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通互融 共建共享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实施“鸿雁悦读”计划推进全民阅读的探索实践
【引言】 2018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进一步强调,要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重心下移、共建共享,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适用性。
【摘要】 当前,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适用性、便捷性是影响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的主要因素。图书馆在为基层群众提供阅读服务的过程中,也面临同样的问题。
呼和浩特市创新实施“鸿雁悦读”计划,以图书馆总分馆体系为纽带,打通图书馆、新华书店和农家书屋的阅读资源,探索文化事业与文化企业深度对接的途径,着力推动全民阅读。一方面,盘活现有资源,构建便捷的阅读网络。以图书馆总分馆制为依托,图书馆与新华书店基层网点、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合作,在全市设立64个分馆;将农家书屋体系的“草原书屋”纳入图书馆总分馆体系中;建成全国首家无人值守书店及在线服务平台,读者可凭借“鸿雁”读书卡通借通还,实现资源融通,有效弥补了公共文化设施的时空限制。另一方面,创新供给方式,将部分采购权交到读者手中,读者可以在新华书店各网点根据自己的喜好购买和借阅图书,将原来由政府采购图书的“配菜”模式变为“群众点单、政府买单、新华书店送单”的“上菜”模式,深受群众欢迎。
“鸿雁悦读”计划的有力实施,进一步推进了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倍增效应,走出了一条创新发展之路。
【关键词】 公共文化服务 “鸿雁悦读”计划 全民阅读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背景情况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一场攻坚战。衡量公共文化服务的效能,一方面要看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设备是否得到充分有效利用,另一方面要看提供的产品与服务是否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当前,我国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质量不高的问题仍然存在。影响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的主要因素有三个。一是公共文化服务方式无法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供给主体单一,缺乏社会力量和市场主体的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提供产品和服务的主要方式是“政府端菜”,有时费尽心思端上来的“菜”群众并不满意。二是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不均衡。由于城乡之间、县域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导致文化发展不平衡,文化差距依旧明显。三是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不充分。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的文化需求。群众获取基本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所需要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成为制约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的主要矛盾。
公共图书馆在面向群众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同样会遇到上述问题。如何向公众提供精准、便捷、优质的阅读服务,培育全民阅读氛围,建设智慧、开放、绿色、共享的文化生态,是摆在政府职能部门面前的一道难题。为破解这道难题,经过前期调研、精心策划,2017年4月,呼和浩特市原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筹备实施推动全民阅读的文化惠民工程。随后多次召开工作会议和专家论证会,于2017年11月23日正式启动了“鸿雁悦读”计划。
“鸿雁悦读”计划是借鉴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彩云服务”的经验,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入手,促进要素自主配置和产业融合,构建覆盖全域、全时空的图书馆总分馆体系,降低群众享受公共文化服务获取成本,解决群众阅读“最后一公里”问题而推出的全民阅读品牌工程。该计划在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的领导下,由呼和浩特市文化旅游广电局具体指导,委托相关企业作为智库支撑和系统开发,呼和浩特市图书馆与新华书店具体实施。
二、主要做法
“鸿雁悦读”计划立足于破解公共文化服务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打通社会资源,进行跨部门跨行业合作,提升图书馆的服务效能,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借阅服务;吸引社会力量加入图书馆总分馆体系,提升合作机构的经济效益、文化内涵和社会影响力;同时,通过与基层书屋的合作,盘活文化存量资源,扩大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
(一)馆店融合,着力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方式
建立“公共图书馆+书店”的合作模式,优势互补、深度合作,共同提升服务价值。以往,图书馆新采购的图书资源要按照专业流程和国有资产管理的相关规定进行业务加工和管理,新书上架时间较长,程序复杂,读者无法第一时间借阅新书,而书店从出版社采购回来的新书扫一下书号条码即可上架出售。如今,图书馆和书店合作,将二者的业务系统关联起来,群众可以在最短的时间、以最便捷的方式在书店直接借阅新书,由图书馆和书店进行结算,群众看完书之后可以在附近的图书馆或书店网点还书。图书馆收到群众还书后再对这些书进行分类、贴书标、上架等专业化加工。馆店合作将借书环节前置,将采购加工环节后置,既满足了群众及时看到新书的需求,又保证了对国有资产的规范管理。
自“鸿雁悦读”计划启动以来,呼和浩特市政府投入975万元用于图书馆纸质文献采购。图书馆通过招标遴选新华书店作为图书馆图书资源主要供应商,新华书店提供数据加工服务,有效保障了图书馆采购图书的质量和书目数据的准确性。新华书店充分发挥网点优势,将旗下的城市书房和其他网点建设成为图书馆分馆,读者不仅可以买书,还能办理读书卡、借还图书、阅读学习等。在运营方面,图书馆与新华书店通过引进相关文化业态,尝试建立阅读、休闲、娱乐相融合的文化消费综合体运营模式;共同致力于将阅读环境与前沿风尚相结合,为读者提供小型发布会、讲座沙龙、亲子教育等特色服务,改变了传统书店格式化布局和图书馆的单一服务模式,创造富有人文艺术气息的阅读氛围。
为满足当今读者日趋个性化、多元化、随机化的需求,图书馆通过多种渠道解决馆藏选择,把以读者导向为中心的图书选购方式贯穿其中。将专业的图书馆采购与读者荐购相结合,把群众“点菜”与图书馆“上菜”相结合。图书馆成立选书委员会,该委员会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读者和图书馆理事会成员等专家组成,定期决策并及时调整图书馆图书采购计划,完善图书馆藏书体系。通过“鸿雁悦读”线下、线上图书荐购将读者选择的图书直接纳入馆藏,并通过大数据积累分析读者阅读喜好,定期调整图书馆馆藏采购计划,从而使社会各界都参与到图书馆馆藏建设中,促进公共图书馆藏书体系健康有序发展。
(二)多方合作,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机制创新
推出“图书馆+”模式,探索社会力量参与全民阅读。呼和浩特市在调研中发现,仅由政府部门提供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难免同质化,难以满足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还需要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积极性,完善多元互动供给格局。
“鸿雁悦读”计划注重发挥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共建共享”的良好格局。在与社会力量的合作中,图书馆向合作单位提供一定数量的图书,负责图书流通、读者管理、信息发布以及阅读推广活动的开展。合作单位负责提供场地、日常维护和信息反馈。由于实现了通借通还,方便读者就近阅读,就近借还图书,打破传统图书馆建筑之“墙”,让图书服务融合于社会公众的日常生活。除与新华书店合作外,图书馆还与机关、部队、学校、医院、社区、银行、商场、加油站、市民服务中心等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力量合作,加快体系网点快速布局,实现市区公共图书馆、城市书房、社会机构等64个网点全面联通。对于合作单位,图书馆以读者借阅量作为主要指标进行年度考评,服务效能发挥好的单位和个人可以参加“全民阅读示范基地”“十佳鸿雁书屋”“最美图书管理员”的评选。
“鸿雁悦读”计划使群众方便快捷地享受到了阅读服务,为各类社会合作机构吸引了大量读者和消费者,带动了零售业务的发展,促进了文化消费,提升了文化品位。政府通过指导要素自主配置促进了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的提升。这种机制创新,构建由点及面、多点互动、开放、共享的阅读新生态,实现了群众、图书馆、书店、其他社会力量和政府多赢的局面。
(三)打通资源,快速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设
“鸿雁悦读”计划推行多点覆盖,创新借阅方式,推动服务体系建设。全市公共文化设施已基本实现了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全覆盖”,但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城乡接合部设施网络建设上还存在薄弱环节和难点。为了尽可能提高“鸿雁悦读”计划的覆盖面,图书馆推出了自动借售一体机、流动图书车作为有益补充,打通阅读“最后一公里”。
在服务网络方面,“鸿雁悦读”计划依托图书馆总分馆体系,构建了以呼和浩特市图书馆为中心馆,旗县区图书馆为总馆,乡镇综合文化站为分馆,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为基层服务点的四级服务体系网络。读者持身份证在各网点均可办理读书卡,实行“统一办卡、统一管理;一处办卡、多处可用;免费服务,资源共享”。全市所有网点实行图书资源统一采购、统一编目、统一调配、统一标准、统一服务,形成覆盖全市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
呼和浩特图书馆建立的“鸿雁悦读”第20分馆(作者提供)
“鸿雁悦读”计划还将农家书屋体系中的草原书屋纳入图书馆总分馆体系中,打造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终端。经过多年建设,截至2018年底,内蒙古自治区有草原书屋1万多个,呼和浩特市有草原书屋966个,每个草原书屋都配有一定数量的书刊和电子音像出版物,成为农村、牧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终端。为进一步发挥草原书屋的作用,优化公共文化资源存量,2018年11月,呼和浩特市图书馆将全市部分草原书屋纳入总分馆管理体系,将草原书屋的服务项目和内容与公共图书馆融合,将草原书屋的书刊音像资源与公共图书馆的资源整合在一起,统一编目,统一检索,并为纳入总分馆体系的草原书屋配置了电脑和百余种图书,实现了图书通借通还。加挂“鸿雁书屋”牌子,推动公共图书馆体系、农家书屋体系实现资源融通,有效解决农村特别是贫困乡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不足的问题,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
在呼和浩特市主城区,“鸿雁悦读”计划依托青城驿站打造“鸿雁书屋”。自2017年2月起呼和浩特市政府相关部门在城区主次干道、人流量大、人员密集的繁华路段修建了1200多座集便民服务、休闲、文化于一体的城市休闲驿站。为了提升青城驿站的服务功能,在面积较大、周围居民集中、有专人管理维护且具备宽带接入条件的青城驿站中建设城市书房;在面积较大但无专人管理的青城驿站中建设微型图书馆;在面积较小且无人管理的青城驿站中投放数字阅读平台和自动借售一体机,首批建设70个,为市民提供公共文化服务。这既是政府主导的一项民生工程,也是公共服务领域整合社会资源的创新典范。
充分发挥流动图书车的作用,开启公交服务模式。流动图书车是一座流动的图书馆,车内装载各类新书2000余册,装备自助借还机、自动化遮阳篷、电视、书架、座席等。流动图书车采用开架阅览的方式,还可为读者现场办理读书卡,提供图书借还、信息咨询等与中心馆相同的服务,以满足不同读者的阅读需求。流动图书车由专人负责,实行公交化管理,每月定时定点开进旗县、乡村和城市广场、街道、公园等服务网点,让市民畅享文化惠民工程带来的成果。
建成全国首家无人值守书店——“益友书屋”,读者只需将选择好的图书放在自助结算机上,自动扫描图书信息,形成付款二维码,手机扫码后选择微信或支付宝等支付方式,支付成功后完成结算,整个过程只需一分钟。付款后,门禁系统自动识别,自动打开。无人值守书店使阅读变得更加智能、方便、快捷。在这里读者同样可以享受“鸿雁悦读”的借阅服务。
“鸿雁悦读”计划运行模式示意图
(四)科技支撑,不断拓展公共文化服务时空边界
打造“鸿雁悦读”互联网支撑与资源整合体系,构建全民阅读“云服务”平台。实现读者、图书馆和新华书店三方共享数据、共享需求、共享渠道,建立了以读者需求为导向,由资源整合管理、书店管理、图书馆管理、读者管理、大数据分析、专家推荐、读者借阅、总分馆八个子系统组成的“鸿雁悦读”平台。通过资源整合管理子系统,将图书馆以及合作单位的书报刊印本资源、数据库资源等各类资源整合在一起,面向用户提供检索、阅读、下载等“7×24”小时的数字服务。通过大数据分析系统,可以将来自全国各地图书馆、实体和网络书店汇聚在一起并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可供书店进书、图书馆购书、读者读书参考借鉴。通过一站式在线服务,提高了公共文化服务的精准性和便利性。
发挥“互联网+”的倍增效应,弥补公共文化设施时空局限,丰富读者阅读方式,优化阅读体验。读者可以通过“鸿雁悦读”App、微信、网站等手段,搭建读者荐购模块,与图书馆开放公共目录查询系统相连,提供荐购目录、自定义荐购功能,实现读者线上查询荐书、借书服务。读者需求填写提交后,由图书馆采购人员从后台进行处理。图书馆还与线上书店合作开展线上图书快借服务。读者通过微信查询馆藏后,在网上书城下单“买”书,由快递员将书送到读者手中,读者在规定时限内完成阅读后将书还到图书馆或指定还书点,全程由图书馆买单,读者免费阅读。“鸿雁悦读”App移动端实现多种资源融合,提供图、报、刊一体的数字阅读资源,并实现视频对接。通过App将线下“鸿雁悦读”借阅功能提升,实现卖场扫码借阅,逐步实现图书馆馆藏与数字阅读资源无缝衔接。
(五)立足培育,打造“鸿雁悦读”品牌系列活动
“鸿雁悦读”计划通过多种途径,开展各类主题活动,助力全民阅读。呼和浩特市图书馆开展了“青城文化讲坛”“鸿雁讲堂”等系列讲座涉及时政热点、文化艺术、教育科技、政务公开、经济与生活、卫生与健康等多个方面。举办的“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走向世界舞台中央”“和在青城 民族团结一家亲”“书写童年 阅读人生”等多场主题讲座座无虚席,好评如潮。为了给群众搭建读书交流互动平台,呼和浩特市在全市图书馆、文化站(室)、村(社区)居委会、书店、咖啡屋等文化场所投放“阅读共享书箱”,读者可以通过扫描图书附带的二维码加入共享阅读群,与其他读者分享读书体会。
“阅趣小嘎鲁(小鸿雁)”系列少儿阅读活动是“鸿雁悦读”的品牌延伸,它以图书馆各类服务资源为载体,针对不同阶段少年儿童的发育特点,策划了一系列阅读、教育、科普、娱乐活动,得到了少年儿童和家长们的关注和好评。
“鸿雁悦读”计划使图书借还更加便捷、图书购置更加科学、图书选择更加多样、阅读体验更加丰富。新华书店作为营利性文化企业,在扩大社会影响力、实现经营销售良好增长的基础上,也极大地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彰显了新华书店的服务优势、经营优势和创新优势。图书馆作为公益性文化机构,提高了读者到馆率和图书流通率,大幅提高了读者满意度。图书馆和新华书店通过产品、业务、活动的紧密协作,实现了双方的优势互补,共同提升了自身的服务价值。“鸿雁悦读”计划实施以来,截至2019年5月1日,呼和浩特市图书馆累计到馆人数180万人次,新增读者12324人,借书13万余册次;新华书店自助办证机办理借阅卡2.5万余张;共举办各类讲座、活动180余场,参加人数5000余人,开展流动服务80余次,服务人数7000余人。
三、经验启示
作为一次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融合创新机制的生动实践,“鸿雁悦读”计划的特色亮点在于:政府有效调动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公共文化机构与经营性文化企业深度融合;借助社会力量,公共文化设施网点快速布局、快速推进;互联网+全民阅读,有效带动了互联互通的网络平台建设;以典型项目带动和推进总分馆制建设,公共文化设施从孤岛化走向体系化;变革了公共图书馆传统的采购方式和业务流程,创新基层公共图书馆资源采购方式;探索了公共文化促进文化消费的实现方式。
1.公共文化服务要坚持共建共享的理念。政府部门在实际工作中要坚定文化自信,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引领,建立协同机制,明确各方责任,优化配置资源,采取有效措施打通行业壁垒,将分散在不同行业不同部门的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和项目有效整合、统筹利用,实现公共文化服务资源的共建共享,提高整体服务能力。同时还应立足群众需求、财政能力和文化特色,把公共文化建设与城镇化、精准脱贫、乡村振兴有机结合,带动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力度不断加大,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2.公共文化服务要坚持政府主导的原则。政府要“放”“管”“服”三管齐下,在减政放权的基础上,注重监管创新和优化服务,将着力点放在宏观调控、市场监管上。“鸿雁悦读”计划中,呼和浩特市政府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各相关部门协同推进,突破部门界限,充分调动每个部门的积极性,形成优势互补的态势。
在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过程中,要坚持政府主导作用,激发广大群众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首先,政府要加强政策引导、法治保障。要坚持以人为本,多考虑公众的适用性和便利性。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积极性。同时,制定政策的过程中还应向基层和弱势群体倾斜,为不同的群众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其次,政府应当根据公共文化服务的事权和支出责任,将公共文化服务经费纳入本级预算,提供资金保障。最后,政府应当加强对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监督检查,建立反映公众文化需求的征询反馈制度和有公众参与的公共文化服务考核评价制度,并将考核评价结果作为确定补贴或者奖励的依据。
3.公共文化服务要调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文化具有很强的关联性,有助于提高相关产业的附加值,放大相关产业优势和市场优势。“鸿雁悦读”计划中踊跃加入的社会力量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主要参与者,提供了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增强了自身发展活力,提升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调动社会力量广泛建立合作,充分利用合作方的体系、场所、人员等资源优势,有利于实现公共文化设施网点布局和体系化建设的快速推进。有条件的地区也可探索社会资本与公益性机构深度合作,引导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等社会力量多方式多领域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的多元化的文化需求,提升服务效能。要尊重市场规律,发挥市场的杠杆作用,推动各类文化服务资源的整合,使“文化+”真正促进产品和服务创新、催生新兴业态、带动就业、满足多样化需求、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4.公共文化服务要坚持创新赋能。公共文化服务既要在“保基本”上下功夫,还要在“好不好、精不精”上做文章,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角度,要对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内容、供给对象、供给结构、供给方式进行全面创新。在供给内容方面,促进供需对接,将群众“点菜”与政府“上菜”结合起来,为群众提供思想健康、志趣高雅、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在供给对象方面,细分服务对象,不断提高供给的有效性和精准性,积极主动听取群众的意见和需求反馈,接受群众监督和评估,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在供给结构方面,激活资源存量,优化要素配置,改变要素组合方式,提升供给水平和效率。在供给方式方面,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开展文化专用装备、软件、系统的研发应用。
5.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要充分借助“互联网+”的巨大力量。要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发展,打破单一性行业边界,加强资源整合统筹规划,搭建起互联互通的公共数字化服务平台,建设统一的公共文化服务数字网络,顺应移动化传播趋势,形成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服务模式,切实增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的精准度和有效性。
【思考题】
1.结合“鸿雁悦读”计划的实践,分析思考全民阅读对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2.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角度,分析思考影响公共文化服务效能的主要因素,以及如何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3.新时代公共文化服务应该如何创新,以有效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