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钢迈向现代化
1978年12月23日,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发表的当天,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投资最多的项目(总投资230亿元以上)——宝钢,在上海长江口畔打下了第一根桩,正式动工兴建,揭开了把宝钢建设成为我国第一个新型现代化钢铁联合企业的序幕。
![](https://book.img.zhangyue01.com/group61/M00/5A/71/CmQUOF7zL1eECz7mAAAAALOk50I425004827.jpg?v=GaW5ReEp&t=CmQUOF7zL1c.)
1978年12月,全国第一家现代化大型钢铁联合企业——上海宝山钢铁总厂正式动工兴建
党中央、国务院十分关心宝钢的建设。早在宝钢项目酝酿期间,邓小平就给予了高度关注和明确支持。1977年5月,主持冶金部工作的副部长唐克向他汇报打算在沿海搞一个现代化的大钢厂,邓小平说:要搞就搞个大的。花点钱,买些现代化的设备回来。1978年10月,邓小平访问日本参观新日本钢铁公司(简称新日铁)君津制铁所时,对新日铁会长和社长说:“就照这个样子,给中国建设一个钢厂。”他还要求日本朋友一定要把先进的生产管理经验介绍给正在这里或即将来这里实习的中国工人(这些工人后来大多参加了宝钢建设)。
![](https://book.img.zhangyue01.com/group61/M00/5A/71/CmQUOF7zL1eEFtUsAAAAAA8Zaes251129408.jpg?v=6UVzRA7w&t=CmQUOF7zL1c.)
上海宝山钢铁总厂建设初期的情景
宝钢开工建设后不久,即遭遇全国大规模压缩投资建设项目,面临是否停建甚至下马等种种议论。中央对此十分关心,委托陈云于1979年5、6月间专程到上海实地调查研究。经过“交换、比较、反复”,三次反复调查和认真研究,6月,在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专题讨论上海宝钢问题时,陈云提出了八点意见,明确指出:宝钢建设只能搞好,不能搞坏。会议决定,为服从调整需要,整个建设工程继续进行,但分两期实施。1984年2月,在宝钢建设进入关键阶段,邓小平到宝钢建设工地了解情况,并为宝钢题词:“掌握新技术,要善于学习,更要善于创新”。1985年9月,宝钢一期工程建成投产。在一期工程完成后,1992年4月、2002年12月宝钢又先后完成第二、三期工程建设。与此同时,宝钢重视环境保护,实施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追求可持续发展,是中国冶金行业第一家通过ISO14001环境贯标认证的企业,也是中国冶金行业和上海市首家获得“国家环境友好企业”称号的企业。
40年来,宝钢走出了一条中国国有企业做强做大的改革发展之路。
宝钢投产后,置身于国际竞争的大环境,坚持实施“走出去”战略,大力开拓国外市场。从1993年起,宝钢在全世界11个国家、地区设立了14家控股、全资子公司,包括与巴西铁矿石巨头CVRD公司合资成立了宝华瑞矿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同时,构建起宝钢出口产品遍布五大洲的海外分销系统和跨国销售网络,提高了宝钢资源全球化配置的能力。在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同时,宝钢联合重组上海钢铁企业,大力推进老企业的改革。1998年11月,宝钢与原上海冶金控股(集团)公司、上海梅山(集团)公司实施联合重组。按照国家提出的建设我国钢铁精品基地和钢铁行业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研发基地的要求,以发展钢铁精品和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导向,大力淘汰落后工艺装备、推进结构调整。宝钢在整合上海钢铁企业的同时,还进行市场化的跨区域并购,兼并重组了广钢、韶钢、八一钢铁等国内钢铁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
![](https://book.img.zhangyue01.com/group61/M00/5A/92/CmQUOV7zL0iEYYeoAAAAADVptHs667589973.jpg?v=e6V10IZC&t=CmQUOV7zL0g.)
宝钢生产的精品钢材
“要好钢,找宝钢”。作为改革开放的产物,上海宝钢从成立之日起,就着力推进改革创新,大幅提升钢铁制造生产工艺技术水平,着力建成我国现代化程度最高、工艺技术最先进、规模最大的钢铁精品基地。经过不断探索创新,宝钢已形成普碳钢、不锈钢、特钢等三大产品系列,产品集聚在汽车用钢、石油管线钢、钻杆、冷轧硅钢、不锈钢、高合金品种钢和高等级建筑用钢等,成为国内市场的紧俏商品,并得到国际市场的认可。其中汽车钢板占据了国内市场半壁江山;高强度石油钻杆、油井管被国内各大油田普遍采用,国内市场占有率分别达50%和25%以上,并出口到中东、欧美等市场;造船板通过了9家国际船级社的质量论证,产品覆盖大型船舶整船供应范围;钢帘线盘条得到世界最大钢丝制品生产商贝卡尔特的认可,成为其战略供应商;高等级建筑用钢用于特大型桥梁工程——苏通大桥,打破了国外先进企业的垄断,获得斜拉索用钢全部供货合同。此外,宝钢还为“神舟”四号、五号、六号航天飞船关键部位提供了耐高温用材,为中国航天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宝钢的建设和发展,使我国钢铁工业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一下子缩短了20年,成为我国钢铁业自主创新的缩影,开创了中国钢铁工业发展的新模式。经过多年艰苦创业,宝钢创出了世界一流业绩。自2003年起,多次进入《财富》杂志世界500强,并引领中国钢铁工业走上了现代化发展之路。宝钢的发展历程充分印证了邓小平当年高瞻远瞩的断语:“历史将证明,建设宝钢是正确的。”
2016年,根据中央安排,宝钢集团和武钢集团联合重组,成立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宝武集团),并于12月1日在上海揭牌。至此,一家总资产超过7000亿元,年产能达到6000万吨,规模位列全球第二的钢铁“巨无霸”诞生了。宝武集团的成立,开创了中国钢铁企业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如今,在位于浦东新区世博大道1859号的中国宝武大厦里,新时代宝钢人仍在续写着“再创一个宝钢”的故事——勇于实践,闯出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切实承担起提升中国钢铁行业国际影响力的使命;并在打响“上海制造”品牌的过程中不断创新,推动上海品牌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