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持之以恒的文明创建推动城市品质和市民素质提升
——江苏张家港市文明城市创建的探索与实践
【引言】 2014年2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入各种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之中,吸引群众广泛参与,推动人们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提高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
【摘要】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一些城市存在重物质文明、轻精神文明的问题,与快速发展的道路、高楼等“硬环境”建设相比,文明素养、文明风尚等“软环境”建设还存在明显短板,与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要求不相适应。
党的十八大以来,张家港市以建设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人民满意的文明城市为目标,高标准高质量持续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提升了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促进了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主要做法是:突出“一把手抓两手、两手抓两手硬”,把精神文明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与物质文明建设同谋划、同部署、同实施;突出城市创新治理,加强城市管理数字化平台建设,积极推动网格化社会治理模式,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突出以文化人,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与时俱进大力弘扬张家港精神,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完善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有效提升市民文明意识、规范市民文明行为;突出城乡一体,同步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同步实施城乡公共服务项目,同步提升城乡居民素质,推动城乡文明的联动与对接;突出常态长效,牢固树立“人民城市人民建,建好城市为人民”理念,注重全民参与、共建共享,有效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
通过持之以恒地抓文明城市创建,张家港发展环境日益优化,文明风尚日益浓厚,群众幸福感日益增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始终走在全国县域前列。
【关键词】 文明城市创建 “两个文明”一起抓 张家港精神
一、背景情况
党中央对文明城市创建高度重视,明确了要通过建设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人民满意的文明城市,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丰润道德滋养和良好文化条件。作为全国最早提出创建文明城市理念的城市,张家港市从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始终突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相互促进,从最早的行政推动、整治脏乱差,到讲文明树新风、推进城乡一体文明,再到巩固创建成果、全面提升创建内涵,实现了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同频共振、同步提升,成为目前唯一荣膺全国文明城市“五连冠”的县级市。20多年来,张家港市始终把握大局、顺应大势,在文明城市创建的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不断攻坚克难、爬坡过坎,文明城市创建水平始终保持高位,一直引领社会文明风尚。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经济社会发生的深刻变化和人们思想的多元多样多变,对照党中央对文明城市创建的新要求新任务,张家港市的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也面临不少新问题。如在城市管理中“绣花”意识不强,建设、管理与服务存在脱节,精细化程度不高;公共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少数窗口单位仍然存在生硬、拖拉现象,公共服务供需对接精准度不高,导致一些服务项目“送给群众的,群众不欢迎;群众需要的,没人来提供”;社会诚信建设、公民道德建设领域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群众对解决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不文明陋习等突出问题的新期待日益强烈;少数市民规则意识、文明意识、法治意识比较淡薄,一些不文明行为时有发生。
针对存在的问题,张家港市不回避、不退缩,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持之以恒抓好文明城市创建,推动城市品质和市民素质有力提升,展示了城市优美形象、增强了城市软实力。
二、主要做法
张家港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扎实推进文明城市长效管理,实现文明城市创建制度化、常态化和全域化。主要做法概括为“五个突出、五个着力”。
(一)突出“一把手抓两手,两手抓两手硬”,着力增强文明城市创建的持久动能
文明城市创建涉及面广、影响力大,要抓出成绩抓出特色,离不开一把手的统筹指挥。近两年来,在张家港的领导干部中,特别是有些部门、乡镇、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在对待文明城市创建的态度上发生了变化。有的部门一把手认为,张家港是全国的老典型了,文明创建有很大的优势,完全可以“缓一缓”“歇一歇”。还有的部门一把手认为,部门业务工作才是主业,文明创建是副业,主业做好了才是成绩,副业做得再好也是为他人“贴金”。有的乡镇、村一把手认为,现在基层发展的压力很大,经济建设、安全生产、维护稳定、生态环保等各项任务都很繁重,要优先考虑,文明创建可以往后放一放。张家港市委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始终认为张家港多年形成的“一把手抓两手、两手抓两手硬”的优良传统不能丢。2012年至今,张家港市委书记先后更换了四任,但都是一任接着一任干、一棒接着一棒传,把文明城市创建当作重点工作,在全市形成了“不是两手抓的一把手,不是合格的一把手;不是两手硬的一把手,不是优秀的一把手”的思想共识。
张家港港口全景(作者提供)
1.完善“一把手抓”的机制。健全“一把手抓两手,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的领导模式和工作格局,每年春节后市委召开的第一个全市大会,都是文明城市创建总结表彰大会。市委常委会每月研究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市四套班子主要领导每季度进行实地调研和现场督察,市文明委成员单位每年向市文明委报送年度文明创建重点工作项目,年底向全社会公开完成情况,接受群众监督。
2.提升“一把手抓”的能力。每年组织各级一把手参加精神文明建设专题培训,及时对中央政策、上级要求、工作任务答疑解惑,帮助一把手们练就新本领。比如,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过程中,基层对这项工作“为何做、在哪做、怎样做、做更好”认识较模糊,张家港市委于2019年2月专门举办为期3天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站长能力提升培训班,市委书记为全市各部门、乡镇、村(社区)300多名一把手上课,进一步增强了大家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思想认识和工作方法水平。
3.强化“一把手抓”的考核。每年开展文明系列创建评比活动,张榜公布年度文明创建先进并予以奖励。特别是对乡镇的绩效考核,精神文明建设指标权重达到50%,考核结果与乡镇一把手年度绩效考核挂钩。对工作不力、排名靠后的一把手进行约谈。2012年以来,先后有6个部门和乡镇的一把手被市委约谈。
(二)突出城市创新治理,着力推动城市精细化管理
城市治理水平是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但城市治理又是一个世界性难题,私搭乱建、乱停乱放、交通拥堵、污水乱排、噪声扰民、违规广告等这些问题在张家港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张家港市紧紧围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目标,主动作答解题、创新发展。
1.注重系统设计是城市治理取得实效的前提。张家港市委提出打造“港城发展升级版”,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打造文明优势更加彰显的“港城治理升级版”——明确了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等6大类32条工作标准。认真倾听民意,打通市长信箱、人大代表基层联络站、政协社情民意直通车、“12345”便民服务热线等平台,广泛收集群众意见。从2012年起,全市每年开展“天天听民生”活动,市领导和机关干部通过接访、入户、电话、微信等多种形式,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市规划局、市城管局组织开展“十佳市民规划师”“百名城市好管家”评比活动,表彰参与城市管理的热心市民,调动市民参与城市治理积极性。针对群众反响强烈的交通拥堵问题,市委、市政府坚持标本兼治,一方面加大公交优先发展力度,增加公交车数量、优化公交线路、设置公交专用道,2018年全市交通出行公交分担率达到20%;另一方面加快路网改造,投资近200亿元建设三环高架快速路,从根本上解决交通拥堵问题。
张家港杨舍老街(作者提供)
2.部门的配合协作程度决定了城市治理效果。以往,职能部门习惯于以我为主,各自为战,难以形成合力。对此,张家港市着力构建大联动、网格化、集成式的城市治理体系。成立市社会综合治理网格化联动中心,整合了社会治理联动中心、数字化城管监督指挥中心、“12345”便民服务中心等单位职能,统筹推进全市社会治理工作。与此相配套,着力建设一张城市治理大网。创造性地提出了网格化管理、一体化联动的新模式,社会治理由条状单向的粗放管理向块状、点面结合的精细管理转变。按照“任务相当、方便管理、界定清晰”的原则,全市划分为10个一级网格、21个二级网格、306个三级网格、1577个四级网格,配备网格长1281名、网格员2105名。公安、民政、文化等各部门的管理服务职能全部整合进网格内。同时,升级打造集便民服务、分流指派、联动指挥、督查考核等于一体的社会治理网格化平台“港城网格通”App,做到闭环管理、全程留痕、限时督办、追责有据,高效精准解决群众诉求。
3.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是城市治理的重点所在。张家港着力构建“自治、法治、德治融合”新时期城市治理体系,突出村民(居民)自治这一基础环节,实现村民(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充分发挥“村民(居民)议事会”作用,梳理了《村民(居民)协商自治工作清单》《村民(居民)议事清单》。2016年以来,通过村民(居民)自主解决纠纷调解类、环境整治类、基础设施类、社区治理类、社区活动类问题1000余个,基层社会治理实现了从“替民做主”到“由民做主”的转变。
(三)突出以文化人,着力发挥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
张家港市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不断推动核心价值观教育入耳入脑入心、落细落小落实。
1.用核心价值引领人。注重把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生活化、场景化、人格化,使核心价值观“可看、可学、可用”。一是融入生活空间。先后建成2个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5个核心价值观展示馆,在公园广场、商业大街设置了一大批与环境相融合、符合大众审美情趣的核心价值观公益广告小品景观,让广大群众在日常生活中接受熏陶。二是融入“好人文化”。连续15年开展“寻访身边好人张闻明”道德风尚行动,市级媒体每天宣传身边好人先进事迹,每月开展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每年表彰市级道德模范并创作文艺节目赴基层巡演,引导市民见贤思齐。截至2019年5月,共有3位市民获评全国道德模范(含提名奖),27位市民荣获“中国好人”称号,入选人数位居江苏省县市第一。三是融入道德实践。把学雷锋志愿服务作为践行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深入实施志愿文化弘扬、阵地拓展、项目伙伴、团队培育、工作保障五大计划,在全国同类城市中率先成立志愿者学院,率先出台《张家港志愿者礼遇办法》,不断提升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专业化水平。2012年以来,共培育志愿团队1100余支,平均每天开展50多个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活跃度超过65%。扎实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在全国县级市中率先完成“一网、三库、一平台”(诚信张家港网、企业信用基础数据库、个人信用基础数据库、政府信用基础数据库和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每季度发布诚信红黑榜,依法对老赖进行曝光、限制其出行,积极创建诚信示范街区,在全社会营造了“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浓厚氛围。
2.用城市精神塑造人。“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的“张家港精神”,是张家港的城市之魂、力量之源。近年来,针对部分干部群众勇争第一的斗志、担当作为的精神、敢闯敢试的锐气有所弱化退化等问题,张家港市深入开展关于“张家港精神”的“再教育、再弘扬、再实践”主题活动:通过在党员干部中开展“树立新标杆、勇当探索者、提振精气神”大讨论,在新市民中开展“家在港城”主题教育,在企业中开展“诚信做产品”倡议,在中小学生中开展“我与港城共成长”社会实践等各类活动,不断激发全体市民爱岗敬业、创新争先的精神动力。
3.用先进文化涵育人。举办长江文化艺术节(每年一届),搭建长江流域藏羌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等不同文化交流展示平台,张家港也被誉为“县域小城扛起长江文化大旗”。注重挖掘整理本土特色文化,有效保护和展示黄泗浦遗址、东山村遗址等文化遗产,形成暨阳文化、河阳文化、香山文化、沙上文化、东渡文化等“一镇一品”特色文化格局。在健全完善全国首创的网格化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基础上,全面探索实施“一中心、双总分、数字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变“送文化”为“种文化”,让广大群众更好地享受普惠、均等、便捷的公共文化服务。深入推进书香城市建设。在全国同类城市中首创书香城市建设指标体系,建成24小时图书馆驿站(36个)、“最美悦读空间”等覆盖城乡、贴近群众的阅读服务阵地;建立分众化阅读引导机制和民间“阅读推广人”队伍,培养不同人群的阅读习惯,使文明城市洋溢着浓浓的书香味。
(四)突出城乡一体文明建设,着力提升乡风文明
张家港市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统揽,统筹推进城乡文明联动建设,形成了城乡文明一体化提升新格局。
1.规划建设城乡一体推进。坚持以城市的标准建农村,从2012年开始,张家港市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累计建成江苏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15个,“江苏省水美乡村”3个。注重激发农村群众对美好环境的内在需求,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特别重视群众参与,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经常组织村民代表互看、互评、互学,引导村民自发处理乱堆放、乱搭建、乱挂晒等不文明现象,使全市乡村处处呈现庭院绿、河道清、街巷净、建筑美、气象新的江南水乡风貌。
2.素质教育城乡一体开展。坚持以市民的理念培育农民,利用遍布城乡的市民学校、道德讲堂等载体,常年开展“做文明有礼的张家港人”“倡导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等主题教育活动,每年全市群众接受文明知识教育率保持在95%以上。以“新五星 新家园 新风尚”为主题,组织开展“新五星文明家庭”(勤劳节俭星、孝敬和睦星、诚信友善星、洁美环保星、书香文化星)创建活动。在评比中,做到“四到户三上墙”,即创评标准、申报、评议、挂牌“四到户”,活动通知、评议结果、星级标牌“三上墙”。在南丰镇永联村,还专门制定《文明家庭奖实施办法》,将环境卫生、家庭和睦、邻里关系、综合治理等方面内容以积分方式纳入考核评比,把村民的日常行为量化成具体考核项目。村民们说,有了文明家庭评比,大家就会时刻提醒自己要规范一言一行。截至2019年5月,全市已有5万多户五星文明家庭、10万多户四星文明家庭以及1000多户五星文明家庭标兵。
3.公共服务城乡一体完善。在实现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便捷化的基础上,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张家港市将原来的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深化为新时代文明实践服务“进村、入户、见人、走心”新模式。建立覆盖市、镇、村(社区)三级的教育服务资源库,统筹协调全市各类阵地资源、人才资源、资金资源和项目资源并积极向基层下沉。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牵头,根据基层需求定期组织机关部门集中赴农村开展“文明实践 志愿同行”志愿服务活动。基层干部群众评价说,以前都是单个部门来服务,面窄量少,现在部门一起来参与,各类需求得到了很好的满足。
(五)突出常态长效,着力营造同创共建良好氛围
在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少数部门不主动作为,对于一些疑难问题还要“绕道走”;有的部门紧一阵松一阵,抓抓停停,制度化常态化还不能完全落实到位;有的部门缺乏总体谋划,“说一说,动一动”,只有近期安排,没有长远规划。对此,张家港市牢固树立“人民城市人民建,建好城市为人民”的理念,注重常态长效、全面参与、共建共享,既让职能部门担起主责,又让广大群众成为主体,形成了“一图四清单”和“长效管理三机制”工作法。
1.推行“一图四清单”工作法。“一图”就是“文明创建天气图”综合网络平台。依托该平台,督查人员可以通过手机拍照提供问题线索,及时反馈给相关责任单位,责任单位处理完成后,将完成情况以图片方式上传平台,平台管理员核实后结案。问题上传后,有问题的点位在平台地图上显示为“乌云”图标,问题解决后显示为“太阳”图标,问题逾期未整改将显示为“雷电”图标。2017年该平台运行以来,累计上传问题5058个,整改率100%。“四清单”就是制定下发“任务清单”、查找列出“问题清单”、跟踪排摸“短板清单”、点评亮出“成效清单”,进一步落实责任,明确任务,补齐短板,提升效果。比如,针对乱涂乱贴乱发小广告屡禁不绝这个创建短板,张家港市建立起城管、公安、市场监管、通信运营商等部门联合整治机制,推行“约谈、执法、清理、停机”四项举措,收到明显成效。
2.建立“长效管理三机制”。三机制是指同创共建机制、全民参与机制、督查考核机制。一是建立健全同创共建机制。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建立健全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长效机制的意见》《张家港市城市文明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12—2014)》《关于进一步深化文明城市建设的意见》等文件,每年形成文明创建总体规划,落实文明创建重点项目,有效构筑“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项项有指标、限时必达标”的创建保障体系。二是建立健全全民参与机制。成立市民巡访团,组建全省首家城市管理志愿者协会,每天组织市民志愿者对各类不文明行为进行劝导,形成了“户户都是创建点,人人都是创建者,个个肩上有责任”的生动局面。三是建立健全督查考核机制。每月确定主题开展专项督查,通过市领导定期查、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随时查、新闻媒体曝光查等方式,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到位。
截至目前,全市累计获得包括全国文明城市、生态文明奖在内的200多项国家级荣誉,吸引了众多企业特别是5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落户,城市综合实力稳居全国百强县前三位。2014年10月和2017年4月,张家港市先后两次承办了全国性的文明城市创建现场会,张家港的工作经验得到进一步推广。
三、经验启示
张家港通过持之以恒地抓文明城市创建,推动发展环境日益优化、文明风尚日益浓厚、群众幸福感日益增强,其经验值得借鉴。
1.坚持党政齐抓、“两个文明”一起抓是文明城市创建取得实效的根本。张家港的实践证明,抓好文明城市创建,党委、政府是主体责任,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关键是落实“一把手抓两手”。张家港历任市委书记都担任市文明委主任,各机关部门、镇、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认真对照文明城市创建的各项目标任务,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张家港始终把创建文明城市作为推动城市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平台,切实做到了“三个同步”和“四个一样”。“三个同步”:做到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研究部署、同步组织实施、同步督查考核。“四个一样”:做到像重视经济建设一样重视文明城市创建,像建设高楼大厦一样建设精神大厦,像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一样提高市民道德水平,像改善营商环境一样改善城乡文明环境。
2.坚持标本兼治,是文明城市创建取得实效的关键。文明城市创建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需要我们强化系统思维,统筹考虑“颜值和气质”“面子和里子”的关系,做到标本兼治。在治标上,张家港大力实施基础设施提升工程,老旧小区改造、集贸市场整治、停车位扩容、公共场所增设母婴室等民生实事不断推进,有效改进和完善了城市硬环境,为群众提升素质提供必要的基础条件。在治本上,做到法治、德治、自治相结合,不断提升人文素质。坚持依法治市战略,持续深入开展普法活动,引导市民遵守法律。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通过主题活动教育人、身边典型感染人、志愿服务带动人、优秀文化滋养人、公益广告熏陶人,不断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大力推进村(居)民自治,每个村(社区)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村规民约,成立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等自治组织,大力开展弘扬时代新风、推进移风易俗等活动,有力促进乡风文明。
3.坚持惠民利民,是文明城市创建取得实效的前提。文明城市创建不仅仅是为了摘得“全国文明城市”这块金字招牌,而是通过创建这个载体,切切实实为群众办好事、解难事,真正实现创建惠民利民。张家港始终坚守“为民、利民、惠民”的创建初衷,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以《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体系》为蓝本,一条一条抓落实,一项一项抓提升,更高标准满足群众需求。2018年又创新实施“民生微实事”工程,集中解决群众反映最多的身边小事急事,把工作做到群众家门口、心坎上,得到群众充分认可。
4.坚持全民参与,是文明城市创建取得实效的途径。文明城市创建既是党委和政府部门的职责,更离不开全体市民的参与。张家港的实践证明,创建文明城市必须要处理好“主导和主体”的关系,既要充分发挥党政干部的主心骨作用,更要发挥群众的主人翁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文明城市创建的事半功倍。张家港市大力创设各类便于群众参与文明城市创建的渠道,如志愿服务我能行、文明单位开放日、城市啄木鸟行动、我为文明城市献一计等,引导广大市民积极参与进来,变“你是你、我是我”为“我们”,形成了群众从“袖手看”到“拍手赞”,再到大家一起“动手干”的共建共享生动局面。
5.坚持久久为功,是文明城市创建取得实效的保障。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是一个长期工程,需要锲而不舍地抓、一以贯之地抓、创新创造地抓。张家港的实践证明,文明事关形象,但绝不能搞形象工程;创建需要形式,但绝不能搞形式主义。张家港始终突出“实”、力戒“虚”,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周期开始,都制订三年行动计划和每年工作计划,把思想、道德、观念等无形的东西融入项目和活动有形载体之中。始终坚持常态化开展创建活动,建立党委领导、条块联动、全民参与、考核奖惩的长效工作机制,切实防止“一阵风”。坚持创新突破,遵循文明城市创建规律,创造性开展志愿服务伙伴计划、网格化公共文化服务、书香城市创建等一批有影响力、有实际效果的创建品牌,润物无声地涵养城市文明,有力提升了城市品质和市民文明程度。
【思考题】
1.如何认识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这一辩证观点?
2.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如何吸引广大群众参与?
3.在创建文明城市过程中,如何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