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实招 解难题 当好企业“贴心人”
——天津和平区优化营商环境“五个聚焦”的探索实践
【引言】 2014年11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上发表演讲时指出:“市场活力来自于人,特别是来自于企业家,来自于企业家精神。激发市场活力,就是要把该放的权放到位,该营造的环境营造好,该制定的规则制定好,让企业家有用武之地。我们强调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更多从管理者转向服务者,为企业服务,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摘要】 随着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深入,基层政府工作作风有了很大改变,“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正在得到治理,但与构建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的要求相比,很多方面还有巨大的差距。
为系统优化营商环境,天津市和平区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转变政府职能为突破口,在服务企业上持续发力,形成了优化营商环境的“五个聚焦”工作模式。聚集“高效”,着力优化办事程序、建立高效服务机制。全面实行行政许可和公共服务承诺审批,落实“承诺审批、以函代证、函证结合、容缺后补”改革举措,制定统一的实施标准、承诺条款以及工作细则。聚焦“公平”,全面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切实破除地方保护、行业壁垒、企业垄断等障碍。聚焦“真亲”,充分尊重企业家,建立面向企业家的政府决策咨询机制,组织推动服务企业体系建设,着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聚焦“精准”,实施全天候、保姆式一条龙服务,运用问题分类解决机制,提供“量体裁衣”服务,实施“一企一策”,精准帮扶。聚焦“主动”,进一步压实干部服务企业的责任,建立区级、处级、全区干部定向帮扶三级包联责任制,深入一线,直奔问题,一帮到底。2018年,新增企业2885户,同比增长15%;在区内注册办公的国内外500强企业累计达到107家。
【关键词】 营商环境 “五个聚焦”工作模式 企业“贴心人”
一、背景情况
和平区是天津市中心城区的核心区,历史底蕴深厚、经济文化发达、城区环境优美,是全市金融、商贸、教育和医疗卫生中心。辖区面积9.98平方公里,辖6个街道、64个社区,常住人口35.2万。201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20.18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5.3亿元,主要经济指标位居全市前列。先后获得并保持全国文明城区、国家卫生区等30多项国家级荣誉。
高质量发展必须要有高质量的营商环境作保障。近年来,和平区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委、市政府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各项要求,牢固树立“人人都是营商环境,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发展”的理念,从首创“让企业满意在和平”活动,到率先践行承诺制审批、实施马上就办工作法,构建了一批行之有效的营商环境工作品牌。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如何在现有基础上继续深化营商环境建设,实现区域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目标,是摆在和平区委、区政府面前的一个全新课题。为此,和平区深入企业走访调研,发现企业反映问题主要为:党员干部主动服务意识不强,服务方式方法落后,服务企业政策措施与企业实际需求不对称,服务效果不佳等。具体表现在针对企业制定出台的政策配套措施少、可操作性差,往往政策够用但不管用,政策虽好难落实;企业办事审批程序烦琐、耗时长;服务窗口少、等候时间长,智能化、大数据应用不广泛,服务便利性体验差。深入分析原因,主要是官本位思想作祟,很多党员干部对优化营商环境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主动意识和内生动力;有的存在“宁愿不做事、只求不出事”的思想,懒政、怠政;有的创新思维没跟上,上面怎么说、下边怎么做,服务意识差、办事效率低、跟踪帮扶不到位,严重挫伤企业积极性。
和平区委区政府认为,优化营商环境必须从思想上更新观念,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正确处理政府与企业、企业家的关系,做到与企业、企业家同呼吸、共命运,把企业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必须聚焦企业遇到的“痛点”“难点”“堵点”,更好发挥制度的支撑、保障、激励作用,以务实管用的措施打破各种各样的“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为企业创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和发展空间;必须坚持顶层设计创新引领,围绕打造世界级智慧中央活力区定位目标,在“实”字上下真功夫,在“效”字上下大力气,抓小抓长不放松,以“刀刃向内,自我革命”的勇气,聚焦“高效、公平、真亲、精准、主动”十字方针,减“证”破“门”,清“堵”破“难”,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更好激励干部“敢”为“勇”为,打造尊重企业家、服务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努力当好企业“贴心人”。2018年,新增企业2885户,同比增长15%;在区内注册办公的国内外500强企业累计达到107家。
二、主要做法
(一)聚焦“高效”服务,着力优化程序、健全机制
2018年年初,中国人寿投资24亿元购买和平区8万多平方米写字楼,打造中国人寿天津金融中心,企业在仅签订意向购买协议后就希望办理装修改造手续,但按照正规流程,企业需办理243个不动产登记证后方可启动审批程序。时不等人,和平区以该项目为试点率先在天津市启动承诺制审批,在企业承诺下,仅用2小时就完成了2.1亿元的装修改造项目备案手续,为企业缩减3—4个月的办证、审批时间。2019年3月,中国人寿天津金融中心顺利开业。在先行先试该项目后,和平区全面实行行政许可和公共服务承诺审批,落实“承诺审批、以函代证、函证结合、容缺后补”改革举措,制定统一的实施标准、承诺条款以及工作细则。2018年,共办理承诺制审批130件。目前,和平区正在导入信用机制,将信用信息嵌入和平区行政审批系统,实现用企业信用替代信用承诺,促进审批流程更加高效,事后监管更加有效,打造“政府定标准、企业凭信用、过程强监管、失信有惩戒”新型“信易批”审批模式。
2018年,纳税企业反映办税服务窗口少、时间长、人员拥挤等问题,和平区尝试建立了24小时自助办税服务厅,纳税人可随时自助办理发票认证、代开、发售等37项业务,实现了企业365天24小时自助办税,减少了等候和办理时间。为让纳税人“少跑路”,又实施了“自助办税终端进楼宇、进银行”,在创新大厦等企业集聚的4座重点楼宇、5家银行大厅设置自助办税终端37台,实现了辖区全覆盖。截至目前,通过自助办税终端办理发票认证、自助代开等涉税业务达84770户次,提升了纳税人的办税体验。当前,和平区正加紧建设24小时政务自助服务厅,不断拓展24小时自助办事范围,实现企业办事“全天候”。
为让企业、群众少跑路、减负担、降成本,把系列措施固化,当前,和平区正着力落实“五减”“四办”制度性改革。“五减”为“减事项”“减材料”“减环节”“减证照”“减时限”,原来不必要的事项环节全部取消。行政许可事项已由96项减少到88项;取消各类无法律法规依据的证明227种;减少无法律法规依据的办事环节23个;取消无法律法规依据的各类证照27个;298个事项办理时限平均压缩至3个工作日。例如申请“残疾人专用代步车燃油补贴”无须提交户口簿、身份证等证明;“事业单位法人登记中的现场踏勘”等环节取消。“四办”为“马上办”“一网通办”“就近办”“一次办”,提高办事服务效率。对材料完备的做到即来即办、立等可取;依托“天津网上办事大厅”做到政务服务事项“应上尽上、一网通办”;申请人可就近选择街道政务大厅办理业务;最多到大厅一次即可当场受理、当场审批。
(二)聚焦“公平”服务,不断强化法治环境建设
为打破各种各样的“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和平区全面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针对市场准入、政府采购、资质标准等环节,完成199份区级文件审查,切实破除地方保护、行业壁垒、企业垄断等障碍。2018年政府采购合同数1161份,总金额4.99亿元,其中,中小微型企业1147个,占总合同数98.8%;采购金额4.85亿元,占采购总金额97.2%。贯彻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和《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清单以外“非禁即入、非禁即准”。2018年,日资企业海洋网联船务(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刚刚组建,急需扩展经营范围开展业务,但现有政策对此类情况没有具体规定,区相关部门得知情况后,“非禁即准”及时为企业办理注册变更,该企业现已入驻和平区小白楼国际航运服务业集聚区,开拓了新航线。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讲话精神,给民营资本“松绑”加力,使民营企业平等参与竞争,和平区出台了《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十大举措》《和平区关于落实〈中共天津市委、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细则》,从公平竞争、服务便利化、破解融资难融资贵等方面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设立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出台资金使用办法。制定扶持政策操作规范、办事流程,汇编《和平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政策指南》,有力促进了民营经济发展。2018年,新增民营企业1000家;2019年,截至4月底新增民营企业894家,同比增长30.13%,占全部新增企业的96.75%。
为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围绕企业家最为关心的产权保护热点问题,和平区严格规范政府行为。出台《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实施方案》,健全政府守信践诺机制,加大对非公财产的保护力度,明确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地位。面向社会公布“三清单一承诺”,即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清单、政府定价经营服务性收费清单、行政审批前置中介服务项目目录清单,承诺区级涉企行政事业性“零收费”。要求区内执法部门“企业有事不撒手,企业无事不插手”,规范执法,坚决防止随意检查、重复检查和多头检查。2019年对企业开展执法检查频次为4.37%,行政处罚案件93件,坚决杜绝滥用行政权力。目前,和平区正着力制定公平诚信的市场规则,推进多部门联合惩戒工作,努力构建“诚信经营,路路畅通”“一处失信,处处难行”的公平竞争环境。
(三)聚焦“真亲”服务,搭建服务企业家平台渠道
为充分尊重企业家,建立面向企业家的政府决策咨询机制,和平区设立“企业家书记、区长接待日”,架起服务企业家“连心桥”。区委书记、区长与企业家“自由组合、面对面沟通”,探讨解决企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区里可以自主解决的,书记、区长当场“拍板”;需要协调其他部门的,给出明确时限,抓紧协调解决。2018年累计举办各类见面会、恳谈会6场。在和平区政府与北京银行天津分行联合举办的“浇灌金融活水 助力科企成长”政银企对接会上,组织了30家有融资需求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参加,实现意向融资额近亿元。为建立长效服务机制,在和平区楼宇办增设企业家服务科,组织推动服务企业体系建设,着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为进一步拓宽服务渠道,和平区充分利用天津市政企互通服务信息化平台,搭建起“服务网”。将全区1350家企业和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在网上注册开通,实行街道—区级部门—区级领导—市级部门—市领导五级联通,做到问题收集、发起、解决、预警督查全过程痕迹管理、限时办理,实现了网上“马上就办”。对企业和项目单位提出的问题按资金、用地、企业权益和立项审批等方面分类,按街道、区级、市级、市领导四级问题处理机制解决,做到全天候服务、全部门参与、全过程追溯。在平台“政策一点通”子模块中,提供政策服务导航、目录查询、问题检索、政策浏览、政策解读及咨询五大功能,做到一键直通,高效便捷。目前,市级平台正在建立重点企业的企业家“直通车”服务,企业及企业家可在平台直接约见市、区相关部门一把手,甚至市领导。
为服务引导民营等新经济组织,和平区拓展服务维度,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特别是新经济党组织覆盖面广、接触面宽的组织网络优势,广交“党建友”,从“自家人”角度,“帮办、引航、助力”企业发展。和平创新大厦党委,共管理企业党组织19个、党员102名,不断拓宽“党建+服务”内容,协同18个政府职能部门,开展“约定式”智库服务,累计帮助企业解决困难800件次。同时,为增强企业家归属感、获得感,和平区广泛邀请民营等新经济组织企业家成为基层党组织的“党建之友”,举办党建引领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暨企业家培训班,免费请企业家到浙江大学培训。此外,通过“党建之友”联谊会广泛收集企业关注焦点、经营难点,鼓励“党建之友”的民营企业家走上前台参政议政,实施了“三个优先”:优先邀请列席政府组织的听证会、经济运行分析会等政务活动;优先推荐担任“两代表一委员”、行业商会会长等政治、社会职务;优先推荐参与劳动模范、争光贡献奖、优秀企业家等评选,不断引领企业家由“旁观者”转为“参与者”。
(四)聚焦“精准”服务,无缝对接企业真正需求
为做到“真解题”“解难题”,和平区创新落实天津市“双万双服促发展”活动部署,实施全天候、保姆式一条龙服务。运用问题分类解决机制,提供“量体裁衣”服务,对于企业面临的一般性问题,由服务单位按照“马上就办”网上平台办理流程,限时办理反馈。对于企业面临的共性问题,系统梳理,创新方法,形成机制。对于企业提出的特殊问题,由区党政主要领导牵头,实施“一企一策”,精准帮扶。
针对和平区部分楼宇载体老旧,楼宇企业经营发展受限等共性问题,重点实施楼宇品质提升、打造专业特色楼宇和合作招商三项措施。出台《和平区商务楼宇品质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引导扶持楼宇载体更新改造、提升功能,提高楼宇企业市场竞争力。2018年至今,已对14座楼宇给予政策扶持,扶持金额达到3651.33万元。实行“一楼一策”,重点打造中国人寿天津金融中心金融楼宇、万通中心航运楼宇、合生国际大厦智能科技楼宇、创新大厦及保利天汇中心人力资源楼宇、京津国际中心承接首都资源特色楼宇等专业特色楼宇,帮助企业实现差异化经营。实行“产业+队伍+政策+楼宇”一体化招商模式,建立楼宇招商协调工作机制,发挥政府招商与楼宇专业招商互补作用,共同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2018年,引进北京项目100个,京冀资金到位额90亿元,盘活空置楼宇19万平方米,商务楼宇实现全口径税收120亿元,税收超亿元楼宇37座。
针对一些商务楼宇反映“大家都是各干各的、彼此不通气儿,也没个交流沟通渠道”的问题,和平区成立由近50座楼宇参加的楼宇经济发展联盟,促进企业间“需求对接”,实现楼宇间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巨贝公司承租联通公司办公楼转型为商务楼宇,但因业主联通公司办公楼使用时间长、配套设施严重老化,业主和承租方就提升改造项目投资额、出资人等问题未能达成共识。主管部门、楼宇联盟充分发挥协调沟通作用,最终由联通公司出资对楼宇电梯、空调、配电设备等设施进行提升改造,实现楼宇正常运转,形成了合作共赢的良好局面。此外,金融产业联盟、人力资源服务产业联盟,在畅通沟通渠道、对接多方供需等方面也起到了积极作用。目前,商贸、航运、文化、科技等产业联盟也在推动中,进一步促进企业抱团取暖、共商发展大计,形成产业发展强大合力。
针对重点企业提出的特殊问题,和平区坚持“一事一议”“特事特办”。国药控股公司、九江物产集团新调入的高层管理人员,由于学历、职称、年龄等原因无法正常落户,作为“特事”,和平区通过与市相关职能部门协调,尽快“特办”,使企业家安心服务在和平。目前,针对此类企业突破标准、突破区域、突破权限的重难点问题,和平区形成分级协调,难题汇总,区党政主要领导牵头推动的“一帮到底”工作机制。
(五)聚焦“主动”服务,激励党员干部担当作为
为进一步压实干部服务企业的责任,和平区建立区级、处级、全区干部定向帮扶三级包联责任制。全区24位区级领导、56个党政部门、6个街道工作组,聚焦包联企业和重点项目,深入一线,直奔问题,一帮到底。仅2018年政企互通平台共收集问题1253个,问题接办率100%、综合满意率99%。2019年,和平区继续完善服务企业机制,扩大包联范围,深化服务内涵,包联企业数量在2018年基础上增加35%。紧扣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主题,按照重点行业分类,组建5个高质量发展推动组,在帮扶企业的同时,精准掌握行业发展动态,开展以商招商活动,优化包联机制和效果。
为进一步强化干部担当作为,和平区严格落实首问责任制,通过督查夯实服务效果。凡坐落在辖区内的企业,无论规模大小、贡献多少,是否在本区注册,事权在市级还是区级,只要带着事项和问题,不管找到哪个部门、哪个科室,一律首问负责、首办负责,绝不以任何借口推脱。完善督查考核机制,将按时接办率、企业问题解决率、企业满意度等指标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建立第三方机构日常督查检查和区委督查室定期督查的常态化督查机制。由第三方机构对各部门走访企业到位、问题解决、企业满意等情况内容进行电话抽查,定期通报抽查情况。2019年和平区成立了专项督查组,发布督查专报,充分发挥督查“利剑作用”,坚决杜绝“走访式”“慰问式”“表格式”等形式主义做法,真正做到“条条有记录、事事有人盯、项项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为进一步增强干部服务的主动性,和平区将党员干部服务企业作为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重要实践,推动“战区制、主官上、权下放”,将“呼叫”政府服务的主动权放在企业家手中,各职能部门主官面对企业需求“提锅上灶”“应呼报到”。将优化营商环境、尊重企业家、服务企业,作为和平区党员干部学习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将优化营商环境与不担当不作为问题专项治理三年行动紧密结合,铁腕重拳查处突出问题。建立“橙黄蓝牌”预警机制,发现问题及时曝光处理。2018年以来,共计查处各类不作为不担当问题160件,处理190人,其中,党纪政务处分24人,诫勉16人,组织处理4人,通报批评44人,提醒谈话、批评教育102人,形成了有效震慑,用更严更实的服务标准,推动活动向“精、深、细”方向不断迈进。
三、经验启示
1.加强统筹领导,才能做到“真服务、服好务”。优化营商环境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是一项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必须贯彻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的政治原则,从顶层设计上来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和平区委把优化营商环境纳入区域发展整体布局,作为事关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基层组织、政府部门各负其责,组织人事、纪检监察保驾护航,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发挥作用,社会组织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真正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服务企业、服务大局的发展优势。
2.树牢“尊重企业家”理念,才能当好贴心“店小二”。企业家是推动财富创造的主体,只有充分尊重企业家,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打造有利于企业创新创业的发展环境,才能让企业家真正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和信任,激励企业在高质量发展大局中,扛起“国之重器”的责任担当。和平区坚持从思想理念和价值观念入手,坚决破除官尊商微、官大商小的“官本位”意识,树立“人人都是营商环境,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发展”的理念。立足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用好招、出实招,把该给市场和社会的权放足、放到位,该政府管的事管好、管到位,该提供的服务提供得更精准、更贴心,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让企业和企业家有更多精力和更大空间来发展经济、创造财富。这种“宁可自己多跑腿、不让企业多费心”的“店小二”精神,赢得社会广泛赞誉,得到企业和企业家的高度认可。
3.发扬改革创新精神,才能打通“最后一公里”。优化营商环境,归根到底在人,关键在改革、在创新,核心是制度创新。只有紧跟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坚持“刀刃向内、自我革命”,废除一切不利于企业发展的规章制度和陈规陋习,以新理念新模式新制度,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才能不断激发出企业的内生动力和市场竞争活力。和平区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做法,聚焦企业发展的“痛点”“难点”“堵点”,直面自身的弱点和短板,用改革创新举措,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解决企业成长中的“烦恼”,让企业在“哺乳期”开好局,在“成长期”敢闯敢试,在“成熟期”平稳发展,在政企相互依靠和信任中,找到破解现实难题的“金钥匙”。
4.用足用好资源禀赋,才能引来“金凤凰”。对一个区域来讲,资源禀赋既是最宝贵的财富,也是吸引企业、企业家目光的最大优势。和平区充分发挥百年金融、百年商业、百年社区、百年航运“四个百年”的独特优势,持续营造一流营商环境的新优势,在出实招、解难题的同时,利用楼宇经济资源、航运资源等与企业共谋高质量发展之策。“资源+服务”带来的虹吸效应、集聚效应越发明显,在集约利用资源、优化发展环境、打造“立起来的开发区”实践中,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5.保持全面从严治党力度,才能提供“强保障”。营商环境的主体是人,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作为与不作为,企业家往往看得更重,对一个区域来说,这是最根本的“软环境”。和平区始终保持全面从严治党力度,定向包联、行业包联、首问负责等制度一并推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集中整治、不作为不担当问题专项治理双管齐下,“橙黄蓝牌”“容错纠错”同步跟进,既有力度,也有态度。党政一把手亲自上阵、亲力亲为,关键时刻敢于拍板,困境之时伸出援手,起到了很好的引领示范作用。广大党员干部都把为企业办实事、解难题作为增强党性、磨砺心智、提高本领的实践载体,主动靠上去,善于用心倾听、换位感受,不仅“亲”出了效果、“亲”出了作为,也改进了作风、强化了宗旨,激发出担当作为的“精气神”,传递了服务优先的“正能量”,凝聚“人人都是营商环境”的强大合力。
【思考题】
1.在优化营商环境过程中,如何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2.在政府从管理者向服务者的角色转变过程中,如何真正实现“精准”服务?
3.如何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中强化党的领导,发挥党建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