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图章”效率高
1988年6月,上海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市外国投资工作委员会(简称市外资委)正式成立,市长朱镕基兼任市外资委主任,副市长黄菊兼任副主任,实行“一个机构、一个窗口、一个图章”,为外商投资者提供“一站式”各种行政服务。市外资委的成立和卓有成效的工作,在全世界面前树立起上海办事效率高、环节少的新形象,得到了外资企业的一片叫好,进一步加快了上海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步伐。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上海确立了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战略,吸引外商投资、加快利用外资是实现这一战略的重要内容。当时上海利用外资工作取得一定进展,但与改革开放先行的省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一方面是外商急于来沪投资,另一方面却是审批手续繁琐缓慢。一个外资项目的审批往往要经5个委办、20个局,盖40多个图章,最多时则要盖126个图章。100多个图章一个个敲下来,外商逐门奔走,不胜其烦,投资热情早已凉了一大半!所以当年流传一句话,叫上海人“精明不高明”(clever but not smart)。要对这种形象加以彻底改变,政府部门首先面对的问题就是怎样从一个“衙门”变成一个服务机构。具体来说,就是要建立一个简化投资审批手续,具有综合性、权威性,为外商提供“一站式”服务的外商投资工作机构,以彻底改善上海投资环境。
![](https://bookbk.img.zhangyue01.com/group61/M00/5A/70/CmQUOF7zL0-ETr4WAAAAAF9SJh0822211083.jpg?v=IJ2tDSj9&t=CmQUOF7zL08.)
1988年6月,上海市外国投资工作委员会成立
朱镕基担任上海市市长后,着手推动“一个机构、一个图章”改革。在他来上海工作之前,国务院副总理谷牧曾经对他说,上海这个地方搞1个项目,100多万美元,要盖100多个图章,这是不行的!要简化审批手续,搞一个“一个图章”机构,以方便外商在上海投资。1988年4月,朱镕基当选为上海市市长,他发表讲话指出,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必须成立一个新的机构,真正实现“一个图章”对外,24小时都要办公,使所有的外商认为上海项目审批的手续是完全符合国际惯例的,是效率最高的。5月,市外资委举行第一次预备会议,强调“振兴上海的希望很大程度寄托在市外国投资工作委员会这个机构上……不采取大动作把上百亿美元外资引进来,上海的根本面貌改变不了。要下决心投入力量,把最强的干部调到这个机构来,一下子搞上去,改变上海在外面的形象和信誉”,“只有吸引外资上去了,上海才有希望,浦东才能真正开发。”6月10日,市外资委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正式成立并开展工作。市外资委负责审批投资额在500万美元以上、3000万美元以下的外商投资项目,指导并监督各区、县、局对500万美元以下外商投资项目的审批工作,做好服务工作。
市外资委的办公地点选择也有讲究。当时没有把市外资委设在市政府办公大楼里,这样做有两个考虑:一是可以避免外资委和市政府其他部门设在一块儿,不容易找到;二是避免机关大楼出入不方便,让来访的外商产生心理顾虑。最终办公地点选在外滩中山东一路33号1号楼——一栋百年历史的老建筑里。这栋建筑原来是英国驻沪领事馆,优雅的建筑风格、优美的花园环境,可以很好地显示出上海对中外来宾的友好和欢迎。
![](https://bookbk.img.zhangyue01.com/group61/M00/5A/93/CmQUOV7zL1CEBlJ2AAAAAIhlE60492519698.jpg?v=d_Pk1EwE&t=CmQUOV7zL1A.)
位于外滩中山东一路33号的市外资委办公楼
市外资委从成立第一天起,就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坚持“服务、高效、热情、周到”的行为准则,将项目审批、基础设施建设、企业日常经营等一并纳入“一条龙”服务体系之中,加上全市方方面面的配合支持,使外商投资项目只要通过该委员会的一个图章就完成了全部审批手续。1988年6月,朱镕基在接受香港英文虎报记者采访时提到市外资委说:“如有个项目,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与中日合资的上海尼赛拉传感器有限公司谈判了一年没解决,市外资委接过来,开一个会就解决了。前几天,报纸上报道了上海与美国合作的一个轴承生产项目,经过70天就批准了,也是通过这个机构办的。”不仅如此,外资委还“主动请缨”,成为着力推动上海开放的一个重要引擎。以帮助解决南浦大桥筹资难题为例,20世纪80年代末,上海市委、市政府已经下定决心要在黄浦江上建造南浦大桥,但当时市里财政困难,资金迟迟得不到解决;当时有一些国际金融机构可以进行贷款,但又受到种种制约。当外资委的同志听说人权与环保项目可以成为亚洲开发银行进行贷款的突破口后,马上找来两份材料:一份是当年上海黄浦江轮渡口因大雾而发生拥挤踩踏事件的案例和照片,另一份则是关于浦东急需发展的报告,并带着这两份材料飞去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亚洲开发银行总部所在地)。到了那里之后,市外资委的同志拜见亚洲开发银行的美国董事、日本董事等,并对他们讲,你们说人权项目可以支持,南浦大桥的项目关系到人的生命,这难道不是最大的人权吗?如果上海再有大雾,这种事情还可能发生;但是如果有个桥,这样的事情不是完全可以避免了吗?于是,这个项目得到了亚洲开发银行所有董事的一致支持。亚洲开发银行不仅贷给上海2亿元,还帮助出主意,还有2亿元可以请商业银行参与贷款;剩下的4.2亿元,则由上海市政府自己筹集。这样,南浦大桥8.2亿元的建设资金就有了着落,这也为上海的腾飞立了一功。
市外资委热情周到的服务和积极主动的作为,让境外投资者对上海信心大增,使上海引进外资工作迎来了蒸蒸日上的新局面。1988年前,上海总计吸收外资项目91个,实际利用外资1.18亿美元;而1991年一年的时间里就吸引365个项目,平均每天有一个外资项目进入上海。1990年后,市外经贸委与外资委“两块牌子,一套班子”,以加强相互间的协调与配合。“一个窗口、一个图章”后来在全国各地逐步推广开来,对加大开放步伐、推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