了丰富的见识。
农讲所采取启发式教学方法,发给学员各种书刊共30多种,凡重要书籍,在阅读之先,由萧楚女于每书要紧部分列出问题,公布出去,然后命学生看书,根究所问,随看随作答案,限期交卷。由萧楚女于答案中选择数份,加以改正,张贴在墙壁上,作为“标准答案”。然后将所有答卷一律发还学生,令照标准答案自行改正其错误。这种方法,有助于学生掌握与钻研。
编写多科教学大纲
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萧楚女十分认真,尽量占有第一手材料,使教材更真实可靠,编写《帝国主义讲授大纲》时,为了保证统计数字的准确性,他翻阅了《新青年》、《向导》、《中国青年》、《东方杂志》、《总商会日报》等20多种中外书报。
《帝国主义讲授大纲》,共分3个部分。第一部:“帝国主义之由来”,着重讲近代国家与资本主义之发生、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生产制之进展及其矛盾性。第二部:“帝国主义之性质”,着重讲企业膨胀与组织外围之重要、帝国主义之出生。第三部:“帝国主义将来的命运”,着重讲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分赃条约、反帝国主义的联合战线。大纲结论是:资本主义的弊端及其反帝联合战线,决定帝国主义的存亡命运。
《社会主义概要讲义大纲》,共分4讲。第一讲:“资本主义与社会问题”,着重讲资本主义的发生、资本主义制度之特征、阶级斗争、资本主义的危机。指出:资本主义自身的矛盾,“不能不向世界上去争夺市场、投资地、原料出产地而发生残酷的国际帝国主义瓜分地球的封建争霸之战。”第二讲:“空想的社会主义与科学的社会主义”,着重讲马克思和他的反对派、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专政。第三讲:“从第一国际到第三国际”,着重讲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前后的历史发展、列宁主义的基本内涵。第四讲:“曙光在我们面前”,着重讲共产主义不是乌托邦,并回答当前所有的现实问题。
《中国民族革命运动史讲授大纲》,叙述了中国近代80年来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史实,着重说明运动的起因与结果,分析运动的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为今后的斗争提供有益的借鉴。讲授者对中国近代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都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认为:太平天国运动的根本动机,“是种族的、单纯的‘排满’思想”;洪秀全、杨秀清等领导人,都是“不得意之士大夫”;由于太平军无组织无训练,“所以才容易被人击败”;它“是一幕‘农民打农民’的悲剧”。认为:“戊戌政变在实质上,为统治阶级之内讧的斗争”。义和团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是“有价值之民族运动”,“影响中国民族与帝国主义之关系甚大”。认为:五四运动“打破了中国人素来的封建思想及人民不问政治的误谬心理”,是“思想革命”,而五卅运动“才是中国人民第一次表示力量的运动”,是“真正群众的国民革命运动”。
扶病回答学员的提问
在农讲所期间,萧楚女连夜赶写讲义,带病坚持上课。有一次,他在课堂突然吐血,学员搬来椅子请他坐下,劝他休息,他说:“人也要像蜡烛一样,在有限的一生中,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给人以光明,给人以温暖。”“我是不能休息的,我少上一小时课,你们就要浪费好多小时。”说完,他继续坚持讲下去。
除了学校工作外,萧楚女还要抽出时间,参加许多社会活动,或到各革命团体去讲演,或给省港大罢工工人讲演,或到广东大学讲课和做报告,或到干部训练班、政治讲习班、青年训练班等许多基层讲课。
萧楚女在农讲所的工作,一直十分紧张、辛苦,因过度劳累,引起肺病复发,后来病情恶化,需要静养。在毛泽东的关怀下,住进了东山医院。他躺在病床上,仍支撑着工作。1926年7月6日,萧楚女扶病写道:“各位同学所提出的疑纸条积压太多,我又因肺病须静养,一时不能多说话,这未免使大家很失望。现在且先拣简单的笔答于下,其须多言方能明了者,则请俟我稍好再同大家细说。”对学员们提出的疑难问题,比如唯物论与唯物史观如何分别?中国国家主义派历史如何?阶级斗争的结果怎样?帝国主义政策的基础是什么?等等,他都一一作了笔答。在回答“中国国民革命何以是世界革命之一部分”时,写道:“因为资本主义的基础,建立在掠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等经济落后的国家。中国即为世界资本主义‘养生料’之一。故中国革命成功,即为推翻资本主义的世界革命中之一部分的工作成功。”并指出:“俄国革命成功的意义,即为全球六分之一的面积上取消了资本主义。故为世界革命发展成功之惟一根基地。”在回答“阶级斗争的结果怎样”时,写道:“阶级斗争的结果,是使无产阶级得到战术上的训练和扩充他们的势力。若在无产阶级革命之后(如苏联),阶级斗争取‘无产阶级专政’之形式以表现时,则其最后之结果,即为消灭一切阶级。”
学员们对专任教员萧楚女的敬业精神无不为之感动。数十年后,第六届学员郭绍仪回忆说:“他讲的课程,都有讲义发给学员,他解答的问题,都写成大字报张贴在课堂的墙壁上,让学员们抄写。”毛泽东深情地称赞萧楚女说:“我是很喜欢他的,农民运动讲习所教书,主要靠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