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移风易俗 弘扬时代新风
——浙江温州市推动移风易俗工作的实践探索
【引言】 2017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齐抓,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传承发展提升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开展移风易俗行动,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摘要】 当前,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群众生活水平日益改善,一些先富起来的地区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等陋习盛行,暴露出“老大难”问题。“老”在很多旧俗历时长久、在农村根深蒂固,“大”在关乎千家万户、涉及面很广,“难”在转变观念难、放下面子难。
2016年9月,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把浙江省温州市列为全国移风易俗工作试点城市。三年来,温州市牢牢把握全国试点契机,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整治婚丧嫁娶陈规陋习为切入点,坚持软硬兼施、治管齐下、堵疏结合、宣教并重、标本兼治,把刚性规矩立起来、把源头治理管起来、把设施服务配起来、把社会共识聚起来、把常态长效建起来,全面实施移风易俗“六大行动”、改革攻坚年行动等,婚事新办风尚渐显,丧事简办蔚然成风。据初步测算,全市共引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8.3万起,为群众减轻负担约62亿元。
温州把推动移风易俗与全面从严治党结合起来,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结合起来,用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鼓舞人,用“温州经验”的光辉历程启示人,发动全社会参与,实行全方位推进,实施全过程治理,抓住了婚丧礼俗大操大办的关键问题,顺应了群众所思所想所盼,走出了一条具有温州特色的移风易俗新路子,为全国其他地方推动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提供了重要借鉴。
【关键词】 精神文明建设 移风易俗 红白喜事 温州
一、背景情况
温州历来是一个注重乡土风情的地方,亲戚邻里之间有人情来往的习俗。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业渐渐强起来、农村日益美起来、农民逐渐富起来,但一些封建迷信、陈规陋习现象还比较普遍,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还不同程度存在,既浪费社会财富,又损害社会风尚。在丧事办理方面,少则三五天,个别甚至长达十几天,办丧期间燃放大量烟花爆竹,每晚几十桌甚至上百桌的流水宴席也很常见。一场“白喜事”下来,动辄花费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丧属不但耗费大量的钱财,造成巨大的浪费,而且精疲力尽,邻居和亲朋好友也跟着受累。在婚事操办方面,婚宴少则二十来桌、多则四五十桌,一桌高档婚宴动辄上万元,同时礼金也跟着水涨船高,一般起步一两千,关系好点三五千,成了百姓“甜蜜的负担”。
温州“红白喜事”大操大办背后,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一是地域习俗方面的原因。温州文化推崇永嘉学派,主张“义利并举”“以义为重”的事功思想,讲究人伦,民间对人情来往非常看重。甚至有句民间俗语“人情大过债”,收过人情的,一定要送回去,甚至要添一点回去。这样,雪球就越滚越大,酒席标准、人情随礼也越来越高。二是经济发展方面的原因。改革开放以来,温州以民营经济为代表,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创造了许多“全国第一”,老百姓物质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特别是温州属全国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的地级市,2018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56097元、27478元,客观上也有大操大办“红白喜事”的经济基础。像乐清、瑞安等一些经济发达的地方,吃人情酒不仅不用送钱,酒桌上还要分钱。三是社会心理方面的原因。温州地方小、圈子小,谁家红白喜事办得风光,就传得广、传得快,互相对照,容易产生攀比心理。特别是订婚结婚这样的家族大事、家庭大事、人生大事,群众潜意识就觉得一辈子才一次,理应办得热闹一点。而喜事规格又没有严格标准,更加容易造成奢侈浪费。
推动移风易俗,是惠及千家、福泽万户的民生大事,是引领文明、弘扬新风的社会好事。回顾近年来温州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的过程,深刻感受到移风易俗是个“老大难”问题:“老”在千年遗风,很多旧俗具有很长的历史,在农村根深蒂固;“大”在千家万户,涉及面很广;“难”在转变观念、放下面子、村规民约执行,过去一些关于移风易俗的村规民约,或是不够具体,或是操作性不强,或是缺乏监督管理手段,导致效果不佳。
2016年9月,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把温州列为全国移风易俗工作试点市。三年来,温州市牢牢把握全国试点契机,坚持试点先行,先后出台《关于在全市农村进一步深化移风易俗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整治婚丧礼俗树立文明新风的实施意见》《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温州市移风易俗改革攻坚年行动方案〉的通知》《关于发挥市直单位、市属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带头作用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的通知》等文件,全面实施移风易俗“六大行动”、改革攻坚年行动等,大刀阔斧整治婚丧礼俗大操大办、占道搭棚等陈规陋习,婚事新办风尚渐显,丧事简办蔚然成风。据初步测算,全市共引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8.3万起,为群众减轻资金负担约62亿元,《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持续聚焦报道。
二、主要做法
(一)坚持“软硬兼施”,把刚性规矩立起来
近年来,温州在移风易俗工作中,在软性倡导的基础上,突出刚性约束。通过立法立规,把移风易俗纳入《温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作出明确规定,做到有法可依、管之有据。同时建章立制,以党员干部为示范群体,推出了一系列具体化的工作制度,将移风易俗作为党员的纪律要求,让移风易俗的“软要求”转化为“硬约束”。
1.推行随礼封顶制。各县(市、区)根据实际情况,对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婚庆喜事随礼制定最高标准,从过去的几千元降至现在的300—500元,大幅减轻群众人情负担,有效遏制攀比浪费的不良风气。同时,倡导婚丧嫁娶、生日祝寿、升学谢师等喜庆活动不随礼或低标准随礼,提倡所收礼金用于公益慈善事业,制止人情随礼庸俗化、泛滥化,遏制攀比浪费、利益输送等不良风气。鹿城区率全市之先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鹿城区党员干部、公职人员操办婚宴喜庆事宜的通知》,规定礼金(人情红包)收送均不超过300元。
乐清市丧葬礼俗整治六千人动员大会(作者提供)
2.推行量化管理制。要求殡期不超过5天,花圈、花篮、花匾总数不超过8个,出殡鼓乐队规模不超过13人,出殡(送殡)车辆不超过5辆。同时,对党员干部、公职人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乡镇、街道、部门单位临时聘用人员划出高压线,要求一律不准赠送、收受非亲人员各类礼金,置办出殡酒席一律不准超过10桌,除近亲属外一律不得参加丧事守夜活动;一律不得使用公务车辆参与办丧、送殡活动。
3.推行党员干部承诺报告制。按照“条抓块管、条块结合,单位协同、属地管理”的原则,制定党员干部操办婚丧喜庆事宜的规范性文件,推行婚丧事项承诺、备案、公示制度,仅市属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就签订承诺书2万余份。要求向所在单位党组织、属地政府备案宴席时间、人数、桌数、标准及礼金收取情况等内容,并在一定范围内公示,主动接受属地政府管理,接受干部群众监督。
4.推行移风易俗纳入村规民约。加强“一约四会”建设,将移风易俗要求纳入村规民约,把乡村党员干部吸纳到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和红白理事会,在旧有村规民约基础上,明确丧事活动办理流程、具体标准,推行播放哀乐、鞠躬、默哀、佩戴黑纱等文明健康的丧葬礼仪等。各村(居、社区)掌握丧情信息后,第一时间上门告知丧户遵守文明办丧相关规定。各乡镇、街道在办理丧葬手续时,主动告知文明办丧的相关事项,与丧户签订《文明治丧承诺书》,对未执行的罚丧主家属打扫村里道路卫生2天或在山上植树20棵。在具体操作中,由村支书、村委会主任和老年协会会长共同组成丧事改革小组,联合发出简办丧事通告。遇到老人去世,村“两委”和老年协会会长一起到丧户家慰问,并带上殡改通告,上门时把通告贴在丧户家门口,写清殡改规定,如明确要求吊唁亲友不得守夜、22时需离开丧户家等具体规定,一方面提醒丧户,一方面告知守夜送殡的亲友。
(二)坚持治管齐下,把源头治理管起来
按照“一个专项、一位领导、一个团队、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工作思路,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找准突破口进行集中整治,坚决遏制歪风邪气蔓延势头。
1.开展婚丧用品市场专项治理。针对群众普遍反映强烈的婚丧喜庆事宜大操大办等现象,联动纪委、民政、公安、综合执法等相关职能单位,实行婚丧源头治理,组织开展婚丧用品市场专项整治行动。集中整治丧事扰民现象,明确规定殡期和出殡禁放烟花爆竹,杜绝深夜奏唱鼓乐等扰民行为,打掉以“白喜事”为掩护的涉赌团伙13个,查处烟花爆竹行政案件259起,收缴违禁烟花爆竹14756余箱。
2.开展青山白化专项治理。推进“禁新改旧”青山白化综合治理,建立常态化的“禁新”督查通报机制,每月抽查26个重点乡镇,巡查3000多公里,实行一月一排名一通报,实现禁新率100%。三年来,全市共自行拆除新建、翻新私坟4193座,完成私坟生态化改造58824座,基本实现“两路两侧”“四边区域”两侧视线范围内无坟化目标。建立青山白化治理GPS监管平台,购置2架无人机开展巡查监测,实现青山白化治理监管数字化和空间可视化。
3.开展丧事用车市场专项治理。持续开展丧事用车市场专项治理、“营转非”大中型客车专项整治行动,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6387余例,现场查处非法电子花圈运输车和改装的礼炮车5辆,依法查处电子花圈车340余辆,取缔泽雅大道天长岭隧道口、温瞿公路铁路道口2个违规电子花圈车集中停放点。
4.开展重点人群专项治理。从严执行党员干部、公职人员操办婚丧喜庆事宜等规范性文件,全市共查处党员干部违规操办婚丧605例,问责126人,发挥了有力的震慑作用。民族宗教部门引导宗教界人士参与丧葬礼俗整治工作,丧事涉及宗教仪式方面的费用从原来的每场次约4万元,下降到现在的4000元;通过三人驻堂小组的日常巡查和监管,依法查处假僧假道等重点对象52人,并在门户网站设立曝光台,进行舆论监管。
(三)坚持堵疏结合,把设施服务配起来
“广教化、美风俗”,坚持立足亲民、倡导便民、满足惠民,建立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和服务,为群众自觉开展喜事新办、丧事简办搭建平台、提供便利,让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满足感和幸福感。
文成县百丈漈镇西里村传统婚礼进文化礼堂(作者提供)
1.建设一批公益婚礼基地。依托文化礼堂建立农村家宴中心,使其成为农村群众简办婚丧嫁娶宴席的集中服务平台,乐清淡溪镇寺西村建成全省首家4D无水化可视家宴中心。雁荡山、江心屿等著名景区设立婚事新办点,打造公益婚礼基地,受到年轻人追捧。
2.推出一批婚庆服务项目。鼓励引导酒店推行简约婚礼套餐制,全市已有百余家酒店推出3000元以下的婚宴套餐。鼓励婚庆公司推出“一站式”婚庆服务,推动简约婚礼进文化礼堂、婚宴套餐进乡村活动,在文成县大峃镇凤垟村、永嘉县岩头镇苍坡古村等近百个文化礼堂举办“农村婚礼进文化礼堂”1200余场。
3.实施一批殡葬惠民项目。实行“普惠型”殡葬惠民政策,城乡所有居民死亡后遗体的接运、存放、火化和骨灰寄存等基本殡葬服务费用由政府承担,基本殡葬服务补贴标准人均800元,全市享受殡葬惠民政策25万人,惠民金额1.6亿元。实行绿色殡葬奖励制度,对采取海葬、树葬等生态节地葬的,每例奖励3000至8000元不等,全市生态葬比例逐步提升。浙江省首个生态回归纪念园“义园”落户鹿城;永嘉县推进“互联网+祭拜”新模式,在生态化改造过的墓碑上设置一个二维码,手机扫码即可登录墓主的网上纪念馆进行祭奠;苍南县上线殡葬管理App“孝管家”助力移风易俗,运用信息化平台辅助殡葬管理执法在浙江省尚属首例。
4.配套一批丧事简办服务。深入实施“最多跑一次”改革,开展丧事审批手续集中办理,进一步简化丧事审批手续,将丧事管理、死亡证明、户籍注销等手续统一集中到乡镇(街道)办理。龙湾区试点办丧“一站式”办结,全区6个街道全面推行殡仪服务无休日办公;瓯海区采用政府购买的方式委托社会组织实施“四个一”上门宣传服务,即送一个花篮、送一封慰问信、开展一场宣讲、送一份政策宣传单。同时全面推行“集中办丧”制度,加大完善殡仪服务设施建设力度,改造提升殡仪馆设施和治丧场所,加快市县两级殡仪馆守灵服务中心建设,提供火化、吊唁、治丧的全程服务。
(四)坚持宣教并重,把社会共识聚起来
“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坚持全民发动、全媒联动、党群互动,旗帜鲜明、大张旗鼓向社会发出倡议,着力营造移风易俗舆论氛围,引导群众在日用不觉的文明新风中见贤思齐、崇德向善。
1.注重舆论引导。发动市县17家主要媒体、36家网站论坛、957个微博微信传播平台,集中“点赞”移风易俗的群众,“吐槽”大操大办的不文明行为,形成褒扬新风良俗、声讨陈规陋习的氛围,让原本想改而不敢改的群众放下思想负担。利用全市3000多个出租车LED屏幕、430台公交车车载电视、210个公交站台以及各公共场所的宣传栏进行全覆盖宣传。组建市县两级移风易俗讲师团,深入社区、村居、文明单位开展大宣讲活动10万余场,悬挂张贴发布各类公告、宣传折页等资料110万余份。
2.注重正反典型。在《浙江日报》《温州日报》和温州电视台,开设“移风易俗‘一把手’访谈”“移风易俗温州行动”专题专栏,每日必有报道,每日都有正反典型案例,累计推出新闻报道1000余条;通过互动访谈,报道典型事例,高密度强态势广泛宣传,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3.注重文化传承。从满足群众需求为出发点,围绕传统节日和重大节庆日,开展“新春迎新礼”“端午祭祀礼”等各类传统礼仪活动,助推移风易俗工作。瓯海、瑞安、平阳等地利用木活字印刷、蓝夹缬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温州方言、快板、三句半等传统文化形式,编写移风易俗宣传作品,推动文艺宣传紧贴民心。
4.注重家风建设。以家庭家风家教建设为切入点推进移风易俗,全市创建文明家庭59.8万多户,修订整理210份历史珍藏家训,近15万户家庭家训上厅堂。持续开展“我评议、我推荐身边好人”“最美温州人”“星级文明户”和好媳妇、好儿女、好公婆等评选表彰活动,民间道德设奖蔚然成风,全市目前已设各类奖项3344个。鼓励把节约下来的礼俗开支捐赠给公益事业,如永嘉县桥头镇59个做寿老人捐资成立“寿桃基金”,已累计收到超1000万元资金,很好地引导了村民见贤思齐、崇德向善。
(五)坚持标本兼治,把常态长效建起来
制度建设管根本、管全局、管长远。温州在推动移风易俗过程中,坚持战略谋划、系统部署、全局推进,既重突击会战,更重长效管理,一手抓婚丧礼俗整治,一手抓长效机制建设。
1.建立移风易俗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由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和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为总召集人,市文明办牵头抓总,纪检、民族宗教、公安、民政、综合执法等部门各司其职,定期召开例会。同时,各级党委、政府把移风易俗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坚持与中心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实,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发扬钉钉子精神,瞄准节点稳步推进,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2.建立市、县、镇、村四级联动机制。实施属地管理,制定具体实施方案,采取召开移风易俗动员会、现场会等形式有计划、有步骤地逐级组织实施。同时,注重重心下移,鼓励基层创新,由乡镇统筹、村为单元划分网格,明确网格责任人及工作职责,制定婚丧事项操办章程、标准、责任、奖惩等办法,着力构建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监督的自治格局。苍南县出台丧事简办“十个一律”规定,要求“办丧殡期不能超过三天”,新规从2018年10月15日起执行,如何处置历年遗留下来的38例死者骨灰成为执行难点。为此,苍南召开全县移风易俗综合改革工作专题汇报会,由县四套班子联系乡镇领导带队,成立工作专班,实行挂图作战,按照“送鲜花、鞠躬”的工作方式,仅用三天时间全县38例死者骨灰均按规定时间出殡。
文成县举行“礼赞生命 回归自然”集体节地生态安葬(作者提供)
3.建立“政府督查、民间监督、媒体跟踪”机制。将移风易俗工作落实情况列入各级纪委日常督查内容,专设督查组,实施定期督查,定期通报,确保移风易俗工作落到实处。同时,强化对“两代表一委员”、企业家等重点群体的引导,对举办豪华宴席、收受高额随礼等行为造成社会恶劣影响的,对违规的“两代表一委员”进行约谈,对违规的企业家取消参加政府性褒奖荣誉评选推荐资格,并给予媒体曝光。乡镇辖区内第一例丧户能否按照规定办理是关键。2017年6月25日,柳市镇第一代民营企业家、乐清市低压电器协会第一任会长郑某去世,参加丧事的直系亲属多达200余人。柳市镇严格执行丧事简办“三个五”规定,为柳市全镇作了表率。
4.建立考核奖惩机制。把移风易俗工作纳入党委政府年度考核指标,纳入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测评体系,并结合每年两次的社会道德环境公众满意度调查,对各县(市、区)的移风易俗工作进行评估。同时,严格兑现考核奖惩办法,市委、市政府对婚丧礼俗整治有成效、出经验、出典型的县(市、区),给予专项资金补助,并在年度考核中给予加分。
移风易俗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不可能一蹴而就。上述案例所涉及的移风易俗主要还停留在不良习俗的治理层面,而在弘扬社会新风,为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方面,还需要持续探索。下一步,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温州全域一体化推进移风易俗改革,一年接着一年干,一茬接着一茬办,着力打造移风易俗的“温州样本”。
三、经验启示
温州移风易俗全国试点以来,在管理体制、工作机制、方法载体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走出了一条有温州特色的创新路子,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
1.深化移风易俗,必须坚持党员带动、示范引领。始终把党员干部带头推进移风易俗作为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和党风政风建设的重要内容,严格规范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操办婚丧喜庆事宜,以良好的党风促政风正民风。只有准确把握全覆盖与抓重点的关系,通过抓“关键少数”引领“绝大多数”,以教育引导党员主动做移风易俗的践行者、引领者、宣传者,以正确导向和行为示范带动广大群众转观念、破旧俗、立新风,才能发挥纲举目张、执本末从的作用。
2.深化移风易俗,必须坚持利民惠民、人人参与。人民是阅卷人。崇尚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也是时代为温州出的新考卷。始终坚持以人民群众满意作为检验移风易俗工作成效的唯一标准,做到谋划思路问计于民、查找问题倾听于民、改进措施请教于民、衡量成效评判于民。温州推动移风易俗的过程,其实是一个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的共享共建过程,广大群众从丧事简办中感受到便捷规范,从喜事新办中感受到实惠讲究,更加激发了参与积极性,使移风易俗赢得广泛认可,成为“民心工程”“惠民工程”。
3.深化移风易俗,必须坚持问题导向、鼓励创新。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正视问题,切实摸清摸准当地不良风气产生的背景情况,有针对性地解决大操大办红白喜事、人情往来负担沉重以及非法宗教传播、涉赌等方面问题,对症下药,稳步推进。只有政府部门工作思路正确,引导工作扎实,把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找出来,把既定目标任务做到位,把移风易俗、遏制陈规陋习的着力点聚焦在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上,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深化移风易俗,必须坚持真抓实干、德法兼治。抓而不实等于白抓。始终坚持德治、法治并举,注重从理法入手,晓之以理、规之以法,合理合法运用公权力,做到道理上站得住、法律上有规可依,推动移风易俗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温州有过大干快干、急于求成的错误方法,也有过一纸公文就想扭转社会风气的失败教训,汲取经验后才走上循序渐进、化民成俗之路,并通过真抓实干、动真碰硬,才取得今天的成绩。只有德法兼治,真抓真治理,敢于触碰难题、实质问题,敢于曝光、处理顶风违纪的党员干部,敢于协调社会各方力量,才能革除陋习、激浊扬清,切实形成乡风文明新气象。
【思考题】
1.请结合本案例学习,论述在乡村振兴中,如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风文明、移风易俗的重要思想。
2.请结合当地工作实际,论述在农村移风易俗改革中,如何发挥村规民约的作用,从而提升农村村民自治水平。
3.温州的工作模式、工作方法、工作制度等是否可以复制推广?有哪些现象是当地特有的,应如何去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