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A股第一股飞乐音响和B股第一股电真空在上海仪电诞生
摘要:
“飞乐音响”股票是新中国证券市场从无到有的突破口,在中国金融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飞乐音响”使上海有了第一家股份制企业,第一家向职工和社会公开发行股票的上市公司,第一家实现柜台交易流通股票的公司,创造了中国股市的诸多第一。电真空B股的发行和上市交易,使上海与国际市场更加接近,已载入中国金融改革开放的史册。
中国改革开放刚刚起步时,有关经济体制改革的讨论正在全国展开,发行股票“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还争得热火朝天。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为了广泛动员和集聚社会闲散资金,扩大生产规模,为国家经济建设发展服务;为了充分发挥市场机制,打破条块分割和地区封闭,促进资金横向融通、经济横向联系,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为了扩大我国利用外资的渠道和方式,增强对外吸纳能力,有利于更多地利用外资和提高利用外资的经济效益,收到“用外资而不借外债”的效果,飞乐音响和电真空两家公司,尝试通过发行股票进而上市募集资金,为新中国证券市场带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观念革命和有益探索。
上篇:新中国A股第一股——飞乐音响
一、时代背景
20世纪80年代初,上海电声总厂是上海仪表局系统的一家以生产喇叭为主的工厂,主要给电视机厂做配套,还生产音响设备。像当时所有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企业一样,电声总厂只需按计划完成生产任务,企业经营按部就班。但身处激荡起伏的变革时代,电声总厂的经营者们开始谋划开拓新的经营思路。当时,改革开放使人们的生活水平慢慢提高,人们对娱乐活动的需求也不断上升。上海街头开始出现了“音乐茶座”这样的新鲜事物,生意十分红火,市面上对音响设备的需求越来越大。
二、面临的问题
市场这么好,怎么乘势而上做大规模?上海电声总厂决定要进一步扩大音响生产,拓展市场,同时萌发了在原有工厂下建立上海飞乐音响公司的念头,目的是帮助客户设计和安装扬声器。要扩大再生产,没有资金是行不通的,但电声总厂缺的就是资金。如何解决资金来源,这成为当时企业再发展中面临的大问题。经过请示,上级同意了扩大音响生产的想法,但明确表态:资金上要自己想办法。
三、主要做法和成效
1984年上半年,电声总厂经营者偶然听到一些老工商业者聊天时提到,旧上海很多民族企业都用股票来集资。第一次听说股票这个东西,企业经营者对这个新生事物很感兴趣,也深受启发,当时就提出了股份制的构想——企业拿出一元,向企业内部职工集资一元,既解决资金问题,还能把职工的利益和企业的命运捆绑在一起,达到调动职工积极性的目的。
1984年面值50元的上海飞乐音响公司股票
当时的上海,理论界一直都在探讨如何利用股份制搞活企业,这为电声总厂率先“尝鲜”打下了较好的舆论基础。实际上,那时候人们头脑中还没有真正意义的股票概念,大多数人将它等同于国库券。严格意义上讲,当时的飞乐股票更像是一种债券。
经过多方努力,1984年11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批准由上海飞乐电声总厂、飞乐电声总厂三分厂、上海电子元件工业公司、工行上海市分行信托公司静安分部发起设立上海飞乐音响公司,向职工及社会公众发行股票。紧接着,飞乐音响趁热打铁,提出股票“保本保息,股份可转让”。当时正值改革开放后全国第一次物价大调整,飞乐音响预设的股息高于银行同期存款利率,因此内部职工都积极入股。批复第二天,《新民晚报》一则“上海飞乐音响公司18日开业接受个人和集体认购股票发行1万股,每股50元”的报道,将筹资人群直接放开至社会公众。11月18日,上海飞乐音响公司隆重召开成立大会。
在当时,发行股票是一件新鲜事,许多工作无章可循,都是从无到有慢慢摸索。在发行股票时,由于当时谁都不知道股票的样子,只能费尽周折,找来解放前上海南洋卷烟厂的股票样张,几乎没有更改地翻制成飞乐音响的股票。在工商登记企业执照时,由于没有股份制企业这一类别,企业最终按集体企业的性质登记。发行当天,上海飞乐电声总厂门口摆出了一张桌子,发行人员背着钱箱、股票箱,当场收钱、开票。许多人早早前来排队购买,队伍排成了一眼望不到头的长龙,盛况空前。一天之内,飞乐音响公开发售的股票便被哄抢一空,成功发行。飞乐音响共发行股票1万股,每股面值50元,共计50万元,其中35%由法人认购,65%向社会公众公开发行。飞乐音响这次发行的股票,没有期限限制,不能退股,可以流通转让,被视为我国改革开放新时期第一张真正意义上的股票。
“墙内开花墙外香”。路透社记者马克·奥尼尔从北京向国外发出了飞乐音响发售股票的新闻。这条不足500个英文单词的消息,引起了国外媒体的广泛关注,在世界各大媒体醒目位置刊登或黄金时段播放。《美国之音》《日本经济新闻》《朝日新闻》等重要媒体,把这则信息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大突破,纷纷进行了详细报道。比如,日本《朝日新闻》发表整版评论,声称中国企业将全面推行股份制,中国经济终将走向市场化。
1986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举办了一次高规格的金融研讨会。时任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的约翰·凡尔霖在接受邓小平同志会见时,送了他一张纽交所的证章和证券样张,邓小平则将一张面值50元的飞乐音响股票回赠给客人。事后,约翰·凡尔霖将所赠飞乐音响股票过户到自己名下,成为拥有中国股票的第一个外国人。时至今日,约翰·凡尔霖的第一张飞乐音响股票仍摆放在纽交所的橱窗里,作为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宝贵见证。当时,邓小平的这一举动无疑给了襁褓中的中国股市以莫大鼓励,国际社会甚至发出了“中国与股市握手”的惊呼,飞乐股票因此有了“中国改革开放第一股”之称。
四、经验启示
飞乐音响作为中国最早发行的股票,率先实现了柜台交易流通,创造了中国股市的又一项第一。这一小小的举动当时并没有引起人们过多的注意,但率先探索的步伐是超前的,那时距离新中国资本市场正式开启的标志——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还要早整整六年。在飞乐音响的率先探索下,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在上海浦江饭店正式挂牌成立。当时上市交易的有30种国库券、债券和被称为“沪市老八股”的8只股票。这8只股票分别为延中实业、真空电子、飞乐音响、爱使股份、申华电工、飞乐股份、豫园商城和浙江凤凰。
飞乐音响作为新中国股票发行史上第一个“吃螃蟹”的公司,无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作为改革开放后我国首个公开发行的股票,不仅突破了一般认为股票是资本主义产物的思想观念禁区,而且成为我国企业试行股份制改革的样本。这次发行股票的行为,既解决了企业再发展所急需的资金,更是使得飞乐音响成为新中国第一家以企业、个人参股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的上市公司,预示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即将到来,拉开了中国证券市场大发展的序幕。
下篇:新中国B股第一股——真空B股
一、时代背景
1986年12月25日,作为全国国企改革试点之一,经上海市人民政府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批准,原行政性的上海市电真空工业公司正式改制为上海真空电子器件股份有限公司。这是新中国国有企业改制为股份制企业的第一家,此举开创了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先河。上海真空电子器件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时,以资产为纽带,把上海灯泡厂、上海电子管厂、上海电子管二厂、上海电子管四厂、上海显像管玻璃厂等五家国有大中型企业合并为一个法人实体,最大限度集中了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
1987年面值100元的上海真空电子器件公司股票
1987年1月22日,经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批准,上海真空电子器件股份有限公司在《文汇报》刊登发行股票的公告,以柜台交易为途径,首次向社会发行A股14.5万股,每股面额100元,1988年、1989年又先后发行A股36.59万股。1990年12月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时,它成为第一批八家上市公司之一,股票简称“真空电子”,是史称“老八股”中的龙头股。当时正值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萌芽期,真空电子作为中国证券市场的开拓者,有力支持了体制转型,支撑了主业发展。
二、面临的问题
20世纪80年末代到90年代初,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黑白电视机虽已相当普及,但并不能满足人们对彩色电视机的渴求。真空电子抓住机遇,用首次发行A股募集的资金,投资建设了上海永新彩色显像管项目。上海永新彩色显像管有限公司快速成长,很快发展为全国高新技术百强企业之一,改变了国内彩管严重依赖进口的局面。真空电子实现了从黑白向彩色显像管的产业升级,经营规模也突飞猛进。
在市场形势逐年向好的大环境下,真空电子的企业经营者想到,如果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能发行外币股票,这样既能吸引外资,又能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但那时一无先例,二无法规,要实现突破,既要冲破传统理念束缚,还要积极配合政府部门全力推进法规政策的改革。
三、主要做法和成效
真空电子委托上海仪表电子经济事务所和申银证券公司展开可行性研究,先后拟定了《发行B股吸引外资,改制为中外合资股份有限公司的方案》《上海真空电子器件股份有限公司(中外合资)章程》等文件,为发行B股做好准备。
1991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开始起草《上海市人民币特种股票管理办法》和《B股实施细则》。在听取上海证券交易所和万国、申银、海通等证券公司及有关部门意见后,两份文件先后历经14次修改完善,分别于11月22日和25日正式定稿。
1992年1月15日,上海真空电子器件股份有限公司经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批准,在《文汇报》刊登增资发行人民币特种股票(B种股票)招股说明书。真空电子增资发行B股100万股,发行价为人民币420元/股(认购时以美元支付,兑换率为5.9262人民币=1美元),每股面额人民币100元,实际募集资金6750万美元。公司总股本增至人民币3亿元,募集资金主要投资彩色显像管玻壳等项目。
1992年2月21日上午9点30分,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大厅,“真空B股”以72美元开盘,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单成交的B股。B股的发行和上市交易使得上海与国际市场更接近,推动更多外国投资者对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增加了解、增强信心。“1992年2月21日上午9点30分”记入了中国金融改革开放的史册。
四、经验启示
从引进外资的角度来看,在当年国家急需外汇时,除中外合资、中外合作等形式外,发行B股探索出了一条筹措海外资金的新路。真空电子通过发行B股募集到的资金,解决了彩管配套玻壳生产资金问题,成功引进了当时急需的技术和设备。从另一个角度看,真空电子B股的成功发行,迈出了中国资本市场国际化的重要一步。此外,真空电子在发行B股之后及时完善了法人治理结构,引进了独立董事,这比2002年颁布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提出此要求,整整早了10年时间。
采编单位: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上海仪电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